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都市 > 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 第266章 不是我为难他

从古玩城出来,常顺跟田斌接着逛起了地摊。

是之前没有逛完的摊位。

走到一处以售卖文房用品为主的摊面前时,他听见了一道熟悉的声音:

“老板,这对镇尺多少钱?”

是刘老板。

顺着声音看去,他正蹲在地上,手里拿着东西还在细看着。

这里逛着的人多,在对方说话之前,他一时并没有发现。

“这是鸡翅木、清朝时期的“双喜迎春图”镇尺,面上的雕工精致,说不定还是出自名家之手,你想要的话,最低800元。”

摊主是一名长得瘦弱、个子只有大概一米五、年龄约40岁左右的男人。

对于鸡翅木,没有紫檀、黄花梨、金丝楠木名贵,但也是好木头,常顺并不陌生,同样接触过。

这种木材的颜色多为黄褐色,有很多条纹,褐色的部分,呈鸡翅状,近似“v”形。

他看了一眼刘老板手里拿着的一对镇尺,长度约20公分,两个并在一起,宽度约5公分,厚度约1公分。

镇尺的表面雕刻有梅枝梅花、喜鹊图案。

两只喜鹊,一把镇尺面上刻着一只。

左方的镇尺,喜鹊在下,右方镇尺,喜鹊在上。

喜鹊遥相呼应,互相看着对方,画面很和谐。

“800贵了!给你600。”

刘老板还价道。

“600不行,我再让点,你给750。”

“700!行我就要,不行就算了。”

“那就算了,低了750我先留着。”

摊主不打算让价。

“700真不的不卖?”

刘老板说着,用手准备把这对镇尺放回去。

“不卖!”

摊主语气坚决。

“那行吧,750就750。”

一番讨价还价,最终还是摊主占了上风。

“刘老板,还有其它的收获没?”

在他起身付钱时,常顺笑着跟他打招呼道。

“除了这,今天过来买的还有一个钱范、一个笔筒。”

他指着左手提着的小帆布手提包道。

说着,刘老板就把买鸡翅木镇尺的钱付给了对方。

“能见识一下吗?”

常顺有些好奇。

“没啥不可以的!”

随后,他就把钱范、笔筒拿了出来,递给了他。

钱范,也就是铸造钱币的模具。

类似的还有铸造铜像、饰品、玩具、生活用品的模具等。

这样的模具,材质通常以石质、陶质为主,即石范、陶范。

月饼、糕点模具,其实也可以称之为“范”。

刘老板拿出来的钱范,是陶质的,残了,面上有两行7个单独铸造钱币的地方。

不残的话,铸造的肯定更多。

看每个圆形的“孔洞”,里面刻的是“圣宋元宝”,钱币都是小平钱。

笔筒,长方形,比较特别,它不像普通的笔筒上口都是敞开的,而是封闭只开了两个圆形的小孔,每个小孔的直径约2公分。

这个笔筒,是粉彩,表面画有渔夫垂钓,山水景色图案,年份是民国时期。

“常老板,你今天过来有啥收获?”

把东西还给对方时,刘老板问他道。

“我买了一块沉香!一串绿松石手串。”

“沉香吗?你买那个回去自己用吗?我前天也收到了一块沉香。”

刘老板听他说了“收获”,并没有要看的想法,或许认为这两样都很普通,算不上古董。

他刚说完,旁边摊位传出了一道声音:

“你说咋办吧!我的书好好的,现在被你撕开了几道口子。”

说话的是这处地摊老板,一名30多岁的男人,长得五大三粗,有些彪悍。

“我不是故意的!”

回话的是一个年龄50岁左右的男人。

“你故不故意跟我没关系,看书我也没让你不看,你自己做事毛毛糙糙的,把我的书弄坏了,不能只说句不是故意的就完了。”

摊主又说道。

意思很明显,是必须赔偿他的损失。

听到“毛毛糙糙”这个词,常顺想起了前世逛古玩市场,也遇到过一个这样的人。

这人不管是在哪个摊位看东西,那些摊主都会防着他。

他翻别人的书,或者拿照片、信封、烟标、票据之类,总会拿不好或者翻看时没轻没重,对其造成“损伤”。

就算是跟他熟悉的人买了东西,都不敢给他看。

“那你说说这书值多少钱?”

50岁左右的男人把书拿了起来,问老板道。

“这是一本古籍,上午有人出价500,那时我都没卖。

现在你把它弄损坏了,严重影响了品相,500肯定都卖不出去了。

我也不多说,你给600,把书拿走,这事就算了。”

摊主想了想,然后说道。

常顺看了下古籍封面,写的是“三元记”、“上集”。

不清楚是干嘛用的。

“600!你想讹人吗?”

50岁的男人随口说了一句。

“你可不要乱说,我可没讹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你不出这钱也行,去别处买一本跟我这本书之前的品相一样的书过来。”

30多岁的男人又对他说道,显得还有些气愤。

这话说的没啥毛病,损坏的东西,照着原来的赔偿就行。

不过真要找一本这样的书,恐怕很不容易。

“300块钱,我把它买下来。”

这人想了想,又对摊主说道。

“不行!我这书,买别人的成本都不止花了300,我也不要你赔钱了,你弄一本这样的书拿过来给我就行。”

“老板,你这样说就有些为难人了,就算不是古籍,想找一本六七十年代的这样的旧书都不容易。”

旁边看热闹的人说道。

“不是我为难他,是我这书确实值那个价格,他说我讹人,我可真没讹他,要是真讹他,开价就不止600了。

不管啥东西,卖的就是年份、品相、稀有度,我这书,被他撕破了,品相这一块,算是废了。

再说这事也怪他自己,做事为啥不小心谨慎点,替别人考虑一下。”

摊主对看热闹的那人说道。

“这老板说的也有道理,逛这样的场合,看东西一定要注意。

这里有懂行的朋友吗?这本书值不值600?”

说话的还是刚才看热闹的人。

“要是之前的品相,确实值。我就是之前看了这书500想买的人,本来准备过来买走的,现在品相变差了,价格肯定要折了不少。

要不这样,你觉得亏了,你出300,我也出300,把钱给老板,书给我怎样?”

说话的是一个年龄40多岁的光头男人,他刚走到这边。

或许是看热闹,一会儿的功夫,这里就围了很多人。

人多,常顺拉了拉田斌,再次提醒他注意小偷,防止别人浑水摸鱼。

喜欢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