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其他 > 今岁有长春 > 分卷阅读315

说好。

——

裴清到了杭州才知道这里受灾有多严重,一连两月,雨基本没停过,随便踩在哪处地方都有一个水坑。

也是因为这样的大雨,许多地方都决了堤,于是便洪水泛滥,淹没了农田,冲垮了农舍,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将那些坍塌的堤坝修缮好。

除此以外,裴清还发现了因为多年河沙的堆积,有些河道已经改了流向,或者多了分支,若按照之前的堤坝排布来防水,效果恐怕就不那么好了,于是他便根据河道重新选定了修建堤坝的位置。

杭州洪灾这种影响较大的灾害,当地官府都会经常向朝廷汇报进度。

裴清到了杭州之后不久,长安就收到了灾情被控制住的奏报,一时间朝堂上许多人尤其是户部都松了口气,而也在这个时候多了许多对裴清称扬,把治水之功都归于他一身,还有奏请恩赏他的奏折。

周以桉收到灾情被控制下来的消息自是放心了不少,然而连带着这么多替裴清求恩赏的声明,他心里又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就是有些不舒服。

他心中不停安慰着自己这是好事,不过救灾来说还是他有裴清这样的臣子来说,都是好事。

周以桉压下那些不畅,把有关杭州的折子飞快过完后就放到了一边,快速投入到其他事情中了。

——

裴清不在京时,林舒窈要想知晓朝廷里的事就只有从她手下的那几个官员里了解。

其实她此举不仅是想知道朝廷的风向,更是想要知道裴清的动向和处境,裴清一人在外,她总得在京城多照看着些。

要说裴清近段时间饱受赞扬,自然是好事,但林舒窈却觉得有些不安。

虽然治水救灾的确是好事,但是也不至于掀起这么大面积的夸奖,而且这其中还包括几名御史,御史都不挑刺来夸人了,确实就有些离谱了。

然而虽说林舒窈猜测御史的事情可能和陆游川有关,但她其实也知道,这样多的夸奖,也和裴清自己有关。

之前就有很多官员因为裴清的晋升快和与皇帝关系的好的缘故而对他多有推崇和拥戴,如今他又在杭州治水救灾立了功,那些官员自然就要趁着这个机会表示一番。

其实这些官员这样做也不只是为了向裴清示好,而是认为裴清受皇帝重用,那么他们多向皇帝称扬他,便也是踩到了皇帝的喜好上,所以他们也是觉得这是再向皇帝示好。

可是过犹不及,太多人这样做了,对裴清来说就不一定是好事了。

林舒窈深绝其中的道理,所以她现在能做的就是让她手下的那几个官员在这种情况下,不要去跟风,同时多让他们上奏了其他事情,转移朝堂的注意力。

然而朝堂上的风向她能想办法控制,但杭州那边的事就只能看裴清自己的了。

初时,裴清治水救灾都很顺利,但是没过多久,灾区就出现了水匪抢粮的情况,而且还不止一次。

水匪一直是江南存在的隐患,若是地方安定的时候或许还好,百姓安居乐业,官府也有余力去维护安稳,但若遇到这种大灾大难的时候,一些走投无路的人就会加入水匪行列,壮大水匪力量,从而与他们一起抢夺灾民粮食。

而这一次,刚好裴清到一个县里查看洪水流量和周边地形时,县里就发生了赈灾粮被抢的事件,而粮食一没,灾民就更加恐慌,纷纷闹到了衙门前。

其中更有甚者说这是官府和水匪合谋做的。

“他们就是觉得我们是累赘,不想给我们粮,寻个办法把我们饿死,然后自己分了赈灾粮!”

而就这样,一群灾民又跑去堤坝,抢工人的粮食。

见此情况县令直接向裴清建议:“要不我们请求调兵镇压吧,州里本来就遭了灾,各县的衙役和捕快光赈灾都不够,现在又有了难民和水匪闹事,只能调兵处理了。”

裴清沉吟道:“调兵也没那么简单,需要先向朝廷请示,一来一去也耽误时间,而这期间怎么对付水匪和安置灾民也是个问题。”

“说到底那些百姓其实也只是为了能吃上一口饭,如今这样闹事,多也是受人煽动,我先去和他们说一说,争取把他们安抚下来。”

“毕竟若我们真调兵来镇压,那么事态和性质就变了,就相当于把百姓当作成叛乱之徒了,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如此。”

“至于水匪,我先让人送信到刺史那儿,看看他手中还有多少州兵能派出来剿匪,然后再同时向朝廷请求府兵的援助。”

县令觉得裴清言之有理,颔首道:“如今也只能先这样了。”

——

裴清顶着雨出了县衙,请了百姓安静。

“安静个屁!饿肚子的又不是你们。”打断他话的人正是那个宣扬粮食是被官府和水匪合谋抢的那个人。

他说:“你们一个个吃得饱穿得暖凭什么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