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都市 > 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 第47章 下午的时间,逛了三处收购站

想到之前回老家,陈老板打过他的电话,说弄到的有东西。

常顺就拿出手机,拨通了他的电话。

不过对方说今天下雨,他正打着牌,让他明天傍晚再去他那边“看货”。

明天傍晚就明天傍晚,坐上面包车,他先去了房东陈女士那边。

换上三轮车,常顺先去了张老板的废品收购站。

“常老板,有几天没看见你了,去别的地方发财了吗?”

见他过来,张老板跟他打着招呼道。

“老家盖房子,回去了一趟!你这几天收到的旧货里面,有啥我能要的东西吗?”

他不想多聊那些无关紧要的话题,很直接了当的说了自己的目的。

“有几样,你看看!”

说完,他就去拿东西了。

过了不到两分钟,张老板就拿了几样物品出来。

有两个铜盆、一个铜瓢,一把大铜勺,三个铝质扁水壶,一个老锡壶。

常顺挨着看了一遍。

铜盆、铜瓢、大铜勺、锡壶都是比较普通的民俗收藏品。

三个铝质扁壶里面,有一个比较特殊。

这个扁壶比其它的要大一些,底部有一个四方梯形的底座,可以让壶放在地面或者其它平整的物品上立起来。

看好后,两人就商量起了价格。

两个铜盆(黄铜,重量约5斤),一起100块钱。

铜瓢一斤半,40元。

大铜勺、锡壶,两样40元。

三个铝扁壶,一起40元。

(那个能立起来的特殊扁壶肯定是捡漏了。)

这几样东西,一共220块钱。

谈好价格,付了钱,把它们装到袋子里放到三轮车上,常顺又去旧书纸那边找起了有价值的纸类物品。

还是跟之前那样,只要是摆地摊好出售的,他都选了出来。

在选书的过程中,他没有时间仔细去翻看每本书里是否有夹杂在书页里的各种更有价值的物品。

这些他打算等晚上的时间,让母亲跟妹妹一起帮忙查看。

不过在挑选时,他依然看见了一些明显是可以收藏的纸品。

这些纸品有很多的老档案袋、一本本摞在一起的老账单。

档案袋的封面上印有伟人图像以及语录:

“大海航行靠舵手…………”

年份是六十年代,有的里面还有档案资料。

常顺好奇拿出一份看了下,里面是因为私自挪用集体财产,比如说粮油、面粉,玉米、红薯等,进行自我悔过,交代问题的。

老账单面上写着“沪市某某区某某大队某某生产队,单据封面…………”

年份也很早,封面上的日期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都有。

他随便翻看了一下单据的内容,是生产队里农产品的收入以及支出的账单。

在这些账单里,夹杂着的还有一些老车票、轮渡公司的渡河票等。

其中车票、渡河票上面的金额是“五分”或者“八分”。

看见使用的是分分钱,他觉得那个年代的钱,真值钱!

毕竟那个年代,面值最大的钱币,是10元。

选了近两个小时,他找出来了226斤。

付了钱,把东西都放到王女士的出租房那边,他又去了朱老板的废旧金属物品收购站。

几天没见,朱老板一样问了他这几天的情况。

常顺还是把自己回了老家一趟的事情告诉了他。

简单的打过招呼,他就让对方把最近几天收到的有收藏价值的物品拿了出来。

在他这里,他购买的依然有铜盆、铜瓢、勺子、壶之类的普通物件。

毕竟拆迁区,很多家庭使用的东西类型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年代的产物。

这些,他花了350块钱,比张老板那里多点。

除了普通的藏品,朱老板收到的还有一个六七十年代铁路上用的测重量的弹簧秤,一个铜油灯。

弹簧秤是针管形,像个大的注射器,这秤入手比较重,有两三斤。

铜油灯很特别,粮仓形,外面的罩子是铜的,周身两面各有透明玻璃。

罩子应该是起防风的作用,里面放着煤油灯。

看上面的罩子,写着“某某船运……1957”,这个应该是船上用的,年份是五十年代。

灯比较重,有三四斤。

弹簧秤跟铜罩子灯,两样一起100块钱。

在朱老板租的房子又看了会儿,发现他收到的还有两对铁制哑铃、一个弹簧拉力器,一个弹力棒。

价格不贵,常顺同样买了下来。

健身器材,放到旧书里面,也会有人购买。

买完这边的物品,把他们放在了房东秦老板那边的出租房,他又去了那家专收非金属材料物品的废旧收购站。

老板娘看见他,又说弄到了茅台老酒瓶。

有23个,这些瓶子年份最早的依然是七十年代,有两个,其它的都是八九十年代。

看来想收到六十年代,五十年代的很不容易。

23个瓶子,他给了对方200块钱。

买了瓶子,常顺走到堆放旧书的房间,继续选起了旧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她这里的书,应该是前两天才卖出去过一次,不算太多。

选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就都选完了,一共是127斤,花了190块钱。

(期间常静打了电话,让他晚上过去吃饭,还说书跟衣服卖得很快,她又回去拿了一些。

生意好,是好事!照这样下去,就能有长期稳定的收入。)

之前一直没问老板娘姓啥,这次他倒是打听了,她说她姓严。

把书都装在三轮车上,天差不多也快黑了。

离开时,他看了下时间,17:52。

下午的时间,逛了三处收购站。

虽然没有遇到特别值钱的物件,但这个也正常。

不论是寻宝还是收东西,都是靠运气。

正骑着车子往王女士那边走去时,在一处巷子口,那边停了几个人,围着一台黑白电视机看着。

他简单听了一下他们的谈话,说的是要把这台旧电视卖掉。

想到母亲她们以后会长期住在那边,有时候下雨下雪或者晚上的时间可能会比较无聊,他就停下了车子。

问了售卖电视机的其中一个45岁左右的中年男人价格,他说最低要150块钱。

试过之后,发现没有问题,他就买了下来。

到了王女士的出租房,常顺把旧书全部转移到了面包车上,又把电视机也放在上面,然后就去了郑女士的出租房那边。

喜欢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