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古代言情 > 槐树岭 > 第64章

董家,董志强依旧呆坐在院里摆弄着手里的放大镜,听到脚步声,知是满堂来了,拍着身边的凳子。

“满堂过来坐。”

佘满堂叫了声“哥”,放下手里的酒瓶,一屁股坐在凳子上。

“又出去了?”志强抬起浑浊的眼球问道。

“嗯,刚回来,这不过来陪你坐坐。”佘满堂咧嘴笑道。

屋内的凌霄听见,提着壶茶出来打声招呼。

董志强对给满堂倒水的凌霄说道:“就说你满堂叔来了,让你娘炒两菜,再拿瓶酒,我老哥俩喝两口。”

佘满堂本来就是要跟他说董志坚的事,也不推脱,拿出烟锅点着,吐出一口烟笑道:“酒我拿了,随便弄个菜,我陪你少喝点。”

“行,俩娃的事,别看你不是媒人,可你操了不少心,就当谢你这个媒人。”董志强开玩笑地的说道。

佘满堂笑道:“就不怕我这便宜媒人给你乱搅和。”

凌霄俊脸一红,不自然的说了句“叔,你坐”就回里屋去了。

董志强苦笑着说:“如今你这个便宜媒人怕是清闲不了,自打老三走后,人家媒人就不来了,后面的事怕还得你来回跑。”

佘满堂知道董志强说的是李大头,抽烟闷声说道:“不来好,你落个清静了。”

董志强嘿嘿一笑:“可不是咋的。”随即却把话一转。

“唉,也不知志坚现在咋样,饥荒年熬没熬过来的,好了坏了,人在哪也不知道,你说这么大的人了,咋就不知道父母上了年龄,好歹给家里捎个信,好让一家人放心。”

“哥,志坚好着呢,你放心。”满堂轻声道。

“咋放心,死活都没个音信,你说他到底是啥托生的,心咋比石头还硬。”支楞着脑袋说话的董志强反应过来,忙问道:“满堂,你是不是知道老二的事,你要是知道,可不能瞒着我。”

佘满堂磕掉烟灰对着董志强低声道:“我就是来告诉你他的事,你先别声张,过几天等志坚回来,我想办法让你兄弟俩见上一面。”

董志强抓着满堂的胳膊颤声说:“兄弟,你没骗我吧,他真的会回来。”

佘满堂凑近悄声说道:“真的,这我还能骗人不成,但也只能跟你一个人见面。”

董志强用手抹了把混浊的眼呢喃道:“我知道,我知……道……”

“别担心,他好的很,活蹦乱跳的。”

董志强一脸严肃的问道:“你不会也跟着他干事?”

“我还算不上,只是帮他送送货。”

等凌霄端来菜时,俩人已恢复了正常,说着闲话。

送走满堂,董志强的一个人坐在院子里,久久未动,满堂话里话外的意思,他们之间联系的不是一天两天,难怪满堂以前对他说那样的话。

直到凌霄过来扶他进屋时,董志强还沉浸满堂的话语中……

几天后满堂到邓家镇孙记瓮店问运货的事,老板孙小民却拉着他进了后院,说有人在等他,等进了里屋,见董志坚一身庄稼汉打扮坐在里面。

满堂咧嘴一笑说:“你到底还是回来了”

董志坚苦笑道:“正好办完事,听你的,黑了上岭,跟大哥见个面,明就回山南,顺道给你路上做个伴。”

跟董志坚说好了晚上还在村后的岭头见面,佘满堂就急冲冲地回了家,他得先把董志强接到自己家,等到天黑再让他们兄弟俩见面。

依旧在村后的岭头,董志强捶打着老二董志坚那消瘦的胸膛低声埋怨道:“你知不知道父母想你,想的整夜整夜睡不着,我躲在屋里都不敢问,只能狠着心不提你一个字,还得提心吊胆的担心你,怕你有个好歹。”

“哥,对不起,我没有一天不想着父母,想着这个家,可我不能回家。”董志坚拉住大哥董志强的手愧疚地说。

董志强抹着眼睛说:“在省城给我看眼睛,我再三的追问下,老三才提说了你几嘴,说你跟他走的路不同,你俩都是念过书的人,道理不用我说,你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倒是图了个啥,非要过这东躲西藏,让人提心吊胆的日子。”

董志坚一脸严肃的说:“一时半会儿给你也说不明白,总有一天你会明白,我走的是一条光明的路。”

“你走的啥路我不懂也管不了,但给你提个醒,不论在外面碰到多大的难肠事,别一个人硬撑,你还有家,有我们,别说牵连不牵连的话。”董志强红着眼说。

“我知道,一家人都担心我,可我……家里的事我都知道,你眼睛看不见,我当时也心急的帮你打问好几个大夫,都说治不了,我熬煎的不行,直到老三接你去省城看病,我才放下心来。”

董志强惊讶的问“这些你咋知道?”

“我不光知道这些,还知道

志笙见你眼睛治疗没效果,凌霄凌云兄弟俩还小,为了一家人能过上安稳的生活,种这害人的大烟,虽然富了咱家,却不知道害得多少人家破人亡。”

一说到大烟,董志强就郁闷的说:“我明白志笙的想法,说实话,我也不想种,自从种了这玩意,家里就没清静过,我受得够够的,这些天一直在琢磨,准备跟咱大说说这事。”

“大是明白人,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回头商量下,尽快铲了,别再让这东西害人了……”董志坚语重心长地说。

“这些你不用管,我知道咋办,倒是你实在让人放心不下。”

“我这不是好好的,以后家里有事,让满堂捎句话就行。”

“你不见父母?。”

“不见,免得俩人知道我的事,又要担惊受怕,给他们就说我啥都好着,以后有机会了我一定回家看看二老。”

“好吧”志强苦笑着说

……

满堂和另外一个人远远的坐在坡塄,那个人满堂也认识,曾一起去过买粮,见满堂递过馍,嘿嘿一笑也没客气,吃了起来,偶尔和满堂说一半句话,警惕的看着有没有过来人,晴朗的夜空中,几丝淡淡的云彩绕着月亮,在缓慢的移动,隐隐约约飘过兄弟俩之间的对话,不知怎么了,满堂却是感慨不已。

等满堂送董志强回家时,已经到了后半夜,董志强的心情就像此时晴朗的夜空,好的没法说。

其实自他眼睛看不见后,也慢慢想明白许多事,他决定听从老二的建议,铲了大烟种粮食才踏实,自古民以食为天么,只要屋里有粮食,啥都不是问题。

再说过日子,只要一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比啥都强,要这么多的钱财干啥,整天还得提心吊胆的害怕这个来抢那个来讹,想想这些都觉得累,还不如普通人家,至少晚上能睡个安稳觉。

虽说自己家种大烟没人来收税,那是有老三的队伍在,白花花的银子让他董家白赚,谁见了不眼红,就拿那个罗圈腿县长来说,看似低声下气的,其实却是精明的很,现在老三的队伍走了,罗圈腿县长对董家还能免税才怪,传言他为了钱财是个啥都不顾的人,相信等不了多久,罗圈腿县长会打发人上门来收税,更别说土匪能不惦记着自家。

董志坚没想到自己就劝说了几句,大哥真就听进去了,在收了最后一茬大烟后,董家全部改种成了粮食。

董志强回到家,把家的里里外外的事情都捋了个遍,捋顺思路,晚饭后,对坐在面前的父亲说道:“收完这茬,咱再不沾大烟了,种麦,种苞谷,种豆子种啥都行,咱做咱本本分分的庄稼人,图个踏实。”

董智兴不糊涂,当然明白如今没了老三的守护,董家很难维持现状,也萌生了种粮食的念头,吐出嘴里的烟说:“说实话,种这伤天害理的东西 我也心慌的不行,挣再多的钱,我跟你妈死后带不走一分一文,老二这么多年不沾家,老三是个带兵的,一年到头能回来几回,抛开他们不说,你眼睛看不见,家里怎么也得攒点底子,我私自算了下,老三留下给的加上这两年卖大烟挣的钱,凌霄凌云兄弟俩只要安安分分的过日子,三辈子也花不完,人吃饱了要知道搁碗,再继续种下去怕真的要惹事。”董智兴磕着烟锅说。

董志强本来还以为父亲董智兴会阻拦,没想到父亲比他还想得开,放下手里的放大镜说道:“可不就是这个道理。”

董智兴转头说道:“话说到这了,我也说个事,自打种上这大烟,老三就偷偷把凌霄凌云兄弟俩叫去学打枪,又给家里留下这些枪,怕是知道他没办法一直护着家,你说万一有啥事,光靠这兄弟俩了怕是不行,留下那么多枪,虽然没明说,肯定不会让放着生锈,我琢磨着把满堂家那俩小子叫上,再从本家挑几个胆大忠厚的后生,让他们偷偷练打枪,以防土匪,回头你跟满堂商量商量。”

老三志笙当初回来,曾专门把凌霄凌云兄弟俩悄悄带省城的驻地教他们打枪,为的就是有自保能力,这些只有他们几个男人知道,就连家里的女人都瞒着,更别说瞒着满堂了,对外只说兄弟俩被老三接到省城玩。

进了营地的凌云凌霄弟兄俩好像天生就对枪敏感,在简单说了要领后,第一次开枪竟然没有脱靶,这让董志笙感慨道:“你俩不当兵屈才了。”

话虽然这样说,但他知道家里没人守着不行,二哥回不了家,自己常年不在家,以后家只能靠这兄弟俩守,这些话他只能跟俩侄子明说,也更加严格训练他们。

董志强感慨父亲还没老糊涂,倒是越老越精明,跟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激动之余给父亲说了老二志坚的事。

“你见到志坚?”

“见到了,你放心,他好着哩。”

“下次见到,让他回趟家,不管他干啥,都是我儿,我跟你妈能活几年,别临死有见不上他一面。”

……

父子俩坐着,说了很多,说老二,说老三,最后又说凌霄的婚事,因为种大烟,李大头不时地来,再加上他留下民团的人,乱糟糟的,等不种大烟了,尽快和苗家商量下,给凌霄把婚结了,至于烟草税提前准备好,要是有人来收,咱也不怕,一切图个安心,图个踏实。

这么多年了,董志强和父亲第一次说了这么多,俩人一时都感觉轻松了许多。

现在俩孩子慢慢成人,过年凌霄就十八,凌云十五,兄弟俩不上私塾后,就在家里晃荡,尤其凌霄墙高的小伙子,早该结婚了。

苗家不是给长子若棋十六就结的婚,要不是兄弟俩让老三带到部队练枪,加上种大烟,人来人往的,哪有心情给凌霄结婚,要不也不会把年龄耽搁这么大。

天刚亮,董智兴爬起来,揣着凌霄和若草的生辰八字出门去龙王庙找了尘和尚,让了尘和尚给凌霄掐算个结婚的日子,可接连发生的事,由于李大头有了个契机,想坐上他垂涎许久的位置上,那有时间管这些事,让他没办法把结婚的日子送过去,同时也让苗李氏加快了独霸家产的脚步。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