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现代言情 > 一个民校教师的奋斗史 > 第97章 回白石公社

艾书将文化工作会议贯彻落实情况向县委办、县文化局作了电话汇报。地区文化局说这是全地区第一个建的区级文化站。

地县两级文化局、文化馆派员检查。随即两级文化馆给莺咀区文化站捐赠了手风琴、脚踏风琴、二胡、京胡、箫、笛、锣、鼓、钵等一套文艺设备。故事创作和演讲、歌咏、演唱等活动首先在区所在地开展起来。

落实干部政策和青年干部选拔工作也同时展开。艾书与老胡商量:每个公社都要走到;对公社党委推荐人选包括不同意见的提名,涉及的大队、生产队都走访;对提名人选人人见面;最后再与公社党委统一意见,在推荐表上盖章。老胡虽然才40多岁,但患有严重的心脏病。

全区六个公社,除所在地公社外,有两个公社虽通公路,但两天一趟的长途客车,短途不搭人。另两个公社新修了公路,但坑坑洼洼,十分颠簸。可代步的唯一交通工具是拖拉机,但老胡一坐上去,几步就抖得心慌欲吐,急忙喊停车,改为步行。最远的峰沟公社离区50里,从白石公社过去,不通公路。25里山路,要翻越一座大山,且山中十多里无人烟。老胡走路,半路和下坡2至3秒移一步,个把里路歇一会再往前,上坡就艰难了,靠拐杖助力也要五几秒钟上一步。六七寸高的坎子,要人伸手助力才上得去,人们戏称他是“蜗牛行路”,甚至叫他“死老蛇”,艾书劝他:“这个公社你就不去了,另抽一健康同志同我去吧。”

老胡:“不行,一是这个公社我从没去过,趁此机会想去,二是那是你工作过的地方,你再正直,也怕人家说你有偏见。所以我爬也要爬去一趟。”

艾书和老胡在白石公社党委书记为他二人让出的床上好好睡了一觉,天大亮后踏上了到峰沟的路,艾书给老胡减负,在路上防饥的馒头、洗漱工具、笔记本等,一并收过来背起,只让老胡带一顶麦草帽和一根竹棍。平路和下坡老胡在前,艾书在后,一爬坡上坎,艾书就在前,好随时伸手拉一把。饿时,找个有山泉水的地方,喝冷水吃干粮,第一天走了约七里路,在盘龙山一位老师家里住了一晚上。第二天约走了8里路,在峰沟公社林场场部过夜。这个公社林场平时有八、九个人,晚上就一人值班,场部也就是一间床,有条破棉絮。房子是一个千柱落脚的大窝棚。再走要五、六里外才有人烟,不住下不行。值班林工认得艾书,反复说,不知你们要来,太对不起。他一个人带来的饭汤已吃过,艾书二人的馒头不敢吃完,还有第二天。林工去了老半天,带来了一些林场生产的洋芋和包谷棒子,放在柴火堆里烤熟,边烤边吃,觉得很香,很惬意。

二人合衣而睡,睡得很香。

第三天上午,从林场出发,到公社约有15华里,基本上都是下坡,速度自然快了许多。不过,边走边歇。傍晚才到公社驻地,艾书征求意见:“老胡,今晚好好睡个觉,明天上午再与公社党委交谈吧。”

老胡说:“趁他们主要人员们都在,休息一会,今晚就交谈吧。今晚交谈完,明天好早出门。”

公社党委宁书记说:“我们的公社现在的初中生40多人,高中毕业回乡务农的10多人,哪一个不是艾老师的学生?你比我们都熟悉,就不用汇报。你们,特别是老胡,身体这么不好,就好好休息吧。”

艾书:“不行,不行!我从这里出去已四年多,事情都是变化的,还是按要求交谈吧。”

老胡:“对对对,人熟礼不熟,还是按要求谈。文化,高中以上至少初中以上,毕业回乡劳动或参军两年以上,是硬性规定,就按你们掌握的情况谈吧。”

公社党委向区委推荐考察对象6人,缺妇女。议定考察方法是与其所在大队生产队领导交谈,与本人见面,也听听其周围部分队员群众看法。公社党委只一人陪同。到最后一天,将出社境时,党委其他领导成员再聚集讨论,统一意见。

老胡第一次到这个公社,感到这里什么都新鲜。吃过晚饭,二人在房后檐下休息。正好那家长也即老社长收工回家路过这里,搭讪几句话后,艾书问:“老社长,你以前读了半年初中的那个女儿现在情况怎样?”老社长答:“哎,艾老师,别说了。”他叹了口气接着说:“是我害了姑娘啊。当时我心中气还未散,另外觉得姑娘读书有啥用,就把他叫走了。后来看到邻居姑娘在你们手头读出去了,我想把她叫回来复读初中。谁知你调走后,那个初中班办不下去,男生们分别到莺中和附近公社中学读书,一个女生都没出外去读,也就这样算了。”

艾书说:“哦,难怪要在全公社找一个初中女生当医生都找不到。”

临别,老胡说:“老同事,你觉得当年组织上对你的处理有出入,就写个申诉给区委,给你复查复查一下。”

老社长:“老胡,我的事你也知道一二,我现在心已死了。手捏锄头把,犯事也不大,就安心当个农民好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