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三国:乱世英雄志,辅曹统江山 > 第23章 应昭送援救曹嵩,张山顿悟琅琊计

就在曹操召集百姓的这段时间里,曹嵩等人终于是等来了应昭派来接应的军队。

应昭派遣了一支五百人的队伍来帮助运输车仗,保护曹嵩。

张山也是终于长舒了一口气,虽然有些波折,但好在结果是好的。

但是张山总觉自已忘了些什么,这个时候旁边的李典感慨道:“幸好此次琅琊并无战事,否则我等就算舍弃辎重,仅护着曹公家小撤离都难保有失啊。”

这句话一下子点醒了张山,对啊,琅琊郡啊,这个时候诸葛玄还没有接走诸葛亮呢!

因为本次主要收到波及的是南徐州的各个郡县,诸葛一家还并未搬走。

而按照原时间线,诸葛玄会在得知曹操兴兵为父报仇的时候担心琅琊郡被波及,所以才南下的。

这可是千古名相啊,要是能把丞相带来,让曹操找名师好好教导,后面还有司马懿啥事,直接让曹丞相跟诸葛丞相托孤啊。

正好此时张山一行人马才离开华县不远,正东面就是此时诸葛亮的家乡阳都县。

这次也没有曹老板屠城事件,只要能劝说好监护人诸葛玄和诸葛瑾这个长子,就能将他们一家接到兖州了。

说干就干,张山转头看向李典,“曼成,故友之子现仍居于琅琊阳都,可叹故友早于两年前离世,独留家中妻小。”

“今某想趁此机会接其到兖州居住,也好有个照应,不知能否请曼成护送曹公先行返回,某随后便到。”

李典思虑了片刻,此时应昭人马已到,还在沿途都安排了接应补给,想来是没什么问题。

“既是如此,某一路定会小心护送,怀岳路上多加小心,接到故友家小后速回兖州!”

张山一抱拳,又去向曹嵩说明了情况,曹嵩也表示理解,毕竟来一趟琅琊郡附近也不容易,一次就好几个月,除了亲人能不辞辛苦远涉江河来接,其余人也很难抽出时间。

如今正好在此附近,曹嵩也是考虑到后续没什么安全问题,那不如就做个顺水人情。

所以也很是爽快的答应了,而且在看到张山的坐骑因为这段时间的奔波已经瘦弱了不少了,还让曹德亲自去选了一匹良马赠与张山。

张山一抱拳,“多谢曹公赠马!”

随后就见曹德牵来了一匹大宛良驹,也就是所谓的汗血宝马,这匹马遍体乌黑发亮,膘肥体壮,胸口处有一块圆盘大小的白毛,就好似乌云抱月一般,十分漂亮。

这可让张山喜欢极了,这就跟现代的超跑没区别啊。

曹嵩捋了捋胡须,“此马名为乌云抱月驹,乃是某偶然所见,花重金于马商手中买下,然而此马性烈,家中无人能降伏。”

“某观怀岳勇猛非凡,定能降伏。再者为将者怎能无好马,故将此马赠与怀岳。”

张山再次拜谢了曹嵩,随后一把拽住了乌云驹的缰绳,想要翻身上马。

在这段时间张山的勤加练习下,对于马术已经颇有心得,要不然曹操送给他的那匹马也不能瘦弱成那样,整天驮着个大汉能不瘦吗。

但是乌云驹也是有脾气的,晃动着身体不想让张山上去。

张山可不会惯着它,手上一使劲,直接将乌云驹拽的一趔趄。

随后就翻身上马,双腿使劲一夹,这可给乌云驹制住了,它没想到这个人力量如此之大。

要么说宝马都有灵性呢,乌云驹直接就表示了顺从,昂起头颅示意张山坐稳,然后直接带着张山奔了出去。

张山在乌云驹发现这匹马竟然还是一匹走马,也就是跑的时候顺拐,而往往是这种马反而跑的更快,可称为千里马。

一人一马在外面兜了一圈,又回到了曹嵩的马车前,再次感谢曹嵩的赠马之情,随后便打点行装,前往琅琊阳都县。

张山将装备、干粮等仍旧让那匹驮马带着,自已则是骑着乌云驹赶路。

毕竟用战马来赶路就已经很奢侈了,要是再让它带装备,那简直就是糟践。

驽马:谁来我为发声?

不过此时琅琊作为陶谦影响力最大的三个郡之一,还是有着很强的管控。

张山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将双锏拜托给李典帮忙带回,仅带了弓箭和曹嵩赠予的宝剑,一路上晓行夜宿,经过四天的赶路终于看到了阳都县。

这一路上,张山都在考虑一件事情,那就是自已该如何劝说诸葛一家跟自已一起去往兖州居住。

毕竟自已对于诸葛一家来说完全就是陌生人,而且还有诸葛玄这个监护人在,没法直接骗小孩。

唯一能够上门的理由也就是祭拜已经故去的诸葛珪,并且可以谎称自已和诸葛珪有交情。

这对于张山来说,实在是太耗费脑细胞了,只能先去诸葛家混个脸熟,看看能不能攀上交情。

在一番打听下,张山来到了阳都县一处普通的宅院。

在叩响了门环后,很快便有一下人前来打开了宅门,张山说明了来意,并递交了名刺,交代了自已居住的驿站后就回去坊市寻找上门拜访所需的礼物了。

在找了一大圈后,张山买了几块不错的石墨作为礼物送给诸葛玄,又挑选了三根精致的毛笔用来送给诸葛三兄弟。

此时,诸葛家的正堂之上,诸葛玄正在教导12岁的诸葛亮治学。

看着自已这个聪慧的侄子,又想到为父守孝三年,去年刚结束服孝的大侄子诸葛瑾,诸葛玄也是感慨自已兄长这是生了几个好孩子啊。

自已兄长要是在天有灵,一定也会感到欣慰的。

就在这时,刚才开门的下人前来通禀诸葛玄有人递上名刺,现在正居住在馆驿。

诸葛玄接过名刺,看着上面丑陋不堪的字体,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而且看到来人竟然是曹军的军司马,诸葛玄更是多了些疑虑。

这个时候陶谦正和曹操打得不可开交,为何会有曹操那边的人突然来到陶谦的地盘上祭奠故人呢。

但诸葛玄想到此人毕竟是来祭拜自已兄长的,自然不能将人拒之门外,而且下人也交代了张山的口信,倒是极为恳切,可能此人是之前兄长在泰山郡任郡丞的时候结交认识的吧。

只是这来的实在是晚了一些,这都已经过了孝期了,才来祭拜,可能也不是什么交情深厚之人,随便招待一下也就是了。

至于此人是否不怀好意,诸葛玄还真想不出现在的自已这一家有什么值得对方谋划的。

随后诸葛玄派下人前去馆驿去通知张山,明天上午辰时可来府上拜访。

张山在得到了这个消息后,还是挺开心的。

一方面是这是成功的第一步,只有成功拜访了诸葛玄,才有说动他的可能。

至于另一方面肯定是即将要见到幼年丞相的激动了,张山在榻上辗转反侧,心里满是对明日拜访的期待。

第二天张山起了个大早,专门梳洗了一番,整理好服饰,带着礼物前去拜访。

按理说张山应该穿宽袖大袍前去拜访的,奈何张山过来前那是在行军打仗,后面接着就去护送曹嵩,身上怎么可能会带着这种衣服呢。

只能尽量把自已收拾的利索一点,让诸葛玄看出张山的重视。

再次来到诸葛府前,前来迎接张山的依旧是昨天的那名下人,将张山带到了府中正堂。

张山刚来到正堂前,就看到了一名中年人来到堂前相迎。

诸葛玄在看到张山后就一直在暗自打量,毕竟这还是诸葛玄头一次见到生的如此雄壮威武之人,更何况对方的那一部美髯实在是让他羡慕。

虽然身上所穿衣物乃是武服,但想来是出门在外,没有随身携带儒袍什么的吧。

再加上张山此次拜访礼数做的都很周到,又是诸葛珪的“朋友”。

想到这些,诸葛玄看向张山的眼神柔和了许多,并吩咐下人煮茶招待。

张山能感觉到诸葛玄对自已态度貌似没有那么冷淡了,看来在这个看脸的时代,长得帅还是有好处的。

随后两人进入正堂,宾主落座,下人奉茶。

诸葛玄端起茶汤品了一口,然后向张山问道:“怀岳不避兵祸前来祭奠吾兄,玄感激不已。”

“今恰逢陶使君与曹兖州交兵,怀岳又是曹兖州手下军司马,为何在此时前来?”

“若是被发现,怀岳危矣!”

诸葛玄觉得张山此时上门,定是有其他事情。祭拜不过是托词罢了,如果真的单纯是为了祭拜,那几年前就应该来了。

至于说张山是否真的是诸葛珪的朋友,那已经是无法证实了,所以诸葛玄也不会去问。

张山在经过一路的苦思冥想,也终于是想到了一套自觉不错的说辞。

“诸葛郡丞辞世之时,山便想前来祭拜,奈何那时身无分文,仅能托人捎来书信寄托哀思。”

“可书信不幸在半路遗失,后面也一直没有机会再送来书信。”

“索性山得曹兖州赏识,得以统领一部人马为曹兖州亲卫,护卫在其左右。”

“近日负责护送曹兖州父亲走泰山道去往兖州,在抵达华县后便有曹兖州人马一路接应,故而山可抽身前来亲自祭奠君贡先生。”

“山亦是念及君贡先生的家小仍居住于阳都,探望君贡先生之子。”

诸葛玄点了点头,毕竟这年头出趟远门不容易,恰巧在附近公干结束,顺道过来看望一下,反倒是极为合理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