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府的秋风带着丝丝寒意,吹过皇宫的每一处角落。
奉天殿内,气氛凝重压抑,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
朱元璋高坐在龙椅之上,面色冷峻,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殿下的群臣。
自丞相制度废除,权力分归六部后,朝堂之上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涌动。
“咱将丞相大权分予六部,本欲让朝廷政务处置更为高效,可如今看来,问题重重。
诸位爱卿,今日便敞开了说,到底该如何解决当前乱象?”
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威严,在大殿内回荡。
户部尚书赵勉率先出列,他神色焦急,额头微微沁出细汗,拱手说道:
“陛下,自丞相废除后,我户部事务繁杂,与其他各部协调困难重重。
就拿今年的秋税征收来说,各地账目汇总上来,与工部核对时,因职责不清,诸多款项用途不明,导致进度严重滞后。
恳请陛下明示,这跨部门的事务究竟该如何处理?”
朱元璋脸色一沉,目光如炬般射向工部尚书孙炎,冷冷问道:
“孙炎,这是怎么回事?”
孙炎吓得浑身一颤,“扑通” 一声跪地,额头紧贴地面,声音颤抖地说:
“陛下恕罪!臣部与户部在部分账目对接上确实存在问题。
但并非臣等懈怠,实在是如今职责界限模糊,许多事项不知该以何为准,还望陛下明察。”
礼部尚书李叔正轻咳一声,上前一步,神色凝重,语气沉稳地说道:
“陛下,依臣之见,当务之急是重新梳理各部职责细则,明确每一项事务的牵头部门与协作流程。
否则,长此以往,各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朝堂必将陷入混乱,政令也难以畅通。”
朱元璋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思索,正要开口,此时,刑部尚书刘基向前迈出一步,拱手说道:“陛下,李尚书所言极是。
但仅仅明晰职责恐还不够,还需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
不然,即便职责明确,也难保不会有人阳奉阴违,滋生腐败。”
朱元璋若有所思,目光在群臣脸上一一扫过,问道:
“那依刘爱卿之见,这监督机制该如何建立?”
刘基神色从容,不慌不忙地说道:
“陛下,可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独立于六部之外,直接对陛下负责。
此机构选拔公正廉洁、刚正不阿之士,定期巡查各部政务,一旦发现问题,即刻上报陛下。
如此一来,既能确保各部各司其职,又能防止权力滥用。”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
有的大臣面露赞同之色,相互点头示意;
有的则眉头紧皱,面露疑虑。
兵部尚书陈德皱着眉头,出列说道:
“刘尚书,设立新机构,会不会增加朝廷开支,且多一层管理,反而降低效率?”
刘基微微一笑,看向陈德,说道:
“陈尚书所言不无道理。但此监察机构人员无需太多,关键在于精挑细选。
而且,其目的是为了保障朝廷政务的高效、公正运行,避免因内部混乱而产生的更大损失。
从长远来看,利大于弊。”
此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吏部尚书郑善长出列,恭敬地说道:
“陛下,臣以为,在完善职责划分和监督机制的同时,人才选拔也至关重要。如今朝廷变革,正需要一批有能力、有担当的官员充实六部,才能确保各项政令顺利施行。”
朱元璋微微眯起眼睛,沉思片刻后说道:
“郑爱卿所言有理。
吏部需尽快制定一套严格的人才选拔标准,选拔出真正的贤才为朝廷所用。”
随后,各位大臣又围绕着具体的实施细节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
天色渐暗,奉天殿内的烛火越发明亮。朱元璋看着争论不休的群臣,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神色凝重地说道:
“今日议事颇有收获。
诸位爱卿回去后,再仔细斟酌,将各自的想法整理成奏折,明日早朝一并呈上。此事关乎朝廷根基,不容有失。”
说罢,朱元璋起身,在太监们的簇拥下离开大殿。
群臣纷纷跪地,恭送皇帝。
待朱元璋离去后,大臣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奉天殿。户部尚书赵勉和工部尚书孙炎并肩而行,赵勉一脸愁容地说道:
“孙大人,今日之事,看来我们两部之间必须尽快厘清职责,否则,这秋税之事怕是难以收场。”
孙炎无奈地点点头,叹道:
“是啊,但愿明日早朝能有个妥善的解决办法。”
而另一边,刑部尚书刘基和礼部尚书李叔正则边走边低声交谈着监察机构的具体事宜。
刘基神色坚定地说:
“李大人,这监察机构关系重大,必须挑选合适的人选,才能确保其发挥作用。”
李叔正深以为然,点头说道:
“刘大人所言极是,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众人的身影在暮色中渐渐消失,而关于大明未来走向的这场朝堂变革,才刚刚拉开帷幕。
每个人都清楚,在这权力重新划分的关键时期,一步走错,那就是万丈深渊 。
马皇后寝殿。
就在众人争论不休之际,马皇后身着凤袍,仪态端庄地从后殿缓缓走出。
她面带温和的笑容,如春风拂面般给紧张的朝堂带来一丝暖意。
“重八,听闻朝堂议事,臣妾也来听听。”
马皇后轻声说道。
朱元璋看到马皇后,冷峻的面容瞬间柔和下来,脸上露出一抹微笑,说道:
“妹子。如今朝堂正为六部权力划分后的诸多问题发愁,你也说说想法。”
马皇后扫视了一眼群臣,温和地说道:
“重八,朝廷重臣们皆是为了国家社稷着想。
臣妾以为,无论制度如何变革,都应以百姓的福祉为根本出发点。
朝堂安稳,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朱元璋连连点头,说道:
“妹子所言极是。
咱治理天下,就是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