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重生大明1635 > 第31章 校场点兵

溜了小半个时辰,回到军营外。

这一趟对草场了解不少,草原能养马,还能操练骑兵,在冷兵器时代就是先天优势。

但自己想要的,并非传统意义骑兵,而是上马能砍大刀,下马能操火铳的步骑方阵。

崇祯脱掉便装交给王承恩,露出一身龙袍,将天子剑重新系于腰间,大步走进营门。

校场上鼓声阵阵,一个大汉正敲着大鼓,显然是在聚兵。

营房摆布于周围三方,点将台处于一侧,中部校场无比宽敞。

径直走到点将台,黄得功、周遇吉四人跟在后面,鱼贯而入,崇祯坐于摆着的椅子之上,几人分立左右。

随行百余护卫以及黄周带的随从,快步绕台于下方站立,将台子围得水泄不通。

场内士兵黑压压一片,小跑入场列队,队伍显得非常杂乱。

有的还不慎摔倒,自然迎来小军官一阵皮鞭,先前那几大营武将,还有十余个御马监管事,不断骂骂咧咧。

很明显,这群兵卒丢了他们的脸面,过了好一阵,列队才基本完成。

崇祯放眼一看,军装尚算齐整,没有老弱,都是年轻人及壮年。

少数兵卒站得笔直,更多则歪歪斜斜,拿武器的样子很是随意。

抛开衣衫不提,用三个字来形容,那就是:

“兵油子!”

如此军容,拉到战场,保准建奴一个冲锋,就将灰飞烟灭。

这时,台下一太监高举双手,看样子乃御马监值星官。

一声令下后,全场士卒陆续下跪,口中高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抬手,王承恩随即扯着嗓子喊道:

“皇上口谕,众将士平身!”

“谢陛下!”

声音很不齐整,下跪动作杂乱无章。

崇祯侧过头,望向方正化,小方有些难堪,也有丝惧色,脸庞通红垂头不语。

值星官跨前两步,迈到台前跪地,大声道:

“启禀皇爷,腾骧左卫、腾骧右卫、武骧左卫、武骧右卫四大营,共计一万五千八百二十六人。

除值守人员外全部到齐,请皇爷训示!”

又望了眼方正化,方秉笔靠了过来,小声禀报:

“皇爷,本次裁撤老弱4000余人,每人发放3两银子归乡,昨日便已完善。

另外近2000尚具一定劳力者,已全部归入各草场养马养牲畜,目前仅剩在场人等。”

崇祯暗吸一口凉气,这个数据,着实令人抓狂。

禁军四个卫一共两万两千多人,减员六千多,相当于一口气裁减近百分之三十。

这还是天子亲军,那糜烂的京营,那些营兵及地方卫所,该是何般熊样?

唯一欣慰之处,便是没有吃空饷者,除此以外,到处都透露着“杂牌军”迹象。

“平身!”

“谢皇爷!”

崇祯站起身,走到台沿,声音高亢明亮:

“儿郎们,尔等乃朕之亲军,然八年来,朕从未到此视察军营。

不想整个四卫营,竟高达三成老弱,军姿军容如此不堪,朕深感痛心!”

御马监几个管事,将圣上所言向后方一一传递,保管每个将士都能听清。

台下武将们面面相觑,再次下跪直呼有罪。

兵卒稀稀拉拉,全都跟着跪了。

真特么烦人,跪来跪去有意思吗?

“都起来吧!”

“谢陛下!”

过了一二十息功夫,场面重新恢复肃静,崇祯很不爽,高声道:

“想当年太祖创建禁军,四十八卫将士何等英姿,成祖扩充至七十二卫,一度达到三十万儿郎。

禁军与京营一道,随成祖数次北征草原,将蒙元蛮夷杀得丢盔弃甲,立下不朽战功!

可经历两百余年,撤的撤,散的散,规模缩小十余倍,按理精髓仍在。

然平日营中操练几何?有无战力?尔等心知肚明!

朕就想问一句,当下可还有冲锋陷阵之儿郎!?”

全场鸦雀无声,武将及御马监众监将头埋得很低。

有些士卒,也惭愧地低下头。

禁军是何景象,在普遍意识形态中,早都习以为常。

皇上这般说辞,明显极度不满,令他们无地自容。

扫视全场一圈,崇祯接着道:

“尔等身为亲军,就该有亲军样子,朕宣布,即日起朕将大力整军练兵,所有军制都将革新。

于尔等最贴切一项,便是凡四卫营将士,取消军户身份!

也就是说,往后尔等及后代,无需世代从军,均可自由择业!”

全场哑然,几息功夫后,嗡嗡声四起,到处都在交头接耳。

其它倒没啥,取消世袭军户,无疑重磅炸弹。

两百多年世袭,说取消就取消,着实让人意外。

太监武将出声呵斥,好一会儿才安静下来。

兵油子就是兵油子,纪律真差,崇祯非常鄙夷,清了清嗓子,继续道:

“往后训练将无比艰辛,尔等不再是菩萨兵,要时刻准备亲上战场!

从下月起,所有兵卒加饷至少三成,按新规投入整训!

今日特例,凡选择弃军归家,朕发放遣散费5两,受不了训练之苦者,担心战场丧命者,家中独子者,出列站至一旁!

但今日若不抉择,留下就得面临严格军规,将来还可能战死沙场!

是去是留全凭自愿,君无戏言,朕绝不治罪!”

说完指向一侧空地。

校场瞬间炸锅,皇帝接二连三抛出大雷,就连黄得功周遇吉,都满脸不可思议。

当下卫所早已无法提供兵源,各地都为自主募兵,所得兵源参差不齐。

在他们眼里,面前这群禁军,已经算出类拔萃了。

皇上提高军饷倒没啥,要将人员再度解散,还发钱不治罪,实在难以理解。

不过转念一想,圣上有革新之意,心中也就释然了。

其实崇祯这样做,乃出于多方面考量。

四卫营尽管已进行瘦身,但眼前这群人,有多少铁骨硬汉,真不敢保证。

除开家中独子者,思想涣散混吃等死之人必定不少。

与其让兵油子打烂一锅汤,不如让他们返乡,缺员由新兵补充,一切推倒重来。

他目前不敢过份追求数量,只能注重质量,在大明军队糜烂状况下,若不先除病灶,终究是个隐患。

唯有断臂求生,那些新的理念,推行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喜欢重生大明1635。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