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其他 > 今岁有长春 > 分卷阅读47

生在林茂身上的事,林相为官数十载,自然也能因此有个判断,知道现在不宜太多高调,这便吩咐了下去将下面的官员敲打了一遍,让他们莫要在那般张狂。

而裴清终归没有说明他的打算到底是什么,只是在第二日,皇帝生辰,百官齐聚宫中贺寿,包括一些高官家世也在宫里和皇帝一起共宴时,众目睽睽之下,见一内宦匆匆到了御前太监刘永耳侧说了几句话,然后刘永在眸色骤变地赶到了皇帝身边转述。

皇帝当时便一惊:“什么?!”

长安城中,天子脚下,皇帝寿辰当日,有士子举文于太学前高谈近日科举泄题一事。

文中三问,问科举,问士子,问朝廷;又有三言,言公正,言社稷,言将来。

文章内容字字珠玑,振聋发聩,内容一出便引得太学众人皆热血反响,然后氛围辐射全城。

恰逢此时,迟迟未至生辰宴的相王在殿外等候传召。

相王进殿后,皇帝问他为何迟来。

周以桉行礼之后道:“臣弟今日迟来,是因途经太学之时被一士子所论之观点吸引,然而臣弟认为,该士子之言可为百官思索之方向。”

皇帝:“是何言?”

周以桉从随身携带而来的木匣中取出一份文卷,并高举过头顶:“士子裴清之论,尽在此卷之中。”

第24章 在喧嚣之中,目光交汇、静止。

裴清此举将自己推向风口,在科举泄题之事宣扬得更开的同时也想把林相一党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他身上去。

诚然,他本意在不让官府再因童谣一事滋扰百姓,对幼童下手,但他也不至于将自己完完全全置身于刀尖之上,任人宰割。

他将发问地点选在太学,一则是因为太学作为大晋的至高学府,恰能借其势将事情迅速发酵开,二则也是考虑到太学学子多青年的原因。

青年人热血,最是容易激起他们的情绪,尤其是这种与社稷相关的不公之事。

这样一来,裴清也能最快地得到响应,不至于过久地孤立为战。

而事实也果真如他所愿,太学学子一呼百应,科举泄题一事如星火燎原之势传遍长安。

裴清自晨起至太学发问,到皇帝午时宴请群臣,长安城中便已又多了几位同他一起发问的学子。

至此,科举舞弊的遮羞布完全被揭下。

午宴过后,皇帝邀陈相和林相于御花园中闲叙。

如今大晋在朝的还有三位相公,除陈林二人外,还有一个年龄最大的胡相,不过因年老体虚,今日请假卧病在家。

而陈相和林相虽同为三朝元老,但陈相却比林相早入仕二十年,资历更老,不过林相却因有从龙之功,帮先帝夺位而最受先帝重用,也因此是如今朝局中势力最为庞大的人。

三人于园中漫步,最开始都是从祝贺皇帝生辰说起。

到了中段,林相便趁此说到中宫空虚,适逢皇帝生辰和马上要到的新年,可以借此双喜开始选秀,并确立新后。

自先帝崩后,林相又熬走了两位托孤大臣,如今势力越来越大,只做当朝相公早已满足不了他的野心。

皇帝又如何不知他这是在想法把家中那位独女送入宫中为后,而他也可以因此成为国丈。

甚至考虑更远来说,皇帝如今无子嗣,到时皇后再生下长子,他便也可顺势成为太子外祖了。

想到此处,皇帝轻笑了笑:“中宫之事暂不必着急,朕后宫的妃嫔也不在少数,如今又有贤妃打理着,也算安稳。”

林相还想说什么,皇帝却抢先道:“今日朕请两位出来,是想谈一谈近日长安城中疯传的一件事情。”

陈相打配合道:“陛下所说的可是科举泄题一事?”

“正是。”皇帝故作思考,“之前那童谣怎么唱来着?今科状元郎……”

他便背了一遍,又意有所指地含笑道:“且不说这童谣内容到底因何而来,但它其中所唱的西境事竟真的刚好与本次策论题内容一致。”

“两位爱卿说巧不巧?”皇帝问向林相。

林相沉静道:“其实这也算不上巧,每年举朝关注之事无非就是这些,许是作曲者猜测出来的而已。”

皇帝立马否定:“非也。举朝关注之事,民生,军事,贸易……各个方向都有关注之事,而每个方向之中又可再细分。”

“例如军事之中,西境与西燕的战局,东边沿海的水寇,南边蛮人的侵扰。那人如何就能从中刚好选到西境之事呢?”

“还有!”皇帝丝毫不给林相说话的机会,“这其中说到的状元郎、双木林也太巧了吧。”

林相立马抬目:“如何就巧了?”

“陛下莫不是想说这与臣那小儿有关?”

到底是百官之首,一句话一个眼神就能吓到身为后辈的皇帝,让他骇然无话。

于是陈相便出来迎招:“童谣到底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