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悬疑灵异 > 悬疑推理破案北平暗影 > 第29章 观音庙的诡异气氛

观音庙的诡异气氛

西山观音庙建在一处陡峭的山崖上,四周被苍松翠柏环绕。废弃已久的庙宇满是断壁残垣,但细看之下,地面上竟然有不少新鲜的脚印。

王东来和谢知白带着几名警员,沿着脚印缓缓前行,最终在庙后的密林中发现了一条隐秘的小路。小路尽头是一座破旧的木屋,屋内灯光微弱,但隐约传来低沉的吟诵声。

“准备行动。”王东来低声命令。

众人推开木屋的门,眼前的一幕令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屋内摆满了奇异的祭祀用品:燃烧着的香炉,写满符号的黄纸,甚至还有一块巨大的血迹斑斑的石台。几名身穿道袍的男子正跪在石台前,口中念念有词。

“警察!不许动!”谢知白率先冲上前,用枪指向领头的中年男子。

男子抬起头,脸上带着一种近乎疯狂的笑意:“哈哈,终于来了!你们这些俗世之人,永远不会理解我们在做什么。”

王东来冷冷地看着他:“我们只需要真相。韩家的诅咒,和这些仪式到底有什么关系?”

男子低声咕哝着:“诅咒?那不过是我们用来控制人心的工具罢了。真正的力量,源于……”他话未说完,突然咬破嘴里的毒囊,当场倒地身亡。

暗藏的密室

在木屋的搜查中,王东来发现了一个隐藏的地板机关,机关通向一个狭窄的地道。地道两侧的墙壁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图案,像是某种古老的祭祀记录。

“这些图案和手卷上的一模一样。”谢知白指着墙壁上的符号说道。

地道的尽头是一间狭小的密室,中央摆放着一具白骨,旁边放着一本破旧的手札。手札中记载了这个教派的起源,以及他们如何通过制造“诅咒”操控像韩家这样的家族。

“这根本不是诅咒,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心理战和毒杀行动。”谢知白合上手札,“但这些人为什么针对韩家?又为什么持续百年?”

王东来没有说话,他的目光落在白骨旁的一枚戒指上,戒指内侧刻着“韩”字。

新的真相与更深的谜团

“这具白骨,是韩家的一员。”王东来低声说道,“这些人所做的一切,或许是为了复仇。”

谢知白脸色凝重:“可如果是复仇,为什么不直接杀了韩家所有人,而是通过这种曲折的方式?”

“因为他们要的不只是复仇,而是某种更大的利益。”王东来的语气冰冷,“韩家隐藏的秘密,远远不止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

人皮谜案

北平的冬天寒风刺骨,街巷里人影稀疏。然而,就在这阴冷的日子里,一桩恐怖的案件让整个北平人心惶惶。

离奇的发现

清晨,北平城东的一处废弃巷子里,两个乞丐正围着一堆火取暖。突然,一个乞丐发现巷子角落里堆放着一只旧木箱,似乎刚被人遗弃。木箱的盖子半掩着,隐约能看到里面的东西。

“看看去?”一个乞丐胆子大,伸手掀开箱盖。刹那间,他的惨叫声撕裂了清晨的寂静——箱子里竟然是一张人皮!

这张人皮剥离得极其完整,仿佛被某种精密的手术剥离下来。更诡异的是,人皮的背后被刻上了一行歪歪斜斜的字:“真相藏于人心。”

消息迅速传开,案件由王东来接手。

案发现场的疑点

“人皮被处理得非常细致,凶手显然有医学背景。”谢知白蹲在箱子旁,仔细检查着人皮的边缘。

王东来在箱子外部找到了一些微小的纤维,他拿起镊子夹起纤维放入证物袋中:“这是麻布纤维,凶手可能穿着某种麻布制的衣物。”

除此之外,木箱底部还残留着一丝奇怪的香味,像是某种特殊的香料。

“这是西域传来的沉香,价格极高,一般人用不起。”谢知白闻了一下,眉头皱得更紧,“但它为什么会和人皮案联系到一起?”

死者身份的确认

通过人皮上的指纹,死者的身份被迅速确认。她是一名戏班的青衣演员,名叫林若兰。林若兰以嗓音婉转、扮相精美闻名,是北平戏剧界的明日之星。

然而,她三天前突然失踪,没有人知道她去了哪里。戏班的班主透露,林若兰性格孤僻,但曾提到过有人威胁她。

“威胁她的人是谁?”王东来问。

班主摇头:“她没说。但最近她总去一个地方,就是西城的一个中药铺,好像是给自已配什么药。”

药铺的秘密

王东来与谢知白来到林若兰常去的中药铺。这家药铺门面不起眼,但内部却异常干净。掌柜是个五十来岁的男人,见两人一身警服,显得有些紧张。

“林若兰来这里买过什么药?”王东来直接问道。

掌柜搓了搓手,低声说道:“她常来抓安神的药,说是睡不好觉。可她最后一次来,买了一种奇怪的药材——龙涎香。这东西药用价值不高,但极其昂贵,我也奇怪她为什么要买。”

“她提到过什么异常的事吗?”谢知白追问。

掌柜摇头,但突然又想起什么:“对了,她最后一次来的时候,好像神色慌张,一直在看门外,好像怕有人跟着她。”

神秘的面具人

调查继续深入时,一个目击者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他声称曾在林若兰失踪的前一晚,看到她在街上与一个戴面具的男子争吵。

“那人戴着一个黑色的脸谱面具,看着很吓人。林小姐一直喊‘放过我’,然后他们就一起走了。”目击者说道。

黑色面具,龙涎香,和人皮背后的“真相藏于人心”……这些线索似乎指向某种古老的仪式。

古老的邪教传说

谢知白查阅资料后,发现了一段诡异的传说。北平附近曾活跃过一个名为“人心教”的邪教组织。他们崇尚剥取人皮,认为人皮可以封存灵魂,借此窥探真相。

“人心教几乎在三十年前就被剿灭,但他们的仪式和符号,与我们发现的人皮案有太多相似之处。”谢知白把一张旧报纸递给王东来。

报纸上写着:“人心教教首失踪,疑仍在北平潜伏。”

潜藏的凶手

通过林若兰失踪的时间线,王东来锁定了一名嫌疑人——一位名叫陆锦堂的老戏迷。陆锦堂表面上是个忠实的戏曲爱好者,但实际上,他曾因偷窥女演员的私生活被捕。

当警方来到陆锦堂家时,发现他不在家,但屋内摆满了戏曲道具和奇怪的符咒。在一个隐秘的地板下,警方发现了一间地下室,里面悬挂着几张剥下的人皮!

“这些人皮都是戏曲演员的。”谢知白的声音因愤怒而颤抖。

但奇怪的是,林若兰的人皮并不在这里,显然被凶手另作他用。

诡异的表演邀请

就在此时,王东来收到了一张匿名邀请函,内容是邀请他参加一场名为“人心戏”的表演。地点,正是林若兰失踪前常去的中药铺。

“这是凶手的挑衅,也是一个陷阱。”王东来沉思,“但我们必须去。”

人心戏的真相

夜晚,中药铺的后院被改造成了一个简陋的戏台。王东来和谢知白暗中埋伏,准备抓捕凶手。

戏台上,一名身穿林若兰戏服的女子登台开唱。她的嗓音婉转凄凉,竟然与林若兰如出一辙。

“这不是林若兰,她早已死了。”王东来低声道,“这只是凶手用来迷惑我们的伎俩。”

就在此时,后台的灯光骤然亮起,一个戴黑色面具的男子缓缓走出,手中高举着林若兰的人皮。

“欢迎各位前来见证真相。”他用低沉的嗓音说道,“真相,藏于人心。只有剥下伪装,才能窥探人性最深的秘密!”

人心戏的终局

寒夜如幕,戏台上的灯光闪烁不定,映照出面具男子阴森的轮廓。他举起林若兰的人皮,仿佛举着一件无价的艺术品,台下的观众却静默无声,宛如置身诡异的梦境。

王东来与谢知白屏息潜伏,手中的枪紧握着,随时准备出击。

凶手的宣言

“林若兰,只是人性游戏中的一个棋子。”面具男子的声音低沉,却回荡在寂静的院落中,“你们来此,是为了寻找真相。但你们是否问过自已,所谓的真相,真的值得追寻吗?”

台下,谢知白微微皱眉,低声对王东来说:“这个人不仅仅是个杀手,他是个疯子,或者说,他把自已当成某种‘真理的传道者’。”

王东来点头,眼神锐利:“无论他的动机多么扭曲,他必须为自已的罪行付出代价。”

暗藏的危险

戏台下方的暗影处,一个机械装置隐隐闪着红光。谢知白轻轻拽了拽王东来的袖子,指了指那个装置:“这是炸弹。他不仅在玩人性游戏,还准备制造一场大爆炸。”

王东来心下一沉:“这说明他早已不打算活着离开。他要用这场戏,制造最惨烈的结局。”

谢知白点点头:“必须小心,一旦刺激他,可能会提前引爆。”

潜伏的机会

戏继续进行,面具男子用林若兰的嗓音唱起一曲古调,空灵的旋律让整个戏台笼罩在诡异的氛围中。

王东来用眼神示意谢知白,二人悄无声息地绕到后台。舞台下的炸弹装置被连接到一根引线,引线的另一端连接着男子腰间的开关。

“必须找到一个干扰他的时机。”王东来低声道。

幕后的秘密

在后台,二人发现了一份陈旧的笔记,里面记录了“人心教”的仪式。原来,这名面具男子就是当年“人心教”教首的后代。他妄图复兴教派,用极端手段揭露人性中的丑恶。

“这不仅仅是杀人,这是他的信仰。”谢知白轻声叹息,“他对这些罪行深信不疑。”

王东来翻到笔记的最后一页,上面写着:“终极之戏,便是让猎人沦为猎物。凡自以为正义之人,终将在人心深渊中迷失。”

戏台上的对峙

当戏曲接近尾声时,王东来终于从暗影中走出,枪口直指面具男子。

“放下开关,不然你什么也得不到。”王东来声音低沉却充满威慑力。

面具男子缓缓转身,林若兰的人皮从他手中滑落,落在戏台上。他的笑声冰冷而嘲讽:“王探长,你以为你能阻止我?你也是这场戏的一部分。真正的真相,是无解的。”

“或许真相无解,但你的罪行清清楚楚。”王东来冷冷说道。

命悬一线

就在此时,面具男子突然按下开关,引线开始燃烧。炸弹的倒计时声清晰地响起,场面瞬间陷入混乱。

谢知白从后台冲出,迅速将炸弹引线剪断。然而,面具男子趁乱跳下戏台,消失在黑暗中。

王东来和谢知白追出院子,却发现巷子里空无一人,只有寒风卷起落叶,像是面具男子的讥笑。

后记

尽管炸弹被成功解除,但面具男子的逃脱让案件充满未解之谜。林若兰的人皮被送往法医鉴定,而“人心教”的笔记则成为重要的罪证。

王东来站在戏台前,注视着被丢弃的面具。谢知白走上前,递给他一杯热茶。

“这案子还没完,对吧?”谢知白问。

“当然没完。”王东来捏紧手中的茶杯,语气坚定,“他的戏刚刚开始,但我们一定会在落幕前抓住他。”

沉船疑云

时间推移到一个月后,北平城外的寒江河畔,天蒙蒙亮,雾气笼罩着平静的河面。一个破旧的渔船搁浅在岸边,孤零零地随着水波轻轻晃动。

然而,谁也没料到,这艘看似普通的渔船,会拉开另一场惊心动魄的案件序幕。

渔夫的发现

清晨的寒意刺骨,渔夫老蔡穿着单薄的衣衫,在河边整理渔网。他的视线被江面上的一抹暗红吸引——那是渗入水中的血迹,一道道顺着河流扩散开来。

“怎么会有血?”老蔡警觉地将小船撑到染血的河水处。很快,他发现了血源——渔船的船舱。

船舱内的景象让老蔡险些摔倒:一个男人直挺挺地躺在船舱中央,胸口插着一把匕首,死状极其惨烈。他的手中紧握着一块金属牌,牌上刻着一个字:“义”。

王东来的介入

当天中午,北平警局接到报案,王东来和谢知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寒江河畔已经聚集了许多围观的村民,议论声此起彼伏。

“又是一桩怪事!”“谁会跑到破渔船上杀人?”“那死者是谁啊?”

王东来拨开人群,仔细观察渔船。死者是一名中年男子,身材消瘦,穿着一身普通的布衣,双眼圆睁,显然死前经历了极大的恐惧。

谢知白蹲下身检查尸体,指了指那块金属牌:“‘义’字?这是什么,某种帮派的标记吗?”

王东来点点头:“可能性很大。但更奇怪的是,这艘渔船的主人是老蔡,而死者却不是他。”

破碎的线索

经过进一步调查,老蔡提供了关键情报:“这船三天前被租出去了,说是有人要打鱼。可租船的那人我不认识,说话像是外地人,付了双倍租金。我本来也想跟着,但对方说不需要我。”

谢知白在船上找到一份写着繁体字的书信,信中只有一句话:“来寒江河,寻义归位。”

“寻义归位?”谢知白眉头紧锁,“难道和死者手上的‘义’字牌有关?”

王东来沉吟片刻,突然问:“老蔡,这艘船平时有什么特殊用途?”

老蔡挠挠头:“就是打鱼啊。哦对了,前几年有人用它走过私货,但后来不干了。”

“私货?”王东来敏锐地捕捉到这个词,“什么货?”

“听说是银锭和古董,具体我也不清楚。”老蔡低声说道,“但这事过去很久了,怎么会和现在的命案扯上关系呢?”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