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 第85章 可还安好?

在王和智问这问题前,今日已经有很多人,朝林向安问了同样的问题。

无奈地又将事情,回答了一遍。

王三平不禁感叹,这孩子从小就厉害,如今还一次就考中了,搞不好还真能当个官老爷。

随即想起了王老爷子的叮嘱,便说道:

“向安,这消息传回家了,你爷时常念叨你,让你有空回去一趟。”

这几年王三平跟着林家,也赚了不少钱,如今在镇上安家落户了,不过每天镇上、乡下两头跑。

王老爷子听人说了这消息,就逮着他和王四顺,让两人碰到林向安了,让他回一趟村。

说是想孙子了,估计是想和村里人显摆显摆。

这一提,林向安才想起来他将近有一两年没去过王家坞了。

去年提出来参加科考,其他事都没有管了,生活就是两点一线。

也该抽个空去看望一下了。

林向安点点头,笑着说道。

“五伯,我明日早上要去县城,拜谢知县大人。等我回来,若是时间还早,就回去一趟。”

见林向安愿意回去,王三平脸上乐开了花,林向安若回去,全家人脸上都沾光。

“行,你看着安排。明日晚些我让和智来接你,有啥事你就指使他。”

没聊几句,王三平还有事,就带着王和智赶着马车走了。

林向安想到了林家酒肆,那两家铺子都奖励伙计了,没道理这家没有,顺便让人送一桌子好菜过去林家豆腐坊那边。

于是两人就去了林家酒肆,虽说林家酒肆最后开起来的,但却是三个铺子里最赚钱的。

到目前为止开了三年,生意直逼镇上另外两家酒楼:翠云楼和香玉斋。

因为和翠云楼有合作关系,林家酒肆没有做鲫鱼炖豆腐这道菜。

而是以麻婆豆腐、蒸豆腐、豆腐煲、酱爆豆腐为特色,其次利用家里养殖的牲畜,去年又陆续添加其他特色菜,东坡肘子、红烧肉、糖醋排骨、宫保鸡丁、辣子鸡丁、香菇滑鸡等。

这些都是根据他曾经的记忆,和林秋兰、请来的厨师,一起研发出来的。

两位厨师人品很好,当然也是签订契约,提供了高额福利待遇。

林家酒肆的生意越来越好。

与之相比,香玉斋原先以红烧肉、清蒸小龙虾为特色的酒楼,就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而翠云楼除了鲫鱼炖豆腐特色菜,还有特色点心,受到双皮奶制作的启发,后续研制出了其他奶制品点心,颇受好评。

而且在价格上,林家酒肆更有优势,因为自家产的鸡和猪,成本更低。

同样的菜色,味道两家不相伯仲,但林家酒肆更优惠,久而久之,香玉斋的客人就流失了。

香玉斋估计对林家酒肆恨得牙牙痒,也没少使出阴招,比如挖墙脚,或者让人来骚扰,最开始有他师傅赵康平干预,都解决了。

即便后来赵家走了,但赵康平离开前跟人说过,林向安是他徒弟,还有部分镖局的人在镇上,倒也给他林家面子。

有的时候小心翼翼经营,还不如抱人大腿是有道理的。

林向安正好查看了铺子里的账本,大致翻看了一下,每日差不多有10两银子的流水,吃食上的利润,大概能到达一半。

顺便询问了顾客的情况,多是港口那边过来的商人。

这边商船是从沿海地带过来,路过这边停靠,多是到杭州、扬州一带,也是这条商业航道的繁华,让双林镇规模越来越大。

与县城相比,规模丝毫不弱。

林家酒肆一年下来,剔除各种成本、税收、隐含的保护费等,大概能用一千多两银子的利润,可以说是非常赚钱的了。

从去年开始,他虽然没有再看各铺子的账本,但心里还是有数的。

家里的铺子,全部是按照当初林家豆腐坊的账本来规划的,每月会核对,其次就是每年还会核对。

财务方面早期是林向安和王四顺一手抓的,后来就交给了王四顺和林桥负责,他会定期听汇报,适当给出经营方向。

林家酒肆是接手的一家快倒闭的酒楼。

原先东家经营不善,但原掌柜的人好,就在转手铺子时,原酒楼老板让林家帮忙给个活计。

于是被林家留了下来,这人忠厚和听话,就继续当了掌柜。

让人打包送了一桌吃食到林家豆腐坊,同时也让他们自己也做一桌吃食,让大家空闲了一起吃。

林向安直接付了两桌钱。

掌柜的不明白少东家为何非要给钱。

“少东家,这使不得,我记账就行了,何必还给钱呢。”

“陈掌柜,这属于铺子里的公账,从我手里付。不然对不上账,如果家里其他人都这样干,就会成为一笔糊涂账。”

他刚才看到账本上有人记账,但没有说出来。

这会也算是提醒,以后不要再出现记私账的行为。

家里这么多人,你来占个便宜,他来占个便宜,这不就是挪用公款吃喝吗?

“以后,只有我爹和娘的名义可以,其他人一律不许记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陈掌柜瞬间明白林向安的话。

“好的,以后我会吩咐下去的。”

看天色不早了,林向安就带着林远回去了。

夜里,林向安就去王四顺、林秋兰的房间,将这事提了一下,之间就不计较了,以后不许再这样了。

不仅是林家酒肆,其他两个铺子也是。

二月份在县城刚开的林家豆腐坊,生意倒是慢慢有起色了,不过远不如镇上的生意。

等后面他到县城稳定下来了,再慢慢改善吧。

久违的,林向安询问了家里养殖场的问题,王四顺和他说了大概,正好明日拜谢完知县,他回去一趟,视察一下。

家里的两辆马车,一直来回运送货物,基本不着家。

王四顺为了家里人出行方便,就又买了一辆马车。

第二日,天刚亮,林远就赶着马车,送林向安去县衙。

到了县衙,林向安和门口的衙役说了自己的名字,很快就被带进去。

林远就在县衙外面等着。

穿过长长的抄手游廊,被带到一个中厅,让他稍等片刻。

等了半炷香的时间,刘知县才从外面进来。

林向安正要行礼,便被刘知县阻止了,一脸笑容地看着他。

“不必多礼,坐下吧。”

并没有坐下,将手里的礼品,送了过去。

“县尊大人,昨日回到家中,听说您送来奖励,学生特意前来拜谢。这是自家做的一些特产小吃,手艺还不错,望县尊大人笑纳。”

刘县令正想要拒绝,但听是自家做的吃食,便收下了,语气温和地说道。

“既然是你家做的吃食,那我就收下了,下次不许再礼了。听说前天你们回来,路上遇到土匪,可还安好?”

喜欢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