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三国:乱世英雄志,辅曹统江山 > 第28章 文若闻灾急谋策,怀岳献计赈百姓

第二天一早,张山早早起来洗漱完毕,嘱咐下人跟家里说一声,披上虎皮大袍就出门去了。

今天他的事情还不少,首先肯定是要寻找一样合适的礼物去荀彧那里拜访一下。

其次则是去诸葛家看看安顿的怎么样。

最后就是去曹操那里讨论一下对于明年有什么计划安排,毕竟陈留郡他们短时间也不可能掌控的了,那就只能严加防范。

张山的首要目标肯定还是荀彧用得上的笔墨纸砚等等,但是鄄城毕竟不是治所,仅仅是因为当时曹操没有全得济阴郡,临时当过一段时间治所。

城里没有什么很好的笔墨纸砚卖,至少在张山看来不够档次。

就算是有够档次的,那也不是张山能负担的起的。

要不然张山就买上一堆香料去送给荀彧了,保准他喜欢。

就在张山还在苦恼的时候,突然看到旁边的典当铺让他有了想法。

这里难免会有一些不错的东西,想看看能不能捡漏的张山径直走了进去。

不过张山还是想的太多了,什么随随便便买到天价宝物的剧情终究还是没有发生在他的身上。

最后在看到实在没有收获以后,张山决定用心意来凑。

随后就买了一些鸡蛋和蜂蜜回到了家中。

张山先是去找了家磨坊,将一袋小麦磨成细粉,然后拿回家中再过了一遍筛。

再将蜂蜜和鸡蛋打散,搅拌至浓稠的糊状。

此时将陶碗放在火炉上简单预热一下,刷上一层猪油,最后把面糊倒进去。

然后就是挨个放在蒸笼里蒸制,倒不是张山不想烤制,主要是这个时候是用明火,很难掌握火候,一不小心就烤糊了,为了避免浪费,张山还是选择使用最保险的方法。

张山将买回来的鸡蛋全用了,最后蒸了24个陶碗大小的蜂蜜鸡蛋糕,再简单将每个鸡蛋糕用刀一分为二。

张山简单尝了一下,觉得味道还不错,就招呼下人过来盛了一盘端给二叔他们尝尝。

拜访荀彧则是带了20块过去,结果到荀彧府门前问了以后,才知道原来荀彧已经被曹操叫走去府衙了。

没办法,张山只能再带着糕点去府衙寻找。

曹操在听到通禀是张山前来后,就让人把张山迎了进来。

张山拎着一个食盒直接来到了正堂之上,看到曹操正在和荀彧谈论事情,而典韦则是无聊的站在门口,双目无神,跟睡着了一样。

曹操之所以叫荀彧前来其实是为了告诉他自已被先辈警示,于梦中得知了明年有一场大的蝗灾。

两人刚开始进入正题,张山就找了过来。

这让曹操有点不好意思继续吹,主要是单独跟荀彧说还好,现在突然让他当着正主编故事,老曹有些尴尬。

张山倒是没想那么多,现在他跟两人也算是熟识了,就没再那么客气,径直来到荀彧的下手坐下。

“文若先生,这段时间某的家人承蒙关照了。”

荀彧还是之前温润君子的样子,貌似处理这么多的政务并没有影响到他对于自身的打理。

“怀岳客气了,只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

张山顺势拿出食盒,“这对先生来说可能是件小事,但是对某来说就是大恩。”

“本来想寻些稀奇物件赠与先生,奈何匆忙之间无法寻得,只能自已做了些糕点送予先生。”

荀彧接过食盒将其打开,一股麦香混合着蜂蜜的甜味飘散而出。

“怀岳有心了,在某看来,这可比什么奇珍异宝还要珍贵。”

说完,荀彧轻轻捏起一块糕点品尝了一口,“这貌似使用蜂蜜和麦粉制作而成的,但为何如此绵软?”

张山笑了笑,“只要在蒸制之前往里打一些鸡蛋就行了。”

荀彧对蜂蜜鸡蛋糕赞不绝口,主要是这个时期糖实在是不多,人对于甜味有一种渴望。

曹操坐在主座上,看着荀彧一口口品尝,张山又在旁边描绘做法,使劲向着两人眨眼,意思是给我也尝尝啊。

荀彧看到了自家明公坐在上面挤眉弄眼的,便将食盒端了过去,让曹操也品尝一下。

结果看曹操拿了一块还不停手,想要拿第二块,果断的抽走了食盒。

“明公想吃可以让府上的厨子做,怀岳刚才已经说明了做法,这一份某还要带回去品鉴。”

曹操无奈,只能只能讪讪地收回了手,有一块吃也很不错,大不了下次再让怀岳给我做。

在品尝过后,曹操又继续着刚才的话题。

“文若,你说先祖托梦让我注意明年有蝗灾降世这件事情该怎么处理?”

荀彧听到曹操这番话,也是陷入了深思,不是荀彧不信鬼神之说,而是这件事情太蹊跷了。

之前说什么神人入梦也都是指点迷津,怎么现在还有灾害预警啊。

但是曹操这么说了,荀彧也不得不相信。

“明公,蝗灾发生前往往伴随着异象。可如今距离春播还有时日,吾等也无法关注,不知明公之先祖是否有给出良策?”

曹操一捋胡须,“那是自然,百姓多信奉蝗灾乃是天道惩罚,但是先祖告诉某那纯粹是胡言!”

“蝗虫在冬季多为卵状藏于地下,只要派遣军士前去翻土查看即可证实!”

曹操昨天在张山将功劳全部推给他后,他就一直在思考怎么才能利益最大化。

而之前他在济南国任国相的时候就曾捣毁城阳景王刘章的祠堂,因为其祭神迎神活动过于奢侈。

现在他想复刻这件事情,破除百姓对于蝗灾的惧怕,再不济也能让百姓认为他曹操比蝗灾灾神还厉害。

荀彧在听到曹操给出了解决方案后 ,便同意立刻安排人手查探。

如果真的如曹操所说一般,那他们这个冬天可有的忙了。

不过好在新迁入了40多万百姓来的时候都有秋收留下的粮食和他们二次发放的粮食,至于要按部就班让地方军队帮助建设房屋就可以了。

在荀彧的操作和宣传下,曹操本人和手下军队的口碑那是直线飙升,甚至就连军纪最差的青州军现在都变成正义之师了。

可能是尝到了百姓拥戴的荣誉感,现在青州兵都快成道德模范了。

只要村子里上报有需要帮助的地方,那是都抢着去干。

荀彧还能想到,如果曹操所说的这件事情是真的,并且真的被曹操完美解决,那兖州治下百姓将会把曹操奉为神明。

张山坐在旁边,越听越想打瞌睡。

两个人的聊天让他想起了前世的语文课堂,明明每个字都认识,但是连起来就听不明白了。

果然这个社会还是太复杂了。

曹操最终将张山昨天给出的办法全都换了一种说法跟荀彧讲了一遍,荀彧听后也是大为震撼。

原来蝗灾可以通过这么多种方式遏制,而不是只能等泛滥后再组织人捕捉。

“明公有神人相助,大业必成!”荀彧对着曹操深施一礼,看来他的选择没有错,明公就是上天派来挽救大汉的!

这让曹操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但是内心真的是爽极了,暗暗想着下次要和张山多打听些东西,哪怕只是用来装逼也是好的啊。

荀彧那崇拜的眼神,极大满足了曹操的虚荣心。

随后三人又谈论了些相关事宜,张山在这方面凭借着大学男生寝室聊天的水平还是可以发表一些意见的。

尤其是在安置百姓这个议题上,张山可是有着古代最为先进的解决方案—以工代赈。

不过在张山说出后,曹操和荀彧都在以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他。

就好像老师看一个平时考试不及格却在某次考试突然得了满分的学生一样。

荀彧首先一拱手,“明公,怀岳此计甚妙,能否请人拿来笔墨,荀某想要记下来回去细细思量。”

曹操立即招呼人拿来素绢和笔墨,并亲自为荀彧研墨,张山则是又把以工代赈复述了一遍。

简单来说就是官方出资建设一些基础设施,让受赈济的百姓作为工人从而发放报酬。

其实在春秋时期,管仲就有提出相关的想法。

这样做的好处主要是能够节省支出和平稳物价,同时也能稳定治安,以免流民活不下去成为强寇。

而兖州地处黄河南岸,有大量的水利工程需要建设,还可以组织百姓修建官道。

曹操都不由陷入了一种美好的幻想。

最后还是荀彧打断了曹操的美梦,“明公,虽然治理蝗灾和真的发生的灾后工作已经有对策,但是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府库中钱财不足了。”

曹操有些没回过神,自已老爹不是刚给了半数家产,怎么会这么快就没钱了。

荀彧有些无奈,“明公,此次出征徐州阵亡将士的抚恤需要按时发放。”

“新来百姓的住所明公放榜宣布官府补贴半数,还有要储备明年借给百姓的农具。”

“军队那边多出了三千多匹马,每个月光粮食也是一大开销。”

眼见荀彧还想往下说,曹操赶紧制止住了,他怕荀彧再说下去自已头风该犯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