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沪市后,常顺又开始了之前那种偶尔上午、晚上去渣土场扫荡寻宝,白天去拆迁区选购旧书的生活。
当然,有人打电话售卖古玩旧货,他也会去购买。
25号的时候,沄州古玩城的李老板打电话告诉他,说8月7号,那边会举行一次为期三天的夏季古玩交流会。
让他有时间的话,可以过去看看。
古玩交流会,每次去,看见那些古往今来,琳琅满目的物件,他多少都会有些收获。
当然,逛那种场所,对于增长人的见闻,也是有莫大好处的。
知道了信息,到了时间,他自然是会去。
30号这天下午,常顺正在一处废旧收购站挑选旧书,他的手机响了起来,看了下,是在lw区回收旧货的陈老板打过来的:
“常老板,现在忙吗?要是不忙,我这边有一个搬迁户家里有些东西想出售!你可以过来看看。”
直接接通后,陈老板对他说道。
“不忙,他出售的有啥东西?”
“有银元、瓷器、木制品、生活用品等,看上去挺高档的,你还是自己过来看吧!”
“行!你说个地方,我现在过来。”
“地方在…………”
“好,我一会儿到。”
挂了电话,常顺把选到的旧书装好称重付了钱,就开车去了那边。
陈老板说的位置,是陆家浜路。
之前他选书的地方,距离那边不算很远,用了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他就到了那里。
这户人家,是典型的历史建筑,房子看上去是清朝时期的,两间两层,很古朴。
过来时,他从侧面看,还能看见房子有一个很大的后院。
像这样的历史老房子,如果不是因为建设,城市改造,以常顺的眼光,住着还是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
陈老板、赵老板、柴老板平时要是遇到稍大的“客户”售卖东西给他们,三人基本上都会打电话让他购买。
他们收各种旧货还行,但让几人看古玩,还没那本事!
除非搬迁户有少量的遗漏,充当废品售卖给他们,不用花多少成本。
古玩之类的物品,如果是拆迁户自己单独售卖,价格会比废品高上很多倍。
当然,常顺肯定不会让他们白介绍,该有的“辛苦费”,他自然是会给的。
到了地方,见面打过招呼,房主——一个年龄50岁左右的中年男人,就把要售卖的物件都拿了出来。
他要出售的东西,有一个老烟袋、一对花瓶、一个青花罐、50块大洋,一条5两“黄鱼”、一个紫檀雕刻的如意,以及一幅“百寿图”。
老烟袋,长约35公分,分三个部分组成,有:
烟嘴、竹杆、烟袋锅。
其中烟嘴是和田玉的,达不到羊脂白玉的级别,应该是籽料。
竹杆看上去很特别,不是一般的竹子,是罗汉竹。
烟袋锅是红铜材质,年份是民国时期。
除了这些,烟杆上还挂着一个同样是用和田籽料雕刻的手把件。
这个手把件,红枣大小,雕刻的是玉米、蝙蝠。
在古代,玉米有多子的寓意,而蝙蝠,象征着有福气。
这两样结合在一起,自然是“多子多福”的意思。
花瓶是一对赏瓶,高度约40公分,粉彩的,面上的题材是“仙女散花”图案,年份是民国时期。
青花罐还是那种“囍”字罐,两个对称的大“囍”字,其它部分是缠枝莲纹。
罐子高约25公分,最大肚径约20公分,这个年份是清朝时期。
50块大洋,都是袁大头,41块三年的,3块九年的,5块十年的,1块八年的。
没有特殊版别。
对于每块的真假,他仔细查看过,还一块块的称了重量。
5两“黄鱼”,正面是“孙像、布图”,长方形块状,面上写有“中央造币厂制”。
背面有号码、成色、重量方面的信息。
黄金,跟铜不一样,接触了那么多,他一样很容易看出真假。
紫檀如意,长约一尺,面上雕刻着5个大小不同的“灵芝”,看年份,应该是清末。
“百寿图”,是拓片,长约1.5米,宽约0.8米,装裱过,是从石碑上面拓的原拓。
这个拓片,年份较早,至少也是民国时期。
看好之后,常顺跟房主商量价格时,50块大洋,房主想了想,又拿了20块回去,只卖了30块,其中包含那块八年的。
不过无所谓,只要老烟袋、紫檀如意、“黄鱼”不拿走就好。
老烟袋(含多子多福手把件),800元。
一对花瓶,400元。
青花罐,150元。
30块大洋,3500元。
随着收藏热度的提高,今年的收藏市场,各类藏品,比去年的价格稍微上涨了些。
以后十来年,每年基本上也都是呈上涨的趋势。
银元的价格,出去收购,他也相应的提高了些许的单价。
5两“黄鱼”,重量是156克,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前的黄金价格,是80元一克左右。
这种收藏品,别人一般不会按金价出售。
在重生前,他去古玩城专门打听过各类“黄鱼”的价格,像这样的“孙像、布图”黄鱼,价值在12万到15万之间。
当然,现在没那么值钱。
2万的价格,也是目前的市场价,房主可能跟别人闲聊时打听过。
包括银元的行情,他应该也跟人谈论过。
在谈价时,低了一定的范围,人家不卖。
常顺之所以打算花2万买黄鱼,也是为以后自己出售做下准备。
万一有人问、调查,他就说是拆迁区收购的。
当然,更加稳妥的办法,就是卖给黄金回收店,不管啥来路不明的物品,都直接融掉。
各种明里暗里的利益群体,重新回炉再造、毁尸灭迹是很多人的做法。
紫檀如意,1000元。
这个房主只知道它是老的,比较值钱,但同样不清楚木头的材质。
“百寿图”拓片,150元。
古人对于“寿”字的写法,有很多种,据说达到了万种之多。
万种有些夸张,但100种肯定不止。
这个拓片上的字,每个都不一样,而它们,都是“寿”字。
这幅字,虽然只是拓片,但很好看。
从拓片上的字迹,就能够看出古人雕刻的美感。
古代没有现代化的机器,制作物品,基本上靠手工。
哪怕手工制作出来的物件,很多却超过了机器制作。
房主拿出来的这些物品,一共是元。
喜欢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