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军事 > 重生民国之东北军 > 第16章 布局

1922 年新春伊始,大地还沉浸在寒冬的余韵之中,而在东北地区的奉系军队内部却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革浪潮。年轻有为的张学良决心推行一次全面的军事改革,以提升奉军的整体实力,并为自已未来掌控东北军权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次军改的重中之重便是对第三混成旅和第八混成旅的改编。

要知道,这两支队伍可是奉军中当之无愧的精锐之师,他们不仅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更是历次战斗中的中流砥柱。可以说,谁能牢牢掌握住这两支部队,谁就等于握住了东北军权的核心命脉。

然而,张学良之所以如此重视这次军改,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原因——他深知历史的发展走向,特别是郭松龄这位曾经的得力干将日后将会背叛自已。所以,从一开始,张学良便有意地去淡化郭松龄对这两支嫡系部队的影响力,以免重蹈覆辙。与此同时,他开始大力提拔那些忠诚可靠、能力出众的将领来充实队伍。

先说这第三混成旅,其旅长一职由张学良亲自兼任,足见他对此部的重视程度。而第一团团长兼副旅长则交由褚世新来担当。说起褚世新,那可真是张学良的心腹爱将。此人早年毕业于东北讲武堂,在校期间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卓越的领导能力,深得少帅的赏识与信任。如今委以重任,自然是要尽心尽力辅佐张学良打造一支无敌之师。

再看第八混成旅这边,旅长由张学良的亲信韩麟春出任。而第一团团长兼副旅长则是张廷枢。这张廷枢来头也不小,他乃是张作霖的拜把兄弟张作相之子。凭借着这层关系,他与张学良自幼相识,情同手足。而且,对于郭松龄可能带来的威胁,张廷枢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有这样两位得力干将坐镇,相信第八混成旅定能在此次军改之后焕发出更为强大的战斗力。

张学良深知现代化军事力量对于国家和军队的重要性,因此他决定在自已所统辖的两个旅中大胆创新,增设装甲团和炮兵团。这一决策并非凭空想象,而是基于对先进军事技术的深入研究和精准判断。

为了获取最精良的装备,张学良通过其得力干将陈远山的深厚人脉关系,成功地从大洋彼岸的美国引进了一批性能卓越的武器装备。其中包括奉天兵工厂精心仿制的雷诺 FT-17 坦克以及威力巨大的克虏伯野战炮。这些先进的装备无疑成为了部队实力提升的关键因素。

然而,拥有好的装备只是第一步,如何让士兵们熟练掌握并运用这些装备才是重中之重。为此,张学良特意聘请了来自德国的资深教官负责训练工作。这些教官经验丰富、专业素养极高,他们将把德国严谨而高效的军事训练方法传授给中国士兵。

值得一提的是,装甲团的指挥官乃是讲武堂的首届优秀毕业生之一。此人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曾经远赴德国深造,专门研习装甲战术。有这样一位精通装甲战的将领坐镇指挥,装甲团的发展前景可谓一片光明。

而炮兵团方面,则是由出身于保定系的老牌战将高崇岳亲自挂帅督导。高将军历经沙场多年,战功赫赫,对于火炮的运用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在他的严格指导下,炮兵团的战士们定能发挥出克虏伯野战炮的最大威力。

张学良对于部队的建设不仅仅局限于硬件设施的提升,更注重战术理念的革新。他尤其强调步坦协同作战的重要性,并多次组织官兵进行实战演练,力求让每一名士兵都能够在战场上熟练地掌握坦克与步兵之间的紧密配合。

在一次规模宏大的演习当中,装甲团犹如一把锐利的楔子,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突破了模拟“敌军”的坚固防线。随后,步兵们紧紧跟随在后,如秋风扫落叶般快速清扫战场。整个行动一气呵成,充分展示了装甲团与步兵之间默契无间的协同作战能力。

目睹此番精彩表现后,来自德国的教官冯·施特雷泽曼不禁赞叹道:“这支军队的战术水平之高超,已然接近欧洲一流水准!”这番高度评价既是对张学良治军有方的肯定,也是对全体将士辛勤努力的最好褒奖。

张学良对于郭松龄此人可谓知根知底,他清楚地了解到郭松龄不仅具备非凡的军事才能,同时还怀揣着不小的野心。正因如此,在军队改编这一重要事务当中,张学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采取一些策略来有意识地降低郭松龄在军中所拥有的影响力。于是乎,他看似给郭松龄升了职,将其调任至奉天警备司令一职,然而实际上却是巧妙地剥夺了郭松龄直接指挥所属部队的权力。

面对这样的人事安排,郭松龄自然也是心如明镜一般。不过,他并未当场发作,而是在表面上依旧向张学良表达出自已的支持态度,恭敬地说道:“少帅英明,郭某定然会不遗余力、全力以赴地履行职责。”

与此同时,张学良也没有闲着。他精心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行动,在第三旅以及第八旅当中安插进了数量众多的讲武堂毕业生。这些年轻有为的军官们个个都对少帅忠心不二,并且他们对于郭松龄所代表的“保定系”势力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戒备之心。

在一次至关重要的军事会议之上,郭松龄出人意料地提出要将精锐的装甲团归入自已的管辖范围之内。就在这时,一直对郭松龄有所提防的褚世新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予以反驳道:“装甲团乃是少帅呕心沥血方才打造而成的王牌力量,又怎能如此轻而易举地就被随意调动呢?”

听到这番话后,张学良只是微微地笑了一笑,既没有明确表示赞同,也没有加以否定。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已经对褚世新这份坚定不移的忠诚有了更进一步的肯定和赞赏。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