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 第103章 退学风波

当天夜里,吴家主院的书房,门窗紧闭关着,屋内却灯火通明。

吴达跪在地上,衣衫不整,神色慌张,头顶冷汗连连。

他身后跪着两个小厮,脸上满是惊恐。

吴良吉端坐在太师椅上,面如寒霜,手中的茶盏被重重放下,发出清脆的声响。

冷冷地看着跪地的儿子,声音低沉如压在雷云下的闷雷。

“你再说一遍?”

吴达低下头,知道他爹动怒了,颤声地又重复一遍。

“爹,那林向安在县学欺辱孩儿,就是辱没我吴家。孩儿气不过,便派了几个人,想给他一点教训,谁料竟被衙役抓走了。”

“荒唐!”

吴良吉腾地站起,袖子猛地一甩,指向吴达。

“他如今得知县看中,被推荐入县学,我让人拉拢都来不及,你竟敢如此胡来,岂不是往自家头上招祸?”

吴达俯首贴地,心中惶恐,赶紧解释。

“爹,孩儿也是一时糊涂,实在林向安欺人太甚,才会起了歪心思。如今出了事,只能来求爹帮忙,还请爹大量,帮帮孩儿吧!”

吴良吉闻言怒极反笑,声音陡然拔高:“逆子,我让你凡事谋定而后动,你却偏要自作主张,既然要教训,那就下狠手把事办成了。如今落人把柄,让我吴家落人口实。”

吴达伏在地上,不敢辩驳,只能连忙认错。

“爹,息怒!孩儿知错了,求父亲出面救救孩儿。”

吴良吉背着手踱步,屋内沉默片刻,只听他冷冷道:“这件事若是府衙追查下来,吴家的名声就要毁在你手上。既然如此,那就找个替死鬼。

这段时间,你给我安分点,今夜去宗祠罚跪思过,好好醒醒脑子。”

既然让人拉拢的策略行不通,自家儿子又跟他交恶,林向安如此不识好歹,只能在他得势之前,找机会送他上路了。

.....

同一时间,林向安待在房里回忆,巷子里发生的冲突,那几人的言行,提到背后有个公子。

这段时间唯一和他有冲突的,就只有吴达。

之前,孙文石就跟他说过吴达的情况,此子心胸狭隘,巴结权贵,是通过家里捐助才进来的。

是县城吴家的小儿子,和吴卓是亲戚。

此时此刻,林向安非常笃定,是吴家派人来杀他的,可惜没能找到证据。

林远那边的调查,说没有可疑的人去探望土匪。

如今突破口,也只有被抓的四个,也不知道郑班头那边,能不能挖出口供,即便挖出口供了,知县真的能查办背后之人?

虽然用了师傅赵康平的名头,但毕竟不是当事人,也不知道有多大的效果。

如今他能做的,就是早点考中秀才。

若是能拿下院试案首,就更好不过。

但院试竞争比前两次更残酷,丝毫不能松懈。

林向安不禁会想,当初是不是做错了选择?

若没有双皮奶事件,是不是不会招惹这些事?

而在所有事件中,最让他觉得后悔,便是忽略弟弟的心情,让他和林家不一样姓氏。

从林向安的角度来说,姓氏远没有亲情来的重要。

对于他经历过生死的人,这些事是看淡的,姓氏不过是符号,百年后都是过眼云烟,都是虚的。

但他忘记了,这个时代其他人想法和他不一样。

林老太和林秋兰,之所以能答应这件事,一方林远和林桥加入了林家。

另一方面,是他爹这些年尽心尽力为这个家。

尽管是林家的豆腐配方,但老爷子走的早,若没有他爹通过人脉去寻找其他销售渠道,以及多年如一日的吃苦耐劳,这个家估计就是另一番摸样了。

他爹是有能力不入赘,但为了他娘,不顾家人的反对入赘,多年默默忍受别人的嘲讽,为这个家辛苦付出,林向安看在眼里,同样他娘也看在心里。

林老太之前一直有意无意地防着他爹,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没有人戳破。

当时他的话,只不过是一个引子,人将心比心,林家也不是什么大家族,家里有后了,其他事自然好商量。

这也是林向安不后悔这个决定,却对弟弟愧疚。

不禁苦笑,嘲笑自己竟然多愁善感。

家里的日子富裕了,总比穷要好,至少办紧急事,或者面临突发情况时,能拿的出钱,不必为这发愁。

难道不赚钱,就不会遇到坏人?

换一条路,谁又能保证,一定平安?

有些人家眼红你家里孩子出息了,心生嫉妒,直接将你弄死,又不是没有这样的事发生。

人家儿子多,弄死一个,大不了抵命,其他家人却完好无损,你家人少又能怎样?

若有宗族在,背后有族人,利益牵扯,别人做这种事之前,心里会掂量被报复的可能。

那个团结的族里,没有几个狠人,能舍命去维护族里大家的利益。

所有的决定,在不顺利的时候,都会怀疑当初的决定,但回头一想,当初的决定其实是当时最合理的。

,!

既然有亏欠的,那就余生去偿还。

林向安不由庆幸,林家的根基在双林镇,而不是县里,那边有师傅留下的人,别人不敢轻举妄动。

所以他们就只冲着他来。

很好,从今以后,他不会再怀疑自我,既然已经走上了这条路,那就看谁笑到最后。

高利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他现在就是与时间赛跑。

过了两日,冯辰和薛文逸都入了县学,两人也都入了诚心堂,又一起上下学了。

不过就一起上了几天学,林向安通过月考考核,升到了率性堂。

授课的教官,要么是举人,要么是最优秀的廪生,讲解更深,引经据典,也会教授更多考试技巧。

就在刚升入率性堂,县学突然传来一个消息,说是低调处理几个人,让他们主动退学,其中就有吴达。

这事闹的并不大,还是孙文石消息灵通,告诉他的。

当天晚上,郑大就寻上门,跟他说了这件事情。

原本几天前就查清了,这几个人是吴家的,不过被别人揽下了罪责。

刘知县很生气,吴家竟然要对本县学子下手,但抓的人都是一口否定,是其他别人指使的。

鉴于林向安本人无事,刘知县也只好就此揭过。

就在这时,郑大提醒县令,林向安是赵康平的徒弟,虽然人不在,但还有势力在这边。

刘县令不禁想到了,当年赵康平请来百户出面,解决山匪,救出两孩子的事。

后来权衡了一下,就让人去调查了吴达在县学的事迹,不查不知道,一查才发现吴达在县学经常欺辱其他学子。

于是就让周教谕将此子,以及同伙的几人,保留颜面,让他们主动退学了。

喜欢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