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的日子无聊且平淡,张山就是天天练习一下骑马,但是大部分时间还是牵着马走,主要这个时期没有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骑马简直是对于胯部的顶级挑战。
就这样度过了十来天,张山终于听到了快要抵达的消息,但是大军还是整整前进了半天才来到曹仁在小沛城外30里处提前准备的营寨。
而且这个营寨也仅仅才建立了大半,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修整。
不过那都是辅兵和民夫需要做的,张山作为老曹的亲卫统领,自然是先负责拱卫大帐的安全。
典韦也是一样,跟张山一左一右住在老曹的大帐旁边,俩人也商量好了,值夜就轮着来,一人一天。
老曹睡觉前只要看到门口站岗之人映在帐篷上的健硕身影,就会睡的特别香。
第二天一早,众军士早早吃过饭,就开始去不远处的树林伐木制造云梯,并且将冲车的一些核心部件卸下车开始组装,曹仁则是带着骑兵开始在周边探寻村落分布,顺便抓几个舌头回来。
此时小沛城中,县令召集了当地的几家豪族大户来到府衙商议事情。
其实也没啥好商议的,驻守沛国的陈氏根本没工夫管他们,而陶谦又鞭长莫及,根本来不及支援,现在的小沛城可以说是城小兵弱,外无援军,所以现在这些乡绅聚集在一起也只是商量一下怎么体面的投降,同时尽可能的保住家产。
县令见众人到齐后,首先开口,“今邀诸位到此,乃是商议曹操进犯小沛,我等是该开城请降,还是坚守待援?”
众乡绅都自动忽略了县令说的坚守待援,开什么玩笑,估计派出去求援的哨骑还没等到彭城呢,曹操都已经在小沛县衙坐下了。
就他们手底下那不到两千人,还不够曹操塞牙缝的呢。
其中一位乡绅拱了拱手,“曹兖州广传檄文,今陶谦忤逆天子,乃是叛贼,我等应当开城以迎王师!”
话音刚落,便有不少人附和道:“是极,是极,我等若是负隅顽抗,那便是助贼!”
“曹兖州檄文中说只究恶首,余者不问,我等更应弃暗投明。”
县令更是无所谓了,反正没有这些乡绅出人出力,他是肯定守不住这小沛,他等着这群乡绅给个结论就行了。
最后所有乡绅都愿意投降曹操,但是讨论并没有结束,他们在想怎么才能保证自已的利益不受损。
“曹兖州携大军至此,必定会要求我等资助军资,届时我等该如何是好呢?”
“是啊,或是出人,或是出粮,我等都要共同进退!”
最后这群乡绅决定每人出粮3000石资助曹操,以求自保,最少能够保全家产。
县令也就顺势拿出印绶,大家商议好明天一早,开城投降。
小沛城外的大营中,士兵还在加紧赶造工程器械,曹操则是坐在大帐中研究地图。
就在这时,有一哨骑来报,说是营外有小沛城中使者来此。
曹操有些疑惑,难道小沛县令还打算跟自已先礼后兵?
“带使者进来。”
曹操吩咐哨骑将人带来,先听听是怎么个事。
典韦则是从帐外转入帐内,隐隐将曹操护在身后,万一这使者是来行刺的呢。
很快使者便来到了大帐,见面先对曹操深施一礼,“在下乃是小沛县令的书佐,县令闻曹公至此,今特派在下前来拜见。”
曹操听出了这使者好像带有点谄媚的意思,点点头示意其继续往下说。
“徐州牧陶谦,得天子信赖得以牧守一方,然其不思报国,反而忤逆天子,此诚为吾等小沛军民所唾弃。”
“其为政一方却多生战事,致使徐州百姓流离失所,久经战乱,今幸得曹公引王师前来,徐州军民思得明君久矣。”
“今县令欲弃暗投明,各地乡绅亦愿捐献粮草以助军资,故今日特遣在下前来,望明公接纳!”
说罢,使者将县令的亲笔信和记录各地乡绅纳粮的降表奉上。
至于开口就说我小沛城小兵弱,跟你打不了,所以我们投了,那多没面子啊。
我们那是深明大义,弃暗投明,帮助正义之师讨伐无道!
曹操看完之后,捋须大笑,“好好好,想不到小沛城中仍有如此多的正义之士!你且回去告诉小沛县令,明日辰时,曹某自当前往小沛,待到返回兖州,曹某定会替尔等表功请赏!”
使者拜谢过后,就回到小沛告知县令去了。
曹操则是叫来了随军出征的程昱,“仲德,依你之见,此事是否有诈?”
程昱接过书信查看了一番,果断摇了摇头,“以某看来,此事断然不会有诈,那小沛城矮兵弱,守军不过千余人,倘若明公围城而攻,三日必克。”
“如此那县令为求自保,以免兵败身亡,自然不会负隅顽抗,与其与明公相争,不如献城投降,另谋出路。”
“况且小沛乡绅,贪生怕死,欲割肉以安明公,自然没有抵抗之心。”
“保险起见,明公明日可令夏侯惇引后军于城外10里处等待,若是有变,大军片刻便到。”
曹操对这个计划也是很满意,随即派人传唤夏侯惇前来。
张山和典韦两个人坐在大帐外面手里一人拿着两块肉铺当零食吃,毕竟商议军机可没他俩啥事,他俩平时啥也不管,战时就依靠外置大脑。
他俩的主要职责就是将曹操护至身后。
“怀岳,这次出征还真是轻松,一仗没打,小沛就降了!”
张山也是极为认同,“少打点也好,打仗又不是啥好事。”
曹操看到两个人又偷偷给自已加餐,简直是欲哭无泪,这两个大肚汉一天得吃人家好几天的口粮,当即过去一人赏了一脚。
“你俩明天就跟在我身边,等到进了小沛,赏你俩一人一只烤鸡!”
张山和典韦赶紧站起来称谢,口里高呼明公贤明。
曹操则是对明天就要入手的上万石粮草垂涎欲滴,没办法,为了摆脱袁绍的压制,他只能快速扩充实力,粮草根本跟不上,就指望着来徐州打秋风了。
第二天一早,曹操顶盔掼甲,罩袍束带,左张山,右典韦,带着大军浩浩荡荡直奔小沛城下。
小沛县令早早就带着各地乡绅和县衙官吏等在了门口,还安排了不少附近百姓一同前来迎接。
县令看到曹操已经到城门不远,赶紧从书佐手中接过城防印绶,双手奉上,看见曹操拿过印绶后,更是亲自为曹操牵马,来到城池近前,于禁派遣了几队人马先进城接管了城防,并探查了城中各处,确认没有危险后,曹操这才大手一挥,大军开进小沛城中。
是夜,曹操宴请了一下给他捐赠粮草的乡绅,这让本地乡绅都受宠若惊,对曹操的认同极度增加。
夏侯惇则是带人一直在清点城中府库钱粮和乡绅新送来的粮草。
随后大军在小沛城中休整,于禁则是引本部兵马渡过泗水前去攻取广戚。
只要小沛和广戚都控制住,曹操就能利用泗水沿河运送补给,这能让后勤压力小不少。
此时的徐州府内,陶谦正在和手下的众文武商议曹操来犯之事。
正堂上,陶谦手下心腹文武分居两列,文官之首乃是北徐州世家豪族之最,糜家大公子糜竺糜子仲;,糜竺的下手自然是下邳陈氏家主陈硅之子陈登陈元龙;武官之首自然是陶谦的丹阳老乡,曹豹,负责统帅陶谦手下最为精锐的3万丹阳兵。
陶谦对于曹操的战斗力深有体会,但是他觉得当初那是曹操胜之不武,只要丹阳兵发起进攻,那么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诸位,那曹操谎称吾忤逆天子,有不臣之心,实乃欲加之罪,子虚乌有,如今更是兴兵来犯,诸位有何良策以拒曹操?”
糜竺略微思索,“使君,曹操趁秋收之时来犯,可能是其军中缺粮,故欲来徐州掠夺,倘若坚壁清野,曹操军粮不足,自会退去,届时使君派兵追杀,定能大胜。”
曹豹却不以为意,“使君,听闻去岁曹操新收编数万青州黄巾,交由夏侯惇统领。今日得探马来报,夏侯惇引后军随曹操出征,故而豹料定此次曹操军中比多为青州黄巾,黄巾乃是乌合之众,如今方才训练不久,如何能与丹阳劲卒抗衡?!”
“去岁我等将袁术堂兄袁忠驱赶,夺下沛国,又对袁术围堵,依然是与其交恶。
如今袁术陈兵淮南,与陈氏交兵于沛国、广陵,足见其窥视徐州之心。”
“曹操曾大败袁术于匡亭,若是我等一战击败曹操,那袁术也定会被我徐州军威所震慑,不敢轻动!”
陶谦不由得点了点头,因为他也是想和曹操掰掰手腕的,告诉他什么叫丹阳劲卒。
陈登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他只是为了让陶谦安心而留在陶谦身边的质子罢了。
所以他并不想给陶谦出谋划策,毕竟围攻袁术大家都有份,结果现在你陶谦跟个没事人似的,让我陈氏自已抵抗袁术,这叫什么道理。
你就跟曹操打吧,打死你才好!
陶谦见军心可用,至少不管用什么方法,大伙都是同意和曹操干一仗的。
“我意已决,各营将校整顿兵马,我将亲率三军,在彭城与那曹操一战!”
“同时传令各地太守县令,抢收秋粮,坚壁清野,坚守待援,待我大军出征,必将还徐州安宁!”
各级文武皆口呼谨遵使君之命。
糜竺虽然也同意对抗曹操,但是对于直接正面的对抗并不是很赞成。
这些年曹操的兵一直在打仗,虽然有可能疲惫,但是那是很能打的,丹阳兵固然骁勇,可只要遇上逆风就开始划水,出工不出力,只能大把赏赐给下去,才能激起他们的战意,一旦陷入僵持,那丹阳兵的懈怠很可能被曹操抓住机会。
糜竺虽然有忧虑,但是断然不会在出征之前当众说什么扰乱军心的话,只是想着要去再劝谏一下陶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