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都市 > 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 第12章 用个两三年肯定没问题

看了下时间,离三点半还差3分钟,他先去了一趟银行,存了3000块钱。

使用现金支付的年代,真的很不方便。

想到这年头办事,真的少不了手机,他就去了不久前刘老板说的那家手机店。

这是一家集出售、修理、收购为一体的手机店铺。

到了店里,常顺开始在玻璃柜台面上观看着。

跟20年后看见的完全不一样,这里的手机,清一色的“老年机”样式。

看了几样,他询问了价格,选了一款“诺基亚”的。

手机是二手机,目前的处境,包括在拆迁区生活这样的环境,他也不可能买新的。

这道理就像买车,买一个便宜的载人拉货,有点磕磕碰碰的不心疼。

“业务员”说新机差不多要1300,这个是九成新,今年出的,最低要800。

常顺把自己是刘老板介绍,而刘老板认识他们的老板——吴老板的事情说了后,让对方再优惠一点。

对此,“业务员”拨打电话进行了“请示”。

(吴老板应该开了不止一家手机店,他之前看手机时顺便问了,他们说他下午并不在这里。)

电话接通之后,那边说可以给他老乡一个面子,800块钱最低价不变,帮常顺办张卡,充50块钱的电话费。

最多只能这样,不行那就算了。

生意毕竟是生意。

常顺又看了下手机,确实挺新的,刚才上号后接听电话声音听起来也很不错。

用个两三年肯定没问题,就答应了下来。

接下来他选了一个号码,这个号码的尾号是“678”。

目前手机还没有普及,有很多号可以选择。

选号,要么选顺号,要么选连号,这个跟车牌号类似。

(当然,还有人选跟自己生日相关的号码等。)

这点常识,他还是有的。

等全部办好,没啥问题,付了钱,让“业务员”写了个收据证明,他就拿着手机离开了店铺。

(这年代办手机号,可以不用实名,不过他还是用了,而这个号,以后他打算一直用下去。)

记得前世自己买手机,已经是05年了,比现在晚了两年。

那时买的同样是诺基亚,同样不是新手机,还不如手里的这个。

如今大家都是把手机挂在裤腰带上的,让人一看就像是老板的样子。

但他并没要手机皮套,尽管目前很流行。

常顺还是习惯了把它直接放在衣服的口袋里。

看了下时间,16:02。

骑上三轮车,他直接往出租房那边赶去。

等到的时候,差不多5点了。

“娘tm西皮的!一个来回,虽然谈不上多累,但这龟爬搬的速度,着实耽误时间!”

他在心里不由骂道。

此时怀念之前有车开的日子,哪怕是租的出租车。

把车子骑到朱老板那边,他付了350块钱,然后把“药碾子”、“铜镲”带回了出租房。

想到天还没黑,常顺带上头灯,骑着车子又去了收购旧书的那处废品回收站。

之前跟老板娘打听过,她说旧书一块五一斤。

选书过程中,不知不觉天就黑了。

在看不见的情况下,他带上头灯又选了差不多半个小时。

一个多小时的挑选,他选出来的不少,差不多有近两百斤。

除了学校的教科书之类,只要是他觉得有价值,广大人民群众都可能会看的书,都选了出来。

里面最多的是各种杂志、小说类旧书。

也有少量的画册、小人书、老药书等跟收藏相关的书籍。

当然,看见的那些混合在旧书里的老照片、信封、票据、证件等其它收藏类纸质物品,他同样跟这些书装在了一起。

没有细看,他打算晚上吃饭后回去没事再好好的看一下。

说不定里面夹杂着的就有有价值的东西。

重生前在古玩市场逛,他看见过不少专玩纸类藏品的“收藏家”或者“收藏爱好者”。

那些开直播的人里面,同样有专玩纸类物品的藏友。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秤了下重量,一起182斤,273块钱。

在付款时,想到这边收废酒瓶,他就让老板娘留意五十、六十或者七十年代的茅台老酒瓶。

要是遇到了,他可以高价收购。

付完钱,把书装好,他就骑上三轮车离开了。

下午忙了半天,说实话,很累。

但想到赚到了钱,尽管身体很累,但他还是快乐的。

后世流行的有一句话叫做:

“吃得苦中苦,才能开路虎!”

现在奋斗的方向对了,他相信用不了几年,定会苦尽甘来。

肚子早就饿了,把车子骑到中午吃饭的那家“阿成酒家”,常顺在那边吃了晚饭。

之所以还是在这家,他感觉这边的饭菜,“物美价廉”,很适合自己的口味。

晚上他也没有亏待自己,点了一份雪菜黄鱼,一份芹菜炒肉,还是要了瓶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今晚回到住的地方,比昨天要晚一些。

看了一眼李新波住的房间,门关着,里面传来了电视的声音。

这个年头,电脑都还没有普及,普通老百姓,晚上大多都是看电视打发时间的。

十月底的天气,虽说不够寒冷,但已经有些凉意。

把车子上的旧书搬到房间里,他关上了房门,开始整理起来。

突然间,在一本混合在旧书中的老笔记本里,他发现了两张1981年的国库券。

国库券的面值是10元。

这种东西,要不是现在看见,他都不记得还有这类金融方面的票据。

两张国库券的品相很好,看了会儿,他还是把它们夹在了这本笔记本里,然后拿起来放到了床上。

有了这次的发现,接下来整理旧书,他每本都会仔细的查看一遍。

不少书里有老的“书签”。

有少量旧书里面夹着的还有羽毛或者树叶之类的标本。

等翻完旧书,他又从其中的两本书里找到了几张粮票,两张贴在信封上的六十年代的金鱼邮票。

以及几张六七十年代的介绍信。

粮票是本地粮票,九十年代的,距离现在还不算久。

金鱼邮票看上去太好看了,就像真的一样。

介绍信有语录,“xx指示”。

这些,他都不知道价值。

不过不知道也没关系。

他打算以后只要是没搞清楚“状况”的物品,都多做了解,等差不多弄明白了价值后,再出售。

反正东西在手里,它们也跑不了。

除了旧书,其它纸类物品:

老信封、老照片、票据、证件等,他再次单独选了出来,专门放在了一处地方。

这些,肯定有人喜欢收藏。

整理完带回来的东西,已经差不多十点半。

洗漱完,常顺就倒在了床上,很快睡着了。

重生后的第三天,就这样过去了。

喜欢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