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玄幻 > 蒸汽大清,挽救神幻华夏 > 第82章 蒸汽朋克,遇见长安(下)

昨天没有看到打赏,今日四更,再次感谢 不远不近的玄元星 送的两封情书!今日近万字更新!

—————————

至于这个背包怎么来的?

当然是宇道前几天专门设计制作的!之前赶路是放在驴车上的,现在背在宇道身上。

小黑也是家人,宇道又怎会忘记带上它呢?

宇道等人缓缓走近城墙,目光被城墙上的奇特景象牢牢吸引。

起初在远处眺望时,宇道瞧见城墙上有一排排笔直挺立之物,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金属特有的光泽。

其外形修长尖锐,宇道满心都以为那是士兵们手持的长矛,整齐地排列着,彰显着这座古城的威严与戒备。

待几人行至城墙脚下,仰首细细打量,才惊觉那并非长矛,而是一盏盏造型独特的蒸汽灯。

灯体以青铜铸就,其上镌刻着古朴而神秘的纹路,仿佛在诉说着久远的故事。

灯罩则是由透明的琉璃制成,玻璃中隐隐有螺旋状的铜管缠绕,连接着下方小巧却精密的蒸汽装置。

此时,蒸汽正缓缓从装置的孔隙中逸出,发出轻微的哧哧声,在琉璃灯罩内缭绕升腾,使得那灯光也变得氤氲朦胧起来。

宛如给古老的城墙披上了一层薄纱,在这光与雾的交织中,长安城墙既保留着千年的庄重与肃穆,又添了几分奇幻神秘的蒸汽时代气息。

宇道几人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缓缓朝着“永宁门”靠近。

那城门高大巍峨,仿若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雄浑的气势扑面而来。

城墙由巨大的古老砖石堆砌而成,每一块砖石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与历史的厚重。

石缝间的青苔像是默默守护的精灵,见证着往昔的烽火硝烟与太平盛世。

城门之上,“永宁门”三个大字苍劲有力,宛如蛟龙腾空。

每一笔划都蕴含着无尽的威严,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这座城池坚不可摧的守护力量。

阳光倾洒在大字上,金色的光辉与古老的砖石相互交融,古老的砖石与新生的蒸汽元素相互映衬。

折射出历史与文化交织的独特魅力,仿佛在诉说着这个时代的新旧交替与多元融合。

暖金色的光如细密的纱幔,轻柔地披拂在城门口那斑驳厚重的石砖上。

城门高大巍峨,仿若一位默然静立的远古巨兽,门洞幽深,似能吞吐往来的万千风云。

几名士兵如往常一样,身姿笔挺地值守在此处,执行着日复一日的排查任务

他们身上那件朴素的蓝色布制军服,因长期的风吹日晒,色泽已微微泛白。

衣角处还有几处细密的磨损,针脚凌乱地交错着,无声诉说着往昔的忙碌与艰辛。

圆锥形的帽子稳稳地扣在头顶,帽上那一束红缨宛如跳动的火焰,随着轻柔的微风悠然晃动,恰似疲惫日常里一抹鲜活的亮色。

此刻,有的士兵双手稳稳地握持着长矛,矛杆因长久摩挲而光滑油亮。

矛尖在渐盛的阳光下闪烁着摄人的寒光,恰似暗夜流星,冷厉非常。

那寒光仿若实质,随着士兵的走动,在人群的衣角、行囊间悄然划过,惊得几个胆小的孩童往大人身后直躲。

另有几位士兵,背后负着老式火枪,枪身的木质纹理仿若一道道深刻的皱纹,铭刻着悠悠岁月的沧桑变迁。

那暗沉的色泽,斑驳的漆面,以及偶尔可见的修补痕迹,都在静静昭示其历经的漫长时光。

似能让人瞧见往昔硝烟战火里,它与主人并肩作战的身影。

士兵们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缓慢地例行公事般挪动着脚步。

他们的脸庞被日光镀上一层古铜,却难掩那深深嵌入神色里的疲惫与麻木。

双眼下是乌青的暗影,仿若浓重的墨渍,泄露了他们连夜值守的困乏。

也许是日复一日往来不绝、如潮水般的商旅实在太多,令他们应接不暇。

又或许是这座城市,本就怀揣着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博大胸怀。

对远客旅人总是宽容以待,所以此次排查的过程并不严格。

他们只是机械地抬手翻翻行囊,随意扫两眼货物,便草草放行。

那敷衍的动作里,满是对这份枯燥职守的无奈与倦怠。

也许是往来的商旅太多,又或许是这座城市本就有着海纳百川的胸怀,排查的过程并不严格。

大多数人只是简单地出示一下路引,士兵们随意地扫视一眼,便予以放行。

只有极少数形迹可疑之人,才会被士兵叫住,进行更为细致的盘查,所幸宇道几人提前备好了路引。

在古代,普通百姓如果没有路引出行,会被视为违法。

对于本国百姓来说,在国内短途、小范围的出行通常是需要路引的。

例如离开本县、本府,尤其是去往边疆等特殊地区,往往就需要官方开具的路引。

路引上会详细记录持有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籍贯、出行原因、目的地等内容。

不过,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遇到战乱、灾荒等紧急情况,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使得这种管控可能就没那么严格。

同时,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像官员执行公务、商人往来贸易等,他们有官方文书或相关的商业凭证作为特殊的“路引”来保障出行。

这主要是为了方便官府对人口流动进行管理,防止百姓随意迁徙、逃避赋税徭役,以及防范奸细等。

因此,在古代是不可能有出现说走就走的旅行的。如果有,那便会变成流民。

由于宇道几人有着较为齐全的路引手续,随行人员大多是妇女、小孩。

因此,守卫并没有过多排查,很快便放行了。

当宇道几人从永宁门踏入,仿若一步跨进了历史与幻想交织的画卷。

南大街两侧,古式建筑鳞次栉比,飞檐斗拱在阳光的映照下投下错落的阴影。青石板路在脚下延伸,仿佛在低诉着千年的往事。

沿街而行,传统的中式店铺林立,幌子随风飘扬。

不过,在这一片古意之中,也悄然点缀着蒸汽朋克的元素。

一些店铺的门窗边,安装着小型的蒸汽动力装置。

精致的铜管沿着墙根蜿蜒,时不时喷出丝丝缕缕的蒸汽,发出轻微的嘶鸣。

偶尔能看到人力与蒸汽动力混合的小型四轮车,车上搭载着货物或乘客。

车夫在蒸汽装置的助力下,轻松地驾驭前行。

那车轮滚动声与蒸汽的喷气声交织,成了独特的市井旋律。

当然,这些并非普通人家,都是达官贵人、商家富豪专属的新潮机器。

———补充说明———

1.平平凡凡的小乡村与奇特蒸汽朋克风城市,同时存在是否合理?

回答:哪怕在21世纪,世界上也有很多国家的地方极其落后,没有电力!世界发展是不平衡的!

最简单例子:上世纪美国大厦高耸林立,当时咱们还在一步一步发展!

当然!如今我们已经追赶成功!

2.为什么张味道和王玉兰不提及外面的世界?

回答:他们在躲追杀,张味道巴不得与张淑婷断姻缘、斩因果,不拖累她们,怎么可能讲外面的世界呢?

3.前文描述宇道之前上过学,先生不提及这些吗?

回答:小乡村哪有什么厉害的读书人!都是一些识字的人教课,读的书也大多是老书籍,哪会知道外面新潮的发展!

类比教育资源不平衡。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