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游戏竞技 > 天涯神贴系列 > 续篇 人性24

反着教的3大秘诀

1. 让孩子从小适应丛林法则

父母从小教导我们长大找份稳定的工作,不准我们说大话,不准碰钱,功夫不负有心人,长大之后,果然没让他们失望,我们活成了他们期望的样子,因为我们穷的实在没钱可以碰!

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贫穷教育,弱者教育,我们对有钱人充满着看不起,排斥富人,对他们充满敌意。我们相信穷人才是好人,穷人才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让小孩的内心世界出淤泥而不染。

直到孩子进入社会之后,大多数人都适应不了丛林法则,他们发现社会和他理解的世界是完全相反的,因为我们从小排斥有钱人,所以我们不会赚钱。因为我们相信人性本善,所以我们在商战被各种坏人算计而无可奈何,导致我们对父母做不到孝敬,让他们成为空巢老人,孤苦无依,并不是因为我们不孝,而是无能。

我们对小孩做不到责任和关爱,让他们成为留守儿童,并不是我们心狠,而是我们无能,如果我们不让孩子学习谋略,长大之后只有一个结果,就是羊入虎口。

强者是从小磨炼出来的,孩子小时,父母一定要对他狠一点,给他制造挫折和打击,你在家把他欺负够了,他出去就少受别人的欺负,你在家该骂的都骂了,该打的都打了,他出去后,才能有更强的抗挫折能力。

有的孩子,在家里都被父母宠的没样了,我在心里说,等着吧,倒霉的日子在后头呢,到了社会,不是每个人都是他亲爸爸,谁会这么疼他?谁会来照顾他的感受?

你不能惯他一辈子,就不要让他养成被惯着的习惯,通过在家里给他的压力和挫折,让他学会审时度势,进退自如,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谈,谈不拢就跑,跑不了就忍。

总之要学会把对自己的伤害降到最低,要让他学会,应对挫折和承受压力的方法,这才是智慧,社会未来会怎么对待他,你在家就应该怎么对他,孩子小的时候,如果你成功的帮他绕过所有挫折,那么他长大后,就会挫折的绕过所有成功。

2. 培养竞争意识

蒙牛公司的会议室挂了一幅画,上面是一只狮子和一只羚羊,画面上有一段这样的文字:清晨,非洲草原上的羚羊从睡梦中醒来,它知道,新的比赛就要开始,对手仍然是跑得最快的狮子,要想活命,就必须在比赛中获胜。另一方面,狮子的压力也不小,如果跑不过最慢的羚羊,饭都没得吃,当太阳升起时,为了生存,尽情的奔跑吧!

我们要让小孩从小就明白,所有的利益都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都是通过竞争获取的,我们的成功都是建立在自己强大和对手失败的基础之上的。

如何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呢?

少让他去学习琴、书、画这一类的文艺活动,我们要让他们去学习围棋,象棋,军棋这种类型的竞技活动。让他从小就有对抗意识,从小就有打赢对手的观念,如果打输了,也会让他拥有抗挫折的能力。

很多有钱的大佬,都特别喜欢棋牌类的活动,他们就是不断加强自己的竞争意识,为什么我不太推荐过多体能上的运动?因为体能的运动 会减少思维的强化。

我没有一棍子把体育运动打死,锻炼是为了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的竞争,不过最后还是在思维上竞争。

3. 锤炼权谋思维

应当让孩子多读一些汉武帝以前的典籍,诸如《韩非子》《鬼谷子》《左传》《孙子兵法》这类书籍。孩子务必从小就培养赚钱思维,但凡无法赚到钱的观念皆为伪思想,钱包是检验思想正确与否的唯一准则。

有一回,我女儿在学校参加表演,回来时化了些妆。晚餐时,我妻子那敏锐如鹰的眼睛,一眼就察觉这小家伙在家偷用了她的化妆品补妆。因为我妻子用的口红是烂番茄色,她一眼便能识破。

妻子质问女儿是不是拿了她的化妆品,小孩子嘛,害怕挨打,硬是仰着头矢口否认。妻子一听,顿时火冒三丈,怒道:“你才7岁就学会撒谎,长大后还得了!”随即就是一顿揍,边打边骂:“看你还敢不敢撒谎,看你还敢不敢!”晚上我回到家,妻子跟我讲述此事,语气中还带着几分得意,仿佛在向我炫耀她教育得法。我听完瞬间崩溃,说道:“她撒谎,你干嘛打她呀?”

妻子说:“老公,你是在开玩笑吧?难不成你疯了?撒谎还不该打?”我压低声音问妻子:“你上个月有没有撒过谎?”这一问,把她问住了,半晌才挤出一个“没”字。我又缓缓地问了一遍,她依旧坚称没有。我便说:“有一次你打麻将,你妈给你打电话,你回信息说在逛街,你忘了?”

她一听,无法抵赖,便说:“那……不一样。”其实我妻子平日里就没少撒谎,哪里只是这一次呢。哦,忘了跟大家说,其实我自己也常常撒谎。我对妻子说:“你女儿撒谎你就打她,那你撒谎,又有谁来打你呢?”

唉,这老婆,真得好好成长成长。要是再这么打下去,这孩子仅有的那点谋生本事都要被打没了。等这孩子长大后,还怎么在社会上立足赚钱,那不直接就成废人了嘛!

我对女儿说:“你并非绝对不能撒谎,但前提是撒谎得对别人有好处才行。”女儿一脸懵懂地看着我,问道:“爸爸,这就是善意的谎言吗?”听女儿这么问,我心里可高兴了,这悟性,比她妈妈强太多了。就像唐僧总是口口声声说出家人不打诳语,可他却骗悟空戴上漂亮的帽子。悟空被念了紧箍咒后抱怨:“师傅你耍我!”唐僧却说:“为师这是为了你好啊!”

毒辣的手段加上善良的心肠,成就的是佛祖;

毒辣的手段配上狠毒的心肠,那便是坏人;

毫无手段仅有善良的心肠,不过是个无用之人。

我们教育孩子,不能仅仅传授单一的思想,不能只教他们善良、听话、做个好人。而是要让孩子具备一种集各种思维于一体的帝王式思维,他们从小就必须学会:

如强盗般无畏的勇气

似小偷般灵巧的技能

像骗子般狡黠的智慧

同商人般坚定的诚信

若政客般缜密的体系

如文人般深厚的文化素养

似宗教般虔诚的信仰

深沉大爱,内藏严苛之心

父母的爱存在两种类型。其一为源自内心深处的爱,这种伟大的爱历经岁月长河,始终被人们传颂。因为怀有这般爱意的父母,能够为了所爱之人甘愿奉献与牺牲,他们的内心涌动着炽热的激情,与子女紧密相连,宛如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正是由于这份紧密的关联,使得他们天然具备同理与同情之心。子女的痛苦会让他们感同身受,子女的欢笑也会让他们由衷喜悦。爱需以真心相待,而这颗真心便是同情心,它是一种既强烈又坚定不移的情感。

另类之爱:看似无情却有情

第二种爱是看似无情的爱。这类父母对子女的爱意丝毫不亚于前者,只是他们将爱的目光投向高远之处,恰似立足于巍峨山顶,同时把深厚的情感隐匿于深邃的海底。在某些时刻,他们外在的行为表现与内心的真实情感相悖。这种爱或许会致使父母与子女在情感上逐渐产生距离,然而,也正是这种爱,能够助力子女塑造独立自主的人格。这种别具一格的爱,表面上缺乏同情心,乍一听仿佛冷漠至极、不近人情,实则不然。

这类父母同样会在子女快乐时一同欢笑,在子女悲伤时一同难过。但当子女遭遇痛苦之际,他们的同情心仅仅会短暂闪现,随后便会毅然决然地收起这份情感。紧接着,他们会以一种看似无情的方式来表达爱,就如同古代孙子杀妃所展现出的大丈夫之爱那般。因为他们深知,仅仅与子女一同悲伤,不过是一种无力的同情罢了。

同情心:看似温暖实则无力的爱

当一个人直面问题与痛苦之时,给予其同情真的有用吗?

从实际产生的效果层面考量,几乎毫无作用。我明白,有些人听到这番言论,会觉得冷酷无情。但实际上,这类父母并非真正无情,只不过他们的情感更为深邃,具备长远的眼光与智慧,所以他们的行为才会显得与众不同。

我们常常听闻“慈母多败儿”这样的说法,那么是不是说慈母的教育策略就完全没有价值呢?并非如此。真正有见地的人会懂得在慈母的温柔与严父的严厉之间灵活把控。而何时该展现慈爱,何时又该秉持严苛,成为了教育过程中极难精准把握的关键所在。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