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贾环将食物运完,却发现整个宿舍布满了厚厚的一层灰尘。望着那脏兮兮的景象,贾环无奈地叹了口气,随即挽起袖子开始认真清扫,就这样,经过好一阵子的忙碌,宿舍总算焕然一新。
就在贾环刚刚结束这番辛苦劳作之时,苏清和顾垣两人竟然大摇大摆地拎着行李走进了宿舍。看到眼前整洁干净的环境,他们俩脸上露出了惊讶之色,但很快就恢复了常态。
只见贾环气得满脸通红,指着他俩大声嚷嚷道:“你们这两个家伙,简直就是不劳而获!我在这里累死累活地忙活了半天,刚刚收拾妥当,你们倒好,这会儿才慢悠悠地过来坐享其成!”
面对贾环的指责,苏清和顾垣二人不仅没有丝毫愧疚之意,反而还一脸嬉皮笑脸地回应道:“哎呀,谁叫你这么爱干净呢?我们要是早知道你会把这里打扫得如此干净,肯定早就来了呀!”
听到这话,贾环愈发恼怒,只见他双目圆睁,紧紧握起拳头,气势汹汹地朝着他俩大步走过去。这架势把苏清和顾垣二人着实吓了一跳,他们赶紧连连后退,并慌忙说道:“别冲动啊,贾环!以后我俩保证负责收拾宿舍行了吧!”直到这时,贾环的怒火方才稍稍平息一些,他停下脚步,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之后,才算罢休。
稍稍平复心情后的贾环突然想起一件重要事情,面露担忧之色开口问道:“对了,你们有跟刘炆取得联系吗?不知道他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就在苏清与顾垣正欲张口回应之际,只听得嘎吱一声响,那扇紧闭着的房门被猛地推开,刘炆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如此突兀的登场方式,不仅令苏清和顾垣两人始料未及,就连贾环也是微微一怔,颇感意外。
贾环反应最快,当即脱口而出道:“当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啊!你这家伙,放假这段日子究竟跑哪儿去啦?我们怎么都联系不上你。”话音未落,他已经一个箭步冲到刘炆面前,瞪大眼睛盯着对方。
其他二人见状,亦是迅速围拢过来,将刘炆紧紧包围在中间。面对众人的质问,刘炆脸上浮现出一丝尴尬之色,挠着头,不好意思地解释道:“哎呀,我其实也很想跟你们保持联系,可谁知道我家里今年突然决定要搬到郊外去过年。而且我家教甚严,根本就没有出门玩耍的机会。”
听到这话,贾环可不干了,他大手一挥,嚷嚷道:“甭管那么多理由,总之害得咱们兄弟仨担心了你好一阵子。兄弟们,别客气,上!好好收拾他一顿!”随着他这一声呼喊,苏清和顾垣相视一笑,旋即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这场小小的“战斗”。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贾环、苏清、顾垣还有刘炆四人在国子监中的学习生涯已悄然过去一段时日。在这条漫漫科举之路上,唯有贾环始终一心一意、刻苦用功,其勤奋程度远超其余三人。正因如此,如今也只有贾环得以升入率性堂听讲。苏清、顾垣、刘炆三人还在正义堂当着“正义三杰”。
时光荏苒,转眼间,春去秋又来。如今,已然踏入了八月,这意味着乡试之期已经近在咫尺。
在这段日子里,贾环一直在刻苦用功,他深知这次乡试对自已的重要性。
在国子监,乡试之前是准予放假的,如果未中举还是可以返回国子监继续上学。于是,他毅然决定向苏清等三人辞别,返回梨香院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奋笔疾书。
不仅如此,他还时常将自已精心撰写的文章呈交给李若璞,请其审阅指点。尤其是到了最后的几天,贾环几乎是日夜不休地待在李府,全神贯注于备考之事,只盼能在考场上一举夺魁。
……
“三爷,所有事情都已经安排妥当了,现在可以出发前往考场啦。”彩云和彩霞一同走到贾环面前,笑意盈盈地禀报着,说罢一同祝愿贾环一举成名。
贾环微微颔首,表示知晓,然后言简意赅地应道:“好,那就即刻启程吧。”
没过多久,贾环所乘坐的马车就顺利抵达了考场门外。只见那里人头攒动,车水马龙,好不热闹!一辆辆马车忙碌地穿梭其中,送着各位学子前来应试。贾环也随着人流缓缓前行,加入了排队等待入场检查的队伍当中。
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尽管这次的检查依旧严谨细致,但那些负责检查的差役们却一改往日的粗鲁无礼。原因很简单,因为今日到场参加乡试的大多都是秀才,他们只要能够榜上有名,中得举人,身份地位将会瞬间提升,摇身一变成为受人尊敬的举人老爷。所以,这些差役们自然是小心翼翼,丝毫不敢怠慢和得罪这些未来可能飞黄腾达的考生们。
待到贾环踏入属于他自已的那个考点后,映入眼帘的依旧是一座规模不大的考棚。这座考棚构造简单,仅由上下两块板子拼凑而成。
此次的乡试共分为三个场次。首场考试着重考察经学方面的知识;第二场则以政治理论为主,涵盖了诸多治国理政的理念和策略;而到了第三场,则主要考核时务策论,要求考生针对当下社会热点问题提出独到见解和可行方案。
经过数日紧张的应考,当贾环完成最后一场考试踏出考场之时,心中顿时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轻松感,仿佛长久以来压在心头的乌云终于消散,守得云开见月明。
然而,即便此刻心情愉悦,贾环仍旧牢记先去李府请教李若璞。他回到梨香院后,又立即去了李府,将此次考试所撰写的全部文章逐字逐句地默写出来,呈交给李若璞,请其予以点评指导。
李若璞接过这些文稿,仔细阅读过后,面色凝重地开口说道:“整体而言,你所写的这些文章都相当出色,但唯独这最后一篇策论,存在一定风险。其中某些观点或许过于激进或者触及了主考官可能忌讳之处,如果运气不佳,遇上对此类观点较为敏感的主考官,恐怕会因此名落孙山啊!”
听到这番评价,贾环虽然有些惊讶,但也算意料之中。他自已在写作这篇策论时灵感迸发、文思泉涌,一气呵成且毫无停顿,最终完稿时更是对其深感满意,认为此乃难得一见的佳作。经过反复思量,终究还是舍不得对其做出任何修改。
于是贾环稍有些懊悔道:“老师,其实弟子在检查时也觉得有几分不妥,不过当时写的时候觉得如有神助,想了又想还是不舍的修改。”
李若璞闻言长叹一声后说道:“唉,若是如此,只能看运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