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都市 > 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 第236章 我就要最普通的

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常顺去“贵林花苑”拿了瓷片就去了刘老板的古玩店。

他拿的两块官窑瓷片,都是碗底,毕竟碗底最多。

两个碗底,一个青花瓷,一个霁蓝釉。

青花瓷,底款是“大清乾隆年制”,从碗的边缘位置看,是龙纹图案,图案上有龙爪,是五爪龙。

古代的瓷器,画五爪龙的,大多数都是官窑。

而画了五爪,还带官窑底款的,那肯定是官窑瓷器。

民窑瓷器,特别是清代,是禁止使用官窑底款的,基本上用的是其它款式代替,比如说“豆腐款”、“叶子款”、“花草款”等。

其它的“四爪龙”、“三爪龙”,也都不是官窑。

霁蓝釉碗底,底款是“大清康熙年制”。

这个属于单色釉,倒是比较简单,从碗边露出的颜色看,颜色纯正,柔和,像宝石一样。

今天是星期天。

到刘老板店里的时候,他看见有两人正在选购藏品。

这两人,一人年龄差不多40岁,戴着鸭舌帽,一人头发有些花白,看上去50多岁。

有生意,常顺只是简单跟他打了招呼,没有急着把瓷片拿出来。

“老板,这个茶壶多少钱?”

看了一会儿,戴着鸭舌帽的男人手里拿着一个“浅绛彩手绘山村风景、人物”提梁壶问价道。

这个茶壶的背面还写有文字——“祖国风光”、“某某合作社”。

年份是五十年代。

“200元。”

刘老板扫了一眼那把茶壶,说价道。

“150能卖吗?150我就要了!”

对方还价道。

“150不行,我这是古玩,是收藏品。

你去超市买个好点的提梁壶价格也不便宜,另外超市的壶,都是大批量印刷,图案千篇一律。

我这壶是纯手工制作,不是机器工,图案是画上去的,字也是手写的。

价格我没多喊!

你看这上面画的人,拉着板车,板车上装着稻谷。

你再看看这松树,这农房,这河流,还有后面写的这些字。

这些画面多有意境!

可以说,这样的壶很少见,最低180,能要就拿去,不行就算了。”

刘老板想了想,再次说价道,一副不会继续让价的表情。

“160行吗?”

戴着鸭舌帽的男人想继续还点价。

“不行,就180,要不你找个这样的壶过来,我给你160。”

他语气坚决,不打算让价。

“行吧!180就180。”

40岁左右的男人考虑了几秒,答应了下来。

看他样子,确实很喜欢这个瓷茶壶。

刚才两人聊天,特别是刘老板的话,说到的超市那种千篇一律瓷器:“印刷、现代工艺、成批量生产……”。

这样的说法,他以前也听别人说到过。

其实除了千篇一律的呆滞感,他还听那些搞古玩的人说过,后世的瓷器,因为环境污染。

用的原材料,除了泥土,包括添加的其它物质,烧制出来的瓷器,没有几十年前或者古代的瓷器自然、环保,健康。

这个好比蔬菜、粮食等,就连泥土都变得不纯净、不那么天然了。

“老板,你这“手风器”多少钱?”

戴着鸭舌帽的男人刚跟刘老板交易完,50多岁的男人拿着一个“皮老虎”问价道。

“那个是特殊年代的手风器,上面有伟人图案,还印有“为人民服务”字样,品相差不多也是全品,想要的话,给150元。”

刘老板看了看那个“皮老虎”,说价道。

“那这个呢?”

对方又指着另外一个手风器问价道。

“这个便宜,30块钱。”

常顺跟着看了一眼,上面没有伟人图像,年份也要晚很多,八九十年代。

“那我就要这个普通的。”

说着,头发有些花白的男人把特殊年代的手风器放好,把普通的拿到了手里,又拿出30块钱递给了刘老板。

“你这里的煤油灯、马灯、算盘、木盆、木桶等,我要是一次性买完,能优惠多少?”

50多岁的男人看了一圈店铺里摆放的物品,接着问道。

“如果只是普通品种的话,价格好商量,要是特殊题材或者材料特殊,就像你挑选手风器一样,价格会不同。

买的时候,你把东西选出来,我们根据选出来的物品谈价。”

刘老板说的也是实际情况。

毕竟古玩这一行,分的很细,哪怕是同一种物品,价格都会不一样。

这点,单单从袁大头就能看出来。

“我就要最普通的,开农家乐饭庄,当个装饰品用。”

头发花白的男人说明了原因。

听他这样说,常顺觉得这人的想法还是很超前的。

后世很多酒店、饭店,大量购买民俗物品,确实是当做装饰品用。

这类民俗物品,价格便宜,花不了多少钱。

“等你购买的时候,选出了物品,我们再谈论价格问题,肯定会给你优惠!

,!

这是我的名片,你先拿着。”

刘老板说完,拿出两张名片,递了一张给头发花白的男人,又递了一张给戴着鸭舌帽的男人。

“行!需要的时候,我联系你,我有几家饭店,可能会要很多。”

“没事!你要多少,到时候说个数量,我想办法帮你凑齐。”

又聊了几句,那两人就走出了店门。

“常老板,官窑瓷片带过来了吧!我看看。”

两人离开后,刘老板看了看他手里提着的塑料袋,笑着道。

“带过来了!”

常顺说着,把袋子放到了玻璃柜台面上。

瓷片他是用报纸包着的。

先打开了其中的一块。

是霁蓝釉,底款“大清康熙年制”。

刘老板拿到手里仔细看了起来。

看了一会儿没说话,让他把另外那块青花瓷,画着龙纹图案的碗底也拿了出来。

“说实话,我对官窑亲自上手接触的也不多,我感觉这瓷片都是对的,但也不能肯定它们就是对的。

我把旁边开店的老汤喊过来再看看。”

过了一会儿,看完瓷片,刘老板对他说道。

“行!你喊他过来。”

常顺觉得无所谓,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多几个人鉴定一下,更放心。

“一会儿他来了,瓷片你不要说是你的,就说是我买别人的。”

可能是不想把两片瓷片分出去一片,刘老板又笑着对他说了一句。

他这样说,常顺点了点头。

随后,对方就拿出手机,找出汤老板的电话,拨打起来。

喜欢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