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见李世民,温婉出言:“二郎,一起来用膳吧。”
语毕,红月手脚麻利地将袋中吃食一一取出,摆满桌案。
众人依次就坐,兕子那亮晶晶的双眸直勾勾地盯着桌上美食,满是眼馋之色。
长孙皇后瞧在眼里,轻声问道:“兕子,你还要不要再吃一点?”
小公主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圆滚滚的小肚子,犹豫片刻后,
带着几分娇憨对着长孙皇后说道:“阿娘,兕子再吃一点点。”
长乐在旁见状,忍不住轻点了一下小公主的脑袋,嗔怪道:“你这小丫头。”
城阳则端坐一旁,神色恬静安然,倒不是吃不下而是刚吃完还没消化,肚子还是鼓鼓的。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悠然用罢餐食,目光扫过桌面,见尚有不少珍馐剩余。
李世民微微抬眉,开口说道:“给青雀送去吧,那小子素日里就好这些美味。”
言罢,长孙皇后微微点头,旋即轻声补充道:“承乾忙于学业,亦颇为辛苦,也给他送过去一点。”
李世民略一思索,抚掌笑道:“皇后所言极是,承乾身为太子,肩负重任,不可疏忽了他。”
说罢,便唤来侍从,仔细吩咐着将剩余的菜品分别送往青雀与承乾之处。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用过膳后,便全心投入到迎接小郎君到来的晚宴筹备之中。
………………
时间悄然走到了下午四点五十,张凌抬眸看了看墙上挂着的时辰摆件,知晓赴宴的时间愈发临近了。
他转身走向那略显简陋的衣柜,缓缓打开柜门,里面仅静静挂着两件冬衣,张凌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随手拿起其中一件,又取过一旁的围巾仔细围好,穿戴整齐,倒也有了几分清爽的模样。
待他收拾妥当,目光落在地上那一堆要带去赴宴的物品上,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无奈。
这些零零散散的物件,他忍不住暗自思忖道:“要是能有一处空间就好了,不用这般一件一件的搬来搬去,那该多省事呀。”
就在这念头刚从脑海中闪过的瞬间,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只见地上那些原本杂乱摆放的东西,竟好似被一只无形的手给收走了一般,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
张凌瞬间愣住,满心疑惑:“东西去哪里了?”
思绪辗转间,忽然忆起当初误闯那片神秘星空的经历,心中不禁暗道:“不会是去那星空里了吧?”
这般想着,他心随意动,眼前光芒一闪,再睁眼时,只见一片广袤无垠的草地映入眼帘,夜幕低垂,漫天星辰如璀璨宝石镶嵌于浩瀚苍穹,熠熠生辉。
而刚刚还在自家屋内的那些物品,此刻正孤零零地散落在草地上。张凌环顾四周,心中稍定,
暗自思忖:“只要东西没丢,这里的空间以后再慢慢探究吧。”
当下不再迟疑,凝神一念,整个人便如一阵清风般,瞬间出现在小公主的寝殿内。
寝殿内,烛火摇曳,光影在墙壁上轻轻晃动。
秋兰正专注于清扫,手中的扫帚有节奏地舞动着。突然,张凌的身影毫无征兆地浮现于殿内。
秋兰抬眼瞥见,顿时花容失色,下意识地发出一声尖锐的惊叫:“来人呀!”这呼喊声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打破了周遭的宁静。
周边的内侍们闻声,如潮水般迅速涌来,训练有素的禁军们也随之严阵以待,气氛刹那间剑拔弩张。
小公主正在院子里玩耍,听到这阵喧闹,好奇心顿起,迈着稚嫩的小腿匆匆跑进殿内。
一眼瞧见张凌,小脸上瞬间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欢快地跑向他,嘴里甜甜喊道:“小郎君,你来了!”
秋兰这时也看清了眼前的青年正是皇后与陛下所邀请的客人,神色立刻由惊恐转为惶恐,忙不迭地屈膝赔罪道歉。
恰在此时,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也被这阵动静惊动,匆匆赶来。
李世民目光威严地扫视一圈,当即抬手示意众人退下。
众人依言散去,他这才将目光聚焦在眼前这位抱着兕子的青年身上,
眼神中带着审视与探究,“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李世明在看着张凌,张凌也看着李世民。
仅在刹那之间,张凌已整理好思绪,面向李世民恭敬行礼后朗声道:“大唐皇帝陛下,我是来自一千四百年后的张凌。”
李世民闻言,不禁微微一怔,心中暗自思忖这是何种从未听闻的新奇礼节。
不过他毕竟是一代帝王,很快便恢复镇定,神色间带着几分好奇与期待说道:“你既是后世之人,想必对于如今的大唐极为了解了。”言罢,他负手而立,目光紧紧锁住张凌,
张凌随后微微垂首,沉吟片刻,而后缓缓开口道:“陛下,我所知晓之事,便如同您知晓秦国那些过往一般,皆是记于史书之上的内容,我方能得知呀。
李世民听后,微微点头,眼神中却仍带着几分探究,仿佛在思索着从这有限的知晓里,能挖掘出怎样关乎大唐未来走向的关键信息来。
,!
长孙皇后在一旁适时出言提议道:“二郎,小郎君既来之,则是客,有何事不妨先移步至立政殿,特地为小郎君设下宴席。
张凌怀里的小奶娃听了长孙皇后的话,“就是就是,兕子的肚肚都饿了呢,阿爷、阿娘,咱们快些去立政殿呀,小郎君也一起,那儿有好多好吃的呢。”
边说着,还边用小手轻轻拍了拍自己圆滚滚的小肚子,模样煞是可爱,直把众人都给逗笑了。
众人行至立政殿,殿内烛火通明,映照得四处熠熠生辉。
(依照分餐制的规制,众人依次就坐)。
张凌被安排在了李世民左手下方的一张小桌子旁,刚一落座,小公主便迈着小碎步,一蹦一跳地挨着张凌坐下了,那小模样满是欢喜与依赖。
长孙皇后见状,微微皱眉,面上浮起一抹严肃,看向小公主轻声呵斥道:“兕子,你过来,可不能没了规矩。”
小公主却俏皮地吐吐舌头,双手紧紧拽着张凌的衣角,仰着小脸耍赖道:“兕子就要挨着小郎君嘛,兕子喜欢和小郎君坐一块儿呢。”
张凌见此情形,赶忙出言解围,朝着长孙皇后恭敬地说道:“皇后殿下,就让兕子在这边吧,小孩子家不过是图个亲近,想来也并无大碍。”
长孙皇后听了这话,思忖片刻,只是微微摇了摇头,眼神中却仍带着几分无奈与宠溺。
张凌率先开口,声音沉稳而恭敬:“陛下,皇后殿下,在我所处的后世,大唐的威名远扬,贞观之治更是被后世史家大书特书,视为盛世典范。”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自得,却仍谦逊问道:“哦?那后世是如何评价朕之治下的大唐?”
张凌微微欠身,回道:“陛下心怀天下,善纳谏言,朝堂之上,贤能之士云集,如魏徵等忠臣,直言敢谏,君臣一心,此乃大唐兴盛之根基。且大唐文化繁荣,诗歌盛行,民众生活亦渐趋富足。陛下推行的均田制,让百姓有田可耕,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科举制的完善,更是为国家选拔了众多贤才,打破了门阀士族的垄断,让天下寒士有了晋升之路。”
长孙皇后微微颔首,又问道:“那民间百姓的生活,可还有疾苦之处?”
张凌略作思考,说道:“虽为盛世,但亦有贫富不均之象。然大唐的商业贸易活跃,丝绸之路的畅通,使异域珍宝汇聚,也让大唐的特产远播四方,促进了经济的交流与发展,不少百姓也因此受益,得以安居乐业。陛下若想更进一步,可在各地兴修水利,确保农田灌溉,预防水旱灾害,如此可保粮食丰收,百姓丰衣足食。同时,鼓励民间工坊发展,对手工艺者给予扶持,既能增加赋税,又能促进各类技艺传承。”
李世民目光深邃,凝视着张凌:“朕欲使大唐江山永固,后世可有何借鉴之法?”
张凌沉吟道:“陛下重视民生与吏治,已是关键。后世以为,唯有不断革新,重视教育,培养人才,方可保国运昌盛。可在京都及各州府增设官学,广纳学童,教授经史子集、算学、律法等知识,为大唐储备更多的栋梁之材。且对外邦交,亦当恩威并施,以保边疆安宁。与周边国家开展文化交流,传播大唐文化,使其仰慕大唐风范,可减少兵戈之祸。”
喜欢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