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中的男男女女,他们的情感问题往往细腻而复杂,就像汽水剩下的那一点点口水,虽然不起眼,但却是情感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恋和失恋的感觉,就像是浮在可乐上的冰,难以掩饰,它们是爱情中最直接、最强烈的体验。而恋爱中的男女,比如美女和处男,就像是衬衫领上的口红,一目了然,是外界容易观察到的特征。
爱情中的事情往往没有固定的规律,用时间来承诺爱情是愚蠢的,因为时间就像是一个温柔的杀手,能够消磨掉大多数的情感。爱情是脆弱的,它可能会在时间的流逝中受到伤害,甚至死亡。
“你确定不跟她解释一下?你是因为盒子上的死后炁才吃那个药的?”安新问道唐泽。
时间已经来到了第二天,丢丢没有留下一句话就离开了,回应唐泽的则是微信上的红色感叹号和那个无比熟悉又陌生的语音“您好!您所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r you dialed is power off.”
“诶,”唐泽叹了口气。“这样也好,后面那个任务那么危险....”
“也是。”安新认同的点了点头。
“所以说....这就是你们直男的想法?”汪筱在一旁讥讽道“微信不回电话打不通你就当真没其他办法了?
现在不去解释,怎么着,是想拖着拖着这事儿就淡了就过了?还自诩是为了对方着想?尊重懂吗?尊重!还是说你觉得别人会就这么无条件等着你?你们男的普遍这么自信的吗都?”
李方在旁边摇了摇头说道,“记得有一天,我加班回去有点晚了,老婆已经带孩子睡下了,我不知道她在微波炉里面给我留了有饭菜,就自己随便做了点还把厨房弄得一团糟,于是第二天我家里就多了一辆新车。”
说罢,李方发了一个航班号给唐泽,然后带着卢先生和释延三兄弟就走了。
让我们把时间再拉回头一天的晚上,大师兄掏出的铃铛是一个特殊的三清铃。
三清铃为道士作法事中的重要法器。又名帝钟、法钟、法铃、铃书。由于道士学模拟它的声音,俗称师公钘或钘仔。一般高约二十厘米,口径约九厘米,用黄铜制造,有柄、铃内有舌。
法器的种类十分的繁多,而各种法器的用途、型制、大小也差异极大,因此在不同的时空因缘中,也产生了许多的变化。即使是相同名称的法器,也因为时代、国家区域乃至宗教的不同,而在形式、材料及制作方法上,有极大的差异。在宗教的工艺美术中,也往往都是以法器为代表。三清铃就是其中之一。
三清铃柄的上端称作剑,呈“山”字形,以象征三清之意。《太清玉册》卷五:“道家所谓手把帝钟,掷火万里,流铃八冲是也”。以为具有降神除魔的作用。
法师常以单手持,在作法时按照一定节奏摇动。《道书援神契.帝钟》云:“古之祀神舞者执铙,帝钟铙之小者耳”,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古代祭祀时,跳神的舞蹈者(即巫师)手里拿着一种叫做铙的乐器,而帝钟就是按比例缩小的铙。”
在中国古代道教的认识中,帝钟发出的叮铛声,在人类听起来是一种悦耳的音乐,但在妖邪、鬼魅乃至僵尸听起来却是十分刺耳,心惊胆战。在清代人袁枚所着的志怪小说《子不语》中,第12卷中有一则故事《飞僵》,就有一句:“法师曰:『凡僵尸最怕铃铛声,尔到夜间伺其飞出,即入穴中持两大铃摇之,手不可住。若稍息,则尸入穴,尔受伤矣。』”,翻译过来是:“法师就说,但凡是僵尸,都最怕听到铃铛的声音。你晚上等到它(僵尸)出来活动之后,就跑到它的洞穴里去,拿着两个大铃铛拼命的摇动。千万不能停下,一旦铃声停下来,它就会逃回自己的巢穴,你估计就很危险啦。”这大概也是三清铃的一种使用吧。
为什么大师兄的铃铛特殊呢,因为他的这个铃铛里面还附着着一个灵。
《尚书·泰誓上》:“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泰誓》虽是后世伪托的古文,但是人为万物之灵的观念却是早已有之。
《礼记·礼运》中说:“人者,天地之心也。”《孝经·圣治章》载:“天地之性人为贵。”
《白虎通义·三军》言:“人者,天之贵物也。”
万物皆有灵性,人是其中最有灵性的,换句话就是最容易得炁的,所以要是动物草木甚至金石之物得炁开启神智之后它们都会去模仿人类甚至企图去变成人类。
虽然建国之后动物就不能成精了,但是在建国之前,动物还是可以成精的,其实在传统文化中,不仅仅是动物可以成精草木灵石皆可成精。动物修炼称为妖,植物修炼称为怪!
东方文认为物老成精。活过二十年的狗,活了十年的猫都是有可能成精的家畜。在庄子中记载过很多长寿的奇妙生物,其中有一个是一只大龟,他死后龟壳被供奉在楚国的太庙之中,享受祭祀。抱朴子中说:“千年树精为青羊,万年树精为青牛。”是物老成精的典范。而在民间传说中年龄特别长的树,自然成了乡土的土地,乡民们会祭祀神树,向神树祈福祷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白蛇传》中有一个版本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宋朝年间,仙人吕洞宾想度化许仙,就化作卖汤圆的小贩,其实给他的汤圆是仙丹。
许仙吃了了一颗汤圆,结果回家之后发现自己吃不下东西了,觉得是小贩的汤圆有问题。吕洞宾觉得此人毫无仙缘,就把他吊挂在西湖的断桥上,让许仙吐出了汤圆。
汤圆落水,水中一只老乌龟和一只白蛇争抢仙丹,结果让白蛇抢到,于是白蛇凭空长了五百年功力,而那只乌龟以此对白蛇怀恨在心,后来乌龟化作了法海。
不仅仅人读书可以蜕变,妖怪读书也可以蜕变,中国古代的志怪小说中,经常有妖精读书的段落,妖精读书可以明事理开智慧,如果读的是道经,对起修行也有帮助。
有些妖怪因为想快点成精,会在法力不完善的时候,化作美人美男,勾搭少男少女,吸其元气,加速自身成精的过程。也有的会附体在人身上,通过控制人来吃它喜欢吃的东西补充能量,黄鼠狼附身的人就会变得喜欢吃鸡。
有一些长在道观佛寺的树木花草,经年累月听道士诵经,渐渐的就开了灵智,一边护卫正法,一边听经修行。
而大师兄这个铃铛上的灵便是一株在道观听了上百年经的毛地黄。毛地黄的花语是谎言、不诚实。
传说坏妖精将毛地黄的花朵送给狐狸,让狐狸把花套在脚上,以降低它在毛地黄间觅食所发出的脚步声,因此毛地黄还有另一个名字——狐狸手套。此外,毛地黄还有其他如巫婆手套、狐狸套、仙女手套、死人之钟等别名。
所以这铃铛上的灵有识别人谎言的能力。
这铃铛来自山西一座深山里的小道观,这个观没有名字,只有一个年老的道士守着,老道士没有徒弟也没有后人,本来想着再过些岁月这观便随着她消失在这世上罢了。
直到有一日,观里来了个游方的年轻道士,年轻道士本来只是上门想讨口水喝,不料刚进道观外面便下起了瓢泼大雨。
在等雨停之际,年轻道士和观里的老道士聊了会儿,顺便又帮忙修补了几处漏雨的地方,等雨停了就离开了。
年轻道士走后,老道士便回到主殿继续诵经,一直到深夜才睡下。
四更时,一道身影出现在了这无名道观的主殿之中,这人看着大殿上供奉的三清像行了个礼,然后把手伸向了供桌上那个宝光内敛的三清铃。
“大胆!”一道清喝在大殿中回响着,那人寻着声音抬头看去,发现刚刚那一声喝止竟是面前的太上老君像所言。
“大胆小贼,竟敢来此行窃!还不速速退去,本座尚可免你一死!”老君像吐人言,声如雷霆,并且金光大盛,狂风乍起。
“哼,不说人话是吧,”来人冷哼一声,随即盘腿坐下嘴里开始噼里啪啦的念道,
“天蓬天蓬,九元煞童。
五丁都司,高刁北翁。
七政八灵,太上浩凶。
长颅巨兽,手把帝锺。
素枭三神,严驾夔龙,
威剑神王,斩邪灭踪。
紫气乘天,丹霞赫冲,
吞魔食鬼,横身饮风,
苍舌绿齿,四目老翁。
天丁力士,威南御凶,
天驺激戾,威北御锋。
三十万兵,卫我九重,
辟屍千里,扫却不祥,
敢有小鬼,欲来见状。
钁天大斧,斩鬼五形。
炎帝烈血,北斗燃骨。
四明破骸,天猷灭类,
神刀一下,万鬼自溃。
急急如北帝明威口敕律令。”
随着这天蓬咒一出,殿内的金光瞬间就暗淡了下去,风也停了,老君爷爷也老实了。
而那人一遍又一遍地念着天蓬咒,一副要念到天亮的架势。
直至这人念到第十七遍,终于,大殿的铃铛上传来了求饶的声音。
“别念了喂,求求了,再念俺们儿就顶不住了!”
“哦?那现在能说人话了吧。”那人停下了法咒
“能能,道爷您收了神通就行!”铃铛说道
“行呗,那你说说这啥情况呗!”来的这人就是白天路过的年轻道士。
“话说300年前....”那个铃铛开始讲到
.....
等铃铛讲完故事,年轻道士便带着铃铛离开了这座道观,而随着铃铛出了道观的大门以后,整个道观包括观里的老道都瞬间成了灰烬。
这铃铛的本体是道观主殿旁的一株毛地黄,明朝永乐年间跟着郑和的宝船来到了这中土大路然后被随船的道士移栽回了观里。
道观里的人是经过了一代又一代,道观也是倒了两次又被人重建了起来,直到最近的几十年,这株毛地黄终于生出了灵智,在他懵懂的那几年,道观里面住的是一个小姑娘,一个小男孩,和一个老道士。
又过了五六年,老道士发现了毛地黄的存在,但他没有说什么,只是有事没事的在晒太阳的时候在脚边放上一本讲化形之术的道藏。
温和的午后阳光下,老道士躺在小院里小憩,微风习习,吹动他脚边的书页,好似有人在翻阅。
,!
道观里的两个小孩慢慢长大,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有时候观里会跑来一只小狗,有时候是一只小猫,一只小兔子,甚至有一次还飞来了一只孔雀,但是无一例外过了几天又突然消失不见了。
又过了几年,突然有一天,长大的男孩说要下山去从军。
“妹妹你放心,等打退了侵略者我就回来,到时候我们就成亲,生好多好多娃......”
男孩对抹着眼泪的女孩说。
男孩出发的前一夜,老道士把男孩叫进了房间,并且也叫了毛地黄出来。
于是第二天,男孩便带着这株通灵的仙草下山了。
又过了两年,毛地黄带着男孩回来了。
男孩投入了晋绥军,然后死在了抵抗外敌的战场上,而在那场战役里重伤的毛地黄毅然舍了本体想要带着男孩的地缚灵回去见女孩最后一面。
可惜最后还是没能如愿,男孩的地缚灵消散在了离观只有20里路远的地方。
而当毛地黄回到观里时,它也是油尽灯枯了,于是老道士便施展神通将它封在了观里的三清铃中。
当毛地黄从铃中苏醒的时候,老道士早已驾鹤西去了,观里只剩下一个老道姑,从她的自言自语里,毛地黄知道原来又过了好多年了。
观旁边的小山村里修通了公路,村子里的人慢慢也都搬走了,只剩下这个小女孩还在观里等着小男孩回来。
毛地黄没有现身,它不忍让小女孩的期盼破灭。
直到后来小女孩也快要死了,毛地黄也没有现身,但是他也不想小女孩死去,没了本体,它失去了随意移动的能力,只能依托这三清铃存在。
如果小女孩也离去,那么这世间就只剩下它一个了。
于是它便每日耗费着生命,维持着这道观里的一切,它就每天看着小女孩念经,扫地,吃饭,挑水,睡觉,又起床念经,扫地,吃饭,挑水,睡觉。
小女孩也每天念经,扫地,吃饭,挑水,睡觉,丝毫没有察觉为什么每天都会有那么些干柴等着她去劈,每天都会有新鲜的食物等着她去做,她只记得她要等一个人。
如果没有年轻道士的到来,再过个三五年,等毛地黄的炁力完全枯竭之后,这座道观便真的就消失在这世间了。
年轻道士听完毛地黄的故事后,问他愿不愿意随他下山,而后便把铃铛揣进了怀里。
.....
走前,毛地黄去见了小女孩最后一面。
“小婷,醒醒小婷,”
“嗯?”被唤作小婷的女子打着哈欠睁开了眼睛。
然后哭着扑进了来人的怀里。
“我回来了,以后不走了。”
“嗯!”女孩笑着答道,然后慢慢在男孩的怀里睡去。
喜欢新世纪道士讨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