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夜幕降临,崇祯视察完数十里内三处可能叩关的边墙。
本次作战理念精髓,乃放鞑奴全部进来最好,那就成了请君入瓮,再行瓮中捉鳖。
如战事顺利,有些部队就不一定带回京师了,还得一鼓作气朝北面进发,将草原实实在在握于手里。
王业浩规划得很专业,当然,关门打狗及北进的思路,若没皇帝主导,臣子是不敢妄断的。
现宣大的七万边军,以大同、宣化附近守军最多,机动兵力只有三万。
从情报及地理上分析,多尔衮不太可能舍近求远直接攻大同,从宣化西边的怀安卫一带进来才最合理。
那百十里边墙驻军分得很散,最容易攻破,建奴绝非傻子。
而作战计划中让尤世威要做的,就是无论何处关口被叩,边墙守军均作正常抵抗,之后再放进来,再然后将大门关好。
宣府平地居多,适合建奴作战,当然也更适合禁军这支半火器部队,禁军将在适当位置设伏,等着痛击来犯之敌。
深夜回到万全左卫,崇祯一身疲惫,多想无益,该来的都会来,早早抱头睡去。
......
第二日大早,文武齐聚值房。
还多了两个人,宣大副总兵刘肇基,参将尤世禄。
一番君臣礼仪,王业浩照本宣科。
“诸将听令!”
众人齐刷刷起身。
“曹变蛟、虎大威、卢九德!”
“末将在!”
“第一师曹变蛟部,于牛家窑边墙内二十五里设伏;第二师虎大威部,设伏于黄土梁边墙十里,第三师卢九德部,于洋河北岸柴沟堡后十五里设伏!
“末将领命!”
“黄得功、周遇吉、杨廷麟!”
“末将在!”
“禁军军部随第一师前出,总领三师!”
“末将领命!”
“尤世威、刘肇基。”
“末将在!”
“你部于禁军左翼放一万兵力,右翼布两万,待建奴进来后左翼尽出,右翼出一万,由尤世威尤世禄总领回防边墙,务必守住国门!
右翼剩下一万交刘肇基统领,归黄得功节制,诸位不得有误!
“末将领命!”
“孙应元!”
“末将在!”
“京营拱卫中枢,随时待命!”
“末将领命!”
王业浩清了清嗓子,继续道:
“陈新甲、傅宗龙!”
“下官在!”
陈新甲比王业浩品级高,傅宗龙与其相当,人家乃兵事总指挥,只能委屈一下自称下官。
“你二人协调粮草,安抚地方,为制造局分厂提供一切便利,另怀安卫至柴沟堡50里内坚壁清野!”
“下官领命!”
“禁军后队将于今晚到达,本官会连夜让各部归建,尔等放心去吧!”
“遵命!”
王业浩向天子拱手,看皇帝还有啥吩咐。
崇祯站起身,一脸严肃。
“诸位,此战乃关门打狗,至少要重创来犯之敌元气,朕有言在先,凡立功者重重有赏,畏缩不前者,不听号令者,军法不留情!”
“臣等遵旨!”
“都下去吧,朕静候佳音!”
“遵旨,臣等告退。”
宣大文武神情激动,历来边镇都是防御死守,还经常守不住。
这下放进来打,有禁军为主,又有天子坐镇,若能实现意图,他们都会名垂青史。
将钱龙锡、王业浩留下,崇祯指尖敲打桌案,心中默默复盘。
王业浩依据皇帝意见作为主导再细化,并无不妥之处。
现在就等着关外情报,但愿能在多尔衮杀来之前,各部全部排兵到位。
“报...”
一锦衣卫进入值房。
“启禀陛下,孙阁老有本传至!”
“呈上来。”
王承恩接过,双手递给圣上。
崇祯翻开奏本,微微皱了下眉,随即露出冷笑,再递给钱龙锡。
钱龙锡倒吸一口凉气,望了眼天子,神色渐渐平淡。
“让王爱卿也看看。”
“遵旨。”
王业浩看后,一副波澜不惊。
“二位爱卿如何看待?”
“陛下,那帮人已经坐不住了,陛下料事如神也。”
钱龙锡拱了拱手。
“建奴要叩关,他们要搞事,看似不相关联,实则暗通款曲,朕也不瞒你们了,建奴这次来,就是那帮人干的!”
钱龙锡王业浩对望一眼,神色很是震惊。
决定亲征时天子就隐晦地提过,不过如此直白道出,还是让他们顿感晴天霹雳。
“陛下,亲征之事恐将瞒不久也,届时孙阁老将更为被动。”
王业浩平复心情,向天子作揖道。
“此事朕早有预料,孙爱卿拖得越久自然越好,如若不然也无妨,或许大乱方能大治,正好分辨忠奸。
朕盼着建奴早点来,好收拾完奴贼回京,定要把汉奸全部杀光,将迂腐自私之辈好生惩处!”
崇祯猛拍桌案,升出一丝怒意。
“陛下息怒...”
天子神色变得凝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朕并非为书生发怒,而是对我朝科举制度深感痛心,最无一用是书生,古人诚不欺我也。
一群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还极度自私,那国子监在朕眼里就是可有可无之物,在恰当的时候,朕不介意将其裁撤!”
“陛...陛下...”
这话味儿不对,钱龙锡想出言劝谏,崇祯挥手打断。
“爱卿安心,朕自有分寸,立即回复孙爱卿,就四个字,自行定夺!”
“臣...臣遵旨!”
钱龙锡提笔当着皇帝写下,再颤颤巍巍盖上大印,王承恩接着将天子玺盖上。
孙承宗奏报天子,明显只是汇报一声,他有那个能力去应对,这也是让他留守的主要原因。
按奏本所述,江南抗税大有席卷之势,以路程推算,显然发生在京师抗税之前。
钱谦益的酒肆风波,只不过一道小小开胃菜而已。
那些龟孙收到江南讯息,自己没去叩阙,一帮国子监学子却出现于午门静坐。
用脚趾头去想,都知道受到文官怂恿,啥生员不议政,在明末早都形成笑话了。
监生大多都是士绅后代,哪家没隐田,哪家又没商铺,新税制可是在割他们的肉。
若是取消读书人免税特权,搞士绅一体纳粮,那还不得闹翻天。
崇祯心中呵呵,没关系,待老子打好这一仗,誓要让那帮人好看。
届时将同东林党及天下读书人全面开战,演绎出另一版关门打狗!
喜欢重生大明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