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玄幻 > 徐氏略记 > 东晋大臣徐道覆

徐道覆,这位活跃于东晋末年历史舞台的人物,其出生年份已难以确切考证,但据史书记载,他大约生活在公元 4 世纪末至 5 世纪初,籍贯为琅邪郡。

徐道覆早年便投身于一场声势浩大的叛乱之中——孙恩卢循之乱。在此乱局中,他不仅是卢循的姐夫,更与其携手并肩,共同举起了反抗朝廷的大旗。

在这场漫长而激烈的战乱历程里,徐道覆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公元 402 年,孙恩遭遇惨败后选择自刎身亡,群龙无首之际,众人推举卢循接任首领之位,继续领导起义军对抗东晋政权。随后的几年间,他们四处征战,给东晋王朝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公元 403 年,起义军气势汹汹地进犯广州地区,徐道覆更是凭借过人的军事才能和果敢决断力,成功占据了始兴这一战略要地。六年之后的 409 年,徐道覆与卢循再度挥师东进,直逼建康城。然而,这次进攻最终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

时间来到公元 411 年,此时的局势对于起义军而言已然十分不利。在一次激战中,徐道覆不幸战败,只得率领残部仓皇逃回始兴。但东晋军队并未给他喘息之机,晋将孟怀玉等人迅速追击而至,并一举攻破始兴城池。最终,徐道覆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英勇就义,结束了自己波澜壮阔却又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公元 399 年,即隆安三年时,时任会稽内史的司马元显做出了一项引发广泛争议的决策:他下令征调那些因三吴门阀免除官奴身份而转变为佃客的众多民众前往建康充作兵员,美其名曰“乐属”。此令一出,顿时激起了当地门阀势力的强烈愤怒与不满情绪。这种社会矛盾的激化,无疑为后来孙恩卢循之乱的爆发埋下了伏笔。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人心惶惶,局势一片混乱。而就在此时,孙恩看准了时机,率领着他的众多追随者们趁机发动了猛烈的攻势。他们首先将目标瞄准了上虞(现今位于浙江省的上虞地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破城池,并残忍地杀害了上虞县令。这一胜利让孙恩的士气大振,紧接着他们又马不停蹄地向会稽(即如今的浙江绍兴)进军。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会稽也最终落入了孙恩之手。随着这两场战役的接连告捷,孙恩的部众人数迅速增加至数万人之多。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当时,会稽郡、吴郡、吴兴郡、义兴郡、临海郡、永嘉郡、东阳郡以及新安郡等地纷纷出现了响应孙恩叛变的人。一时间,三吴八郡全都陷入了叛乱之中,孙恩所领导的起义军规模更是急剧膨胀,其部众数量竟然猛增到了数十万人!

时间来到 402 年(也就是元兴元年),尽管孙恩此前一路势如破竹,但终究还是没能逃脱失败的命运。在一场惨烈的战斗之后,孙恩无奈选择了兵败自杀。不过,他的残余兵众并未因此溃散,而是共同推举出了卢循作为新的首领。

元兴二年(公元 403 年)正月,卢循和徐道覆再度起兵,入侵东阳。同年八月份,他们又将矛头指向了永嘉。面对来势汹汹的叛军,刘裕亲自率军前往征讨。当卢循等人听闻刘裕大军逼近晋安时,顿时感到形势紧迫,走投无路之下只得冒险渡海逃往番禺。到达番禺后,他们立即对广州发起攻击,成功驱逐了时任广州刺史的吴隐之。此后,卢循自封为平南将军,掌控了广州的大小事务,并派遣使者前往京城进献贡品。

而当时的朝廷刚刚铲除了桓氏一族,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各种事务繁忙不堪。鉴于这种情况,朝廷只好暂且任命卢循为征虏将军、广州刺史以及平越中郎将等职务,同时任命徐道覆担任始兴相一职。

义熙五年(公元 409 年),正值风云变幻之际,刘裕率领大军气势汹汹地攻打南燕,整个局势瞬间变得紧张起来。就在此时,始兴太守徐道覆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时机,于是赶忙派出使者前去劝告卢循,趁着朝廷兵力空虚之时起兵造反。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卢循对此竟然置若罔闻,丝毫不为所动。

徐道覆见卢循不为所动,心急如焚。他深知此次机会稍纵即逝,如果错过,恐怕日后再难有如此良机。于是,他决定亲自前往番禺,当面向卢循进言。见到卢循后,徐道覆言辞恳切地道:“大人啊,朝廷一直以来都将您视为心头大患,欲除之而后快。如今刘裕出征南燕尚未归来,正是我们趁机起事、保得一时平安的大好时机!倘若等到刘裕平定南燕之后,他必然会亲自率领军队赶赴豫章,并派遣精锐部队跨越南岭而来。届时,就算大人您有神武之力,恐怕也难以与之抗衡啊!今日这般天赐良机,万万不可错失。只要我们能够一举攻克都城,即便刘裕匆忙赶回,也是回天乏术了。大人若是不同意我的提议,那我只能率领始兴的兵马径直攻取寻阳,独自行动了!”

卢循听着徐道覆慷慨激昂的话语,心中虽不情愿如此行事,但又实在想不出其他更好的办法来阻止徐道覆。无奈之下,他最终还是选择听从了徐道覆的意见,一场惊天动地的变故就此拉开帷幕……

想当年,那徐道覆心怀不轨,暗地里密谋着建造大批战舰。他先是派出手下的人马悄悄潜入南康山,大肆砍伐那些适合用来打造船只的优质木材。然而,这一切都是在秘密进行之中,表面上却是风平浪静。

接着,徐道覆开始施展他的狡诈手段。他对外宣称这些木材将会被运往下游的城市出售,以此来掩人耳目。但没过多久,他又改口说道,由于人手不足,实在难以将这批木材运输到下游地区。于是乎,他索性就在当地的郡城里以极其低廉的价格抛售这些木材。其售价之低,简直令人瞠目结舌,与正常价格相比足足降低了好几倍!

当地的居民们见此情形,一个个喜出望外,纷纷争先恐后地拿出自己家中的衣物等物品前去交换这些廉价的木材。他们满心欢喜地以为自己占了大便宜,殊不知已经落入了徐道覆精心设计的陷阱之中。

要知道,赣江的江水湍急无比,河道中更是怪石嶙峋,想要从这里顺利地驶出船只绝非易事。所以,那些收购而来的大量木材只能暂时堆积存放在本地。如此这般反复操作了多次之后,老百姓家里储存的船板越来越多,但他们对此却毫无察觉,更没有产生丝毫的疑心。

终于,时机成熟,徐道覆毅然决然地举起大旗发动兵变。此时,他手中早已握有之前贩卖木材时所开具的一张张收据。凭借这些收据,他挨家挨户地强行索要先前卖出的木材,并且严令禁止任何人隐瞒藏匿。同时,他还雇佣了众多工匠和劳力前来拼装战船。

在众人齐心协力之下,仅仅只用了短短十余天的时间,一艘艘崭新的战船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眼前。随后,徐道覆亲自统率着这支装备精良的队伍向南康、庐陵、豫章等诸多郡县发起猛烈攻击。面对突如其来的强敌,各地的守城官员惊慌失措,根本无力抵抗,只得纷纷丢弃城池落荒而逃。

江荆都督何无忌,乃是江左赫赫有名的战将,其威名远扬,令人敬畏。这一日,他率领战船从寻阳出发,一路向西挺进。

长史邓潜之见此情形,急忙上前劝谏道:“大人啊,此次行动关乎国家生死存亡,切不可掉以轻心。那卢、徐二贼,他们所拥有的兵舰数量众多且实力强盛,又占据着上游有利地势,实非易与之辈。现今我们应当暂且停驻于南塘一带,坚守城池以巩固自身防御。如此一来,想必他们绝不敢轻易舍弃我们而向东进军。趁此时机,我方得以积蓄力量、调养精锐部队,待到敌军疲惫衰老之时,再发起进攻,如此方可保万无一失啊!”然而,何无忌却并未听从这番金玉良言。

一旁的参军殷阐见状,亦赶忙开口劝说道:“大人,您要知道,刘循所统领的部众皆是来自三吴地区的旧日叛贼,历经无数次战火洗礼,可谓身经百战。而始兴贼更是以勇猛敏捷、善于战斗着称,这些敌人都绝非等闲之辈,万万不能小觑啊!依下官之见,将军您不如暂且留守豫章,并征调周边各城兵马前来会合。等兵力集结完毕后,再与敌军展开决战,这样也不算太迟。倘若只是一味地率领部下轻率冒进,一旦遭遇失利,到那时后悔可就来不及啦!”

可惜何无忌此人脾气急躁,宛如一个急性子的小鬼一般。他全然不顾众人劝阻,仅凭一时的勇气和锐气,毅然决然地率军直抵豫章的西部角落。就在这时,徐道复早已抢先一步占据了西岸的一座小山丘,并带领着数百名弓弩手严阵以待。只听得一声令下,密集如雨的箭矢纷纷朝着晋军飞射而来。晋军的前锋部队,多数遭受了箭矢的伤害,他们心中畏惧,不敢急速地行驶过去。这可把无忌给惹怒了,只见他毫不犹豫地换乘一艘小型战舰,勇往直前,径直朝着前方猛冲而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此时西边突然刮起一阵狂风暴雨,猛烈的西风如同一头凶猛的巨兽,无情地将无忌乘坐的那艘小舰狠狠地吹回到了东岸。其余的船只也未能幸免,纷纷被汹涌澎湃的海浪冲击着,一会儿向东漂流,一会儿又向西飘荡,完全失去了控制。

就在这时,道复看准了这个绝佳的时机,趁着风势,迅速派出大型战舰出击,向无忌发起了猛攻。此刻,无忌的船队已经四散开来,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抵抗力量。面对如此强敌,无忌却丝毫没有退缩之意,他紧紧握着手中的符节,亲自指挥督战。狂风怒吼着,无忌所在的战舰破损不堪,但他依然坚守阵地,毫不退缩。

最终,无忌因伤势过重,无力再战。尽管他拼尽全力握住符节,但还是倒在了战场上,壮烈牺牲。与此同时,豫州刺史刘毅迅速集结了两万水师大军,从姑孰出发,气势汹汹地杀向敌军。当他们抵达桑落洲时,正巧遇上卢循和徐道复率领联军前来迎战。

只见敌方的船头高高翘起,十分锐利坚固;相比之下,刘毅一方的战船则显得低矮脆弱。双方刚一接触,刘毅的战船就如同纸糊一般,瞬间破碎损坏。这种明显的实力差距让刘毅麾下的将士们惊恐万分,纷纷惊慌失措地躲避。卢循和徐道复见状,抓住机会,顺势发动猛烈攻击,横冲直撞。一时间,刘毅的战船接二连三地被撞毁击碎。无奈之下,刘毅只得匆忙丢弃战船,登上岸边,狼狈地徒步狂奔逃回营地。跟随着他一起逃回来的士兵仅有几百人而已,其余大部分人马都不幸落入敌手,成为了俘虏。

卢循亲自对所俘获的敌军士兵展开了审讯工作,通过一番盘问,他获知了一个重要情报——刘裕已然返还至建康。这一消息让卢循心中不由得升起一丝警觉与戒备之意,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产生了退兵返回寻阳的想法,并打算攻占江陵,进而占据江、荆二州之地,以此来和东晋朝廷形成对峙之势。

然而就在此时,唯独徐道覆持有不同意见。徐道覆认为应当趁着当前己方军队士气正旺之际,迅速进军,一鼓作气地攻打敌人。于是乎,两人针对此事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样你来我往持续了数天时间。最终由于徐道覆气势更为强盛,态度也异常坚决,卢循无奈之下只好听从了他的建议,随即下令全军将战船连接起来,浩浩荡荡地向东挺进。

原本按照徐道覆最初的计划,是想要直接进兵新亭,然后烧毁所有船只,不顾一切地奋勇直冲上去。但偏偏卢循此人性格较为谨慎,不敢轻易冒如此巨大的风险,所以一直犹豫不决,迟迟未能采取行动。不仅如此,卢循还对徐道覆说道:“咱们这支军队尚未逼近建康,就已经听闻那孟昶因为惧怕灾祸降临而选择自我了断。由此可见,如今的东晋都城必定已是人心惶惶,一片混乱。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急于求成去打一场硬仗呢?这样只会白白增加我方将士们的伤亡啊!”

面对卢循这般说辞,徐道覆虽然内心仍旧坚持自己的看法,但终究还是没能成功说服对方改变主意。他只能满心不甘地退到一旁,暗自叹息道:“看来此次大事定然会被卢公所耽误,最终恐怕难以成事啊!若是能够任由我独自统率大军纵横驰骋,凭借我的能力,要成为称霸天下的英雄豪杰简直易如反掌,夺取整个天下就如同翻转手掌一般轻松啊!”

而在另一边,刘裕深知此次卢循所率之军来者不善,其气势汹汹、锐不可当,建康城极有可能成为他们的下一个攻击目标,想到此处,刘裕心中不由得惶恐不安起来。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他不敢有丝毫懈怠,经过深思熟虑后,当机立断地做出决策——在石头城一带迅速设立起坚固无比的栅栏。与此同时,他还想方设法地去阻断祖浦这个至关重要的通道,期望能借此构建出一道坚如磐石般的防线,从而有效地阻止卢循军队继续向前推进。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卢循就亲自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大批战船气势汹汹地朝着这些精心构筑的防御工事发起了猛烈的攻击。然而,让卢循始料未及的是,刘裕一方早已做好了万全准备,防守异常严密,无论他如何指挥手下将士们发动一轮又一轮的强攻,最终都只能是以失败收场。更为糟糕的是,就在双方激战正酣之际,突然间天空中狂风大作,刹那间一股狂暴至极的大风席卷而来。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令卢循麾下众多战舰顿时失去了控制,在狂风巨浪的肆虐之下纷纷被掀翻,无数士兵因此落水溺亡,场面惨不忍睹。

眼见强攻不成且损失惨重,卢循只得下令撤军至南岸重新整队布阵,企图再次发动进攻。但事与愿违,即便调整了战术,他们依然无法突破刘裕部队的铜墙铁壁,在南岸的交战中再度遭遇惨败。接连受挫后的卢循恼羞成怒,干脆放弃直接攻打建康,转而挥师进攻京口,并纵兵四处抢掠周边各县。可惜的是,尽管他们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但实际上并未获得多少实质性的战果和收获。

面对着眼前这一连串的失利,卢循不禁感到有些心灰意冷,他转头对着身旁的徐道覆无奈地说道:“如今我军已然疲惫不堪,士气低落,实在难以重振雄风啊!依我看,不如暂且退守寻阳,然后集中兵力共同攻取荆州。待我们在荆州站稳脚跟之后,再慢慢积聚力量与京城方面展开长期抗衡,或许还有一线胜机可言。”

于是他们便从蔡洲一路向南狂奔而去,再次成功地占据了寻阳这个地方。刘裕当机立断,首先派遣众多勇猛善战的将士们对那些贼兵展开紧追不舍的追击行动,而他自己则亲自统率着庞大的主力军紧随其后,继续向前猛烈进击。最终,他们又一次在雷池这个地方与卢循所率的敌军遭遇,并经过一场激烈的鏖战之后,成功地将其击败。

与此同时,徐道复带领着多达三万名士兵,气势汹汹地朝着江陵逼近而来。这突如其来的威胁使得江陵城内瞬间陷入一片惊恐和喧哗之中,各种谣言也如同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出来。有人传言说:“卢循已经攻陷了京城,特地派遣徐道复前来镇守荆州呢!”然而值得庆幸的是,江陵当地的士人和民众们全都深深感念刘道规之前焚烧书信的仁德恩惠之举,心中再也没有产生过一丝一毫背叛的念头,反而誓言要与他同生共死、不离不弃。正因为如此,江陵城内原本混乱不堪的秩序才得以逐渐恢复稳定。

刘道规见此情形,立即调遣刘遵作为游击部队,让他灵活机动地出击作战,而自己则亲自督军出征,从豫章口出发,迎着徐道复的军队逆流而上,奋勇迎敌。徐道复所部来势极其凶猛锐利,如同一股汹涌澎湃的洪流一般,轻而易举地就冲破了刘道规前方军队的防线,并且还步步紧逼,不给对方丝毫喘息之机。可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谁都没有料到,突然有几艘隶属于刘遵的战舰从侧面斜刺里疾驰而出,以雷霆万钧之势横冲直撞地闯入了徐道复的兵阵当中,一下子就将他的舰队拦腰截断成了两段。这下子,徐道复顿时首尾难顾,整个军队瞬间陷入了极度的慌乱状态。刘道规则趁机抓住这一稍纵即逝的战机,指挥麾下将士们奋起反击,一时间喊杀声震天动地,战场上刀光剑影交错闪烁。经过一番浴血奋战之后,刘道规一方大获全胜,俘虏和斩杀的敌人不计其数。此外,那些来自刘遵战舰上的诸位大将们也毫不示弱,积极协助主力部队一同拦截围堵敌军,打得徐道复狼狈不堪、穷途末路。最后,他只得拼死一搏,奋力杀出一条血路,仓惶失措地逃往湓口方向去了。

刘裕率领军队进军到大雷这个地方,位于如今安徽省的望江县境内。一夜过去之后,刘裕赫然发现卢循和徐道复所统领的庞大军队如长龙般绵延不绝,他们的战船一艘接着一艘,紧密相连,几乎遮蔽了整个江面。一眼望去,根本无法确切数清到底有多少艘贼船。面对如此众多且来势汹汹的敌军船只,刘裕临危不惧,迅速下达命令,让所有轻便的小船全部出动,集中力量抵御敌人的进攻。同时,他调遣部分步兵和骑兵前往西岸驻扎,并提前准备好了大量的火攻器具,叮嘱士兵们等到敌船靠近时再发动攻击。而刘裕自己则亲自站在船头,手提旌旗和战鼓,激励将士们奋勇作战。

此外,刘裕还特意安排前锋部队手持强劲有力的弓箭,借助江上吹拂的大风向贼船射箭。狂风呼啸,掀起层层巨浪不断摇晃着贼船,使得它们不由自主地朝着西岸漂去。此时,早已守候在岸边的晋军严阵以待,看到贼船逼近,立刻毫不犹豫地将准备好的火具抛掷到船上。由于贼船上的人猝不及防,根本来不及扑救,火势瞬间蔓延开来。熊熊烈火燃烧不止,照亮了整片天空,使得满江都被染成了一片赤红之色。

眼见火势凶猛难以控制,卢循和徐道复两人惊慌失措、方寸大乱。手下的士兵们也惊恐万分,四处逃窜,拼命想要逃离战场逃回寻阳。其中徐道复一路奔逃回到了始兴,但他身边的部下已经所剩无几,仅仅只剩下一两千人而已。而且这些残兵败将经过长时间的奔波劳累,个个疲惫不堪,再也没有战斗力可言。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晋朝将领孟怀玉却与刘藩分头行动,独自率领一支军队紧紧追击徐道复不放,一直追到了始兴城下。徐道复此时已是穷途末路,但仍然咬紧牙关,拼尽全力死守城池。双方就这样僵持了数日之久,最终晋军还是成功攻破城门冲入城内。徐道复眼看逃跑无望,被晋军团团围困住,四面八方都是汹涌而至的敌军。在一番激烈的厮杀后,徐道复最终寡不敌众,被当场刺杀身亡。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