秋后。
一日,万岁驾临早朝,文武百官朝拜完毕,圣上对程咬金说道:“程王兄,到如今还有何话可说?”
程咬金无可奈何,也深知无法再保救薛仁贵。
殿下的秦、罗、尉迟等诸位公爷,听闻此言,如遭雷击,面面相觑,皆不敢上前保救。
圣上当即降旨,将薛仁贵绑赴法场斩首,而后回来复旨。
旨意一下,薛仁贵便被捆绑着押走。
说来也巧,此时,徐茂公在汉阳府的赈济事宜刚好结束,前来回朝廷缴旨。
他途经法场,见正要处决薛仁贵,急忙高呼:“刀下留人!”
指挥见是英国公徐千岁,哪敢轻易动手。
徐茂公快步来到殿上,在金阶前俯伏复旨。
圣上见到徐茂公,龙心大悦,问道:“先生在湖广赈济饥民,想来已经完成了吧?百姓情况如何?”
徐茂公奏道:“湖广汉阳府前年遭遇大荒,蒙万岁洪恩,数百万百姓得以活命。今年麦子丰收,百姓都已安稳度日,如今特来复旨。老臣今日回朝,路过法场,见正要处决薛平辽,已命人刀下留人,恳请圣上准我保救他。”
万岁道:“他犯下十恶不赦之罪,朕今日一定要将他斩首,先生不必再管此事。” 徐茂公却奏道:“老臣也是奉旨前来救薛仁贵。”
万岁疑惑道:“徐先生莫不是糊涂了,只有寡人的旨意,哪有其他人能假传朕的旨意?”
徐茂公说:“万岁,三年前您曾降过旨意,老臣正是奉此旨意行事。”
圣上愈发不解,说道:“先生越发荒唐了,三年前,朕何曾有过这样的旨意?” 徐茂公缓缓说道:
“万岁前年在三江越虎城外打猎时,老臣曾奏明会遇见贤臣,但此人福分浅薄,过早面见君主不利,需得三年福运圆满才行。
当时老臣恳请陛下暂且不要见他,待三年后班师回朝,再相见也不迟。
陛下当时还说:‘早见朕三年,难道他还要折寿不成?’老臣回禀:‘寿数倒是不会折损,只怕会有三年牢狱之灾。’
陛下又说:‘卿这话说得越发离谱了,这牢狱之苦,只有寡人能决定,谁能将他关在牢里?如今既然有心相见,就算是应梦贤臣,将来若犯了十恶大罪,寡人也只会将功折罪,不会把他关进天牢。’
老臣接着奏道:‘万岁金口玉言,既然如此,日后薛仁贵若有违条犯法之罪,恳请陛下赦免他。’承蒙吾主应下:‘自然赦他。’所以,老臣今日正是奉三年前万岁的旨意而来。”
贞观天子听后,微微点头,问道:“先生有何主意?”
徐茂公说:“如今可仍将薛仁贵发回天牢,明年秋后再行处决。”
天子道:“就依先生所奏。”
于是传旨,将薛仁贵放回天牢。
万岁龙袖一挥,驾退回宫。
程咬金等诸位公爷,今日见要斩杀薛仁贵,却又无法保救,心中焦急万分。
见徐茂公上朝,满心欢喜,以为定能救下薛仁贵,没想到还是将他发回了天牢。众人疑惑不解,程咬金上前问道:“二哥,许久不见,方才圣上似有赦免之意,二哥为何又让他回天牢?”
徐茂公说:“兄弟有所不知,天数已定,他命中注定有三年牢狱之灾,即便提早出来,也会波折不断,圣上终究会心存疑虑,说不定还会生出其他事端。等他明年平平安安出来,岂不更好?”
众人无奈,只得各自回府。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又一年即将过去。
西番西凉国一位元帅,名叫苏宝同,他是苏定方之孙、苏凤之子。国王封他为扫唐灭寇大元帅,坐镇锁阳城,与陕西交界。
这一日,苏宝同差遣使臣来到长安。
这时恰逢万岁驾临早朝,黄门官启奏道:“有西凉国差官求见。”
天子道:“宣他进来。”
使臣来到金阶,俯伏在地奏道:“番邦使臣杨魁叩见,愿天朝圣主万寿无疆。今有番表一道,呈献圣上御览。”
朝廷道:“呈上来,是何表章?”
番使杨魁将表章呈上,接本官转呈至龙案,天子打开一看,上面写着几行字:
扫唐灭寇苏元帅,三世仇冤要报仇;
手下雄兵千百万,要灭唐朝尽九州。
战书到日休害怕,不夺长安誓不休;
若要我邦不兴兵,唐主称臣自低头。
唐太宗一见番表,顿时龙颜大怒,说道:
“罢了罢了!这些弹丸小国,竟如此无礼!苏宝同这无知小人,也敢来欺辱寡人!来人,将使臣押赴午门斩首,回来复旨。”
两旁侍卫齐声答应,将番使臣绑赴午门,一声炮响,斩下首级,然后上朝复旨。
两班文武大臣不明所以,军师徐茂公出班奏道:“陛下,西凉国王表章上究竟写了什么?为何陛下龙颜大怒,还要斩了使臣?”
太宗道:“徐先生,你拿去看看便知。”
徐茂公上前,接过表章一看,说道:“果然无礼至极,我天朝岂会惧怕番邦。但如今斩了来使,恐怕会引发一场大战,这可比扫北征东要艰难得多。”
,!
太宗问道:“苏宝同是何等人物?竟如此厉害,先生给朕讲个明白。”
徐茂公说:“苏宝同乃是苏定方之孙。当年苏凤逃入番邦,生下一男一女,男孩取名宝同,被国王招为驸马;女孩名叫金莲,被纳为后妃。如今宝同之父已死,苏宝同有飞刀九把,一掷能飞出三千里。他手下还有妖僧妖道,个个都能吹毛画虎、撒豆成兵。他坐镇锁阳城,与陕西交界。如今咱们斩了他的使臣,他必定会趁机兴兵来犯,咱们该如何抵御?依臣之见,不如先发兵征讨。”
太宗道:“朕主意已定,只是谁人可挂帅印征西?”
连问数声,无人应答。
太宗又问徐茂公道:“先生,如今谁可为帅?”
徐茂公说:“征西还需征东的将领。”
圣上说:“先生又来,征东的是薛仁贵,难道还是他不成?”
徐茂公说:“正是应梦贤臣薛仁贵。”
圣上微微点头,如今正值用兵之际,可让他立功赎罪,于是传下旨意:速速赦免薛仁贵,封他为天下都诏讨,九州四郡马大将军,挂印征西大元帅。
钦差来到天牢宣读圣旨,薛仁贵既不谢恩,也不接受旨意。
钦差回殿复旨,天子问道:“薛仁贵不肯受旨,情愿受死,这该如何是好?”
徐茂公说:“他受了三年牢狱之苦,心中不服,若万岁赐他上方宝剑,如有文武官员不听从指挥,可先斩后奏,他必然会接受诏命。”
圣上依议,将上方宝剑交予钦差,再次前往天牢宣读圣旨。
薛仁贵却说:“要成亲王到天牢,同我一起到万岁驾前,奏明我的冤情。我受了三年牢狱之苦,还曾被绑赴法场。若皇叔不来,臣情愿受死。”
钦差只得将此话回奏圣上,圣上知晓后,宣皇叔成亲王。
李道宗慌忙跪伏在金阶奏道:“老臣不敢前往牢中。他掌了兵权,手握生杀大权,倘若他羞辱老臣,老臣性命难保!望圣上恩赦。”
天子觉得有理。
程咬金见圣上犹豫不决,只得上前说道:“老臣愿前去宣召仁贵,不怕他不接受旨意。”
天子闻言道:“程王兄此去,薛王兄必定会来。”
程咬金接过旨意,前往天牢。宣读圣旨完毕,薛仁贵谢恩,对程咬金说:“老柱国,您知道的,晚生被奸王哄骗,受了三年牢狱之苦。我一定要杀了他祭旗,才能泄我心头之恨。”
程咬金说:“平辽公放心,此事都包在老夫身上,一定让你祭旗。”
薛仁贵问:“老柱国,您能担待得起吗?”
程咬金说:“老夫担当得起。”
二人出了监门,左右侍从请薛仁贵换上袍甲,上马入朝,兵将跟随其后,文武官员簇拥着,威风凛凛地来到金阶前俯伏,口称:“罪臣薛仁贵,承蒙吾主不斩之恩,又封我为元帅,心中感激不尽。”
底下的武职官员,一个个上前参见。
薛仁贵说:“明日再与诸位相见。”
圣上赐宴金銮殿,由众小公爷相陪,说道:“你们弟兄饮酒庆贺,朕就不奉陪了,回宫去也。”
诸位兄弟三年未曾相见,今日相逢,欢喜不已,一直饮至二更,才各自回府。
次日五更,圣上坐朝,命令大元帅薛仁贵在教场之内,带领团总兵及大小三军、武职官员等,操演半个月,练好武艺后,再发兵出征。
领了陛下旨意,薛仁贵出了午门,来到元帅府,传令各府总兵官,让他们告知大小三军,明日在教场中操演龙门阵。
喜欢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