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八年,曾经战功赫赫的凉国公蓝玉,早已辞官赋闲在家,在自已的庄园里过着悠闲的生活。
此时,他的儿女都已三岁,到了该启蒙的年纪。
蓝玉思量着,决定在庄园内办一所私塾。
他想着,一来能让自已的儿女有个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二来也能给庄园里庄户的子女一个识字读书的机会。
这日,蓝玉把管家蓝福叫到跟前,神色温和地说道:
“蓝福,你去通知庄户们,就说咱们庄园要办私塾了,庄户家的子女都能来念书,一切费用都由府里出。”
蓝福一听,眼中满是惊讶,随即脸上露出敬佩之色,躬身道:
“老爷,您这可真是大善举啊!
小的这就去办。”
蓝福来到庄户们聚集的地方,清了清嗓子,大声宣布:
“乡亲们听好了,老爷慈悲,要在庄园里办私塾,不光老爷家的公子小姐能读书,咱们庄户家的孩子也都能去!”
这话一出口,庄户们先是一愣,随即一片哗然。一个年轻的庄户激动地抓住蓝福的胳膊,声音都有些颤抖:
“蓝管家,您说的可是真的?
咱穷苦人家的孩子也能读书识字?”
蓝福笑着点点头:
“当然是真的,老爷还能骗你们不成?”
一时间,庄户们纷纷跪地,对着蓝玉的府邸叩拜,口中念念有词:
“蓝国公真是大好人呐,这可是咱们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老泪纵横,颤颤巍巍地说:
“咱们这些穷苦人,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连自已的名字都不认识。
如今蓝国公让孩子们读书,这是给了咱们孩子一条出路啊!
读书识字,以后就不用像咱们这样,一辈子被困在这土地上,任人欺负。
有了学问,说不定还能出人头地呢!”
众人纷纷附和,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对蓝玉的感激。
蓝福回去向蓝玉汇报,蓝玉听后,微微一怔,脸上露出一丝意外的神情:
“我不过是想让孩子们有个伴儿,有个正常的童年,没想到他们竟如此感激。”
蓝福笑着说:
“老爷,您这是做了大好事啊。
对这些庄户来说,读书识字可是天大的事。
他们平日里辛苦劳作,就盼着孩子能有个不一样的将来。”
蓝玉轻轻点头,心中感慨万千。
接下来的日子,蓝玉便着手安排建造私塾的事情。
他请来了工匠,规划着私塾的布局。
庄户们听说要造私塾,都踊跃地来帮忙。
工地上,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年轻力壮的庄户们抬着木材、石头,虽然汗流浃背,但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一个叫阿强的小伙子,扛着一根粗壮的木头,大声喊道:
“大伙加把劲啊,早点把私塾建好,孩子们就能早点读书啦!”
旁边的人纷纷应和:
“对,为了孩子们,这点累算啥!”
几位年长的庄户,虽然干不了重活,但也在一旁帮忙整理工具,时不时地叮嘱年轻人注意安全。
一位老奶奶端着茶水,走到工匠们身边,和蔼地说:
“孩子们,歇会儿,喝口水。
你们辛苦了,多亏了你们,咱们的私塾才能快点建好。”
工匠们接过茶水,笑着道谢:
“大娘,您客气了,这也是我们的荣幸,能为孩子们建私塾。”
几个小孩子也在一旁帮忙,他们虽然力气小,但也认真地捡着地上的垃圾,打扫着卫生。
其中一个小男孩,一边捡着石子,一边对旁边的小伙伴说:
“等私塾建好了,我就能读书啦,我要好好学,将来像蓝国公一样有本事!”
其他孩子也纷纷点头,眼中闪烁着渴望的光芒。
蓝玉在庄园里四处查看,看到庄户们如此积极,心中十分感动。
他走到一位正在搬运石头的庄户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
“辛苦你们了。”
那庄户连忙放下手中的活,恭敬地说:
“蓝国公,您这是说的哪里话。
您给了我们孩子读书的机会,我们做这点事算什么。”
蓝玉看着众人,大声说:
“大家都别太累着,私塾的事不着急,咱们慢慢来。”
众人齐声应道:
“不累,为了孩子们,我们不累!”
在建造私塾的过程中,庄户们对蓝玉的崇敬之情愈发深厚。
他们常常聚在一起,谈论着蓝玉的善举。
一位中年汉子感慨地说:
“蓝国公以前在战场上威风凛凛,立下赫赫战功。
如今又为咱们庄户的孩子着想,这样的好人,打着灯笼都难找。”
另一个人接着说:
“是啊,咱们以后可得好好报答蓝国公的恩情。”
众人纷纷点头,眼神中充满了坚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私塾渐渐有了模样。
看着即将建成的私塾,蓝玉的心中充满了期待。
他想象着孩子们在私塾里读书识字的场景,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终于,私塾建成了。
蓝玉请来了一位学识渊博的先生,准备迎接孩子们入学。
开学那天,庄户们带着孩子们早早地来到了私塾。
孩子们都穿着干净整洁的衣服,脸上洋溢着兴奋和期待。
蓝玉站在私塾前,看着这些孩子,心中满是感慨。
他对孩子们说:
“孩子们,从今天起,你们就要在这里读书识字了。
希望你们能好好学习,将来成为有用的人。”
孩子们齐声回答:
“我们一定好好学习!”
声音清脆响亮,充满了朝气。
庄户们纷纷围上来,对蓝玉表达着感激之情。
一位母亲眼中含泪,说道:
“蓝国公,谢谢您给了我孩子这个机会。
我这一辈子没什么本事,就盼着孩子能有出息。”
蓝玉微笑着说:
“这是孩子们自已的努力,也是大家的功劳。
以后,咱们一起把私塾办好,让孩子们都能学到知识。”
在蓝玉的努力和庄户们的支持下,私塾里书声琅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