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仰头望天,一脸惊讶,嘟囔着:“朕可是千古一帝,怎么会跟那些昏君有关系?”
秦始皇也好奇地说:“这片天幕真有意思,一个千古一帝,怎么会和亡国之君扯上关系呢?”
【瞧瞧这杨广、胡亥、李世民,他们还真有不少共同点呢】
【首先,他们都不是嫡长子】
【在古代,一直到清朝,嫡长子继承制都很流行,不管是皇位还是家族产业,都按这个来】
【可这三个人,杨广是杨坚的次子,胡亥是秦始皇的十八子,李世民是李渊的次子,都不是老大】
【可嫡长子继承制度这个制度合理吗?】
这天幕放这儿,都快被弹幕给埋了,那些时代的大儒跟疯了似的,扯着嗓子高喊:“祖宗之法怎么能变!”
三国
曹操说:“有意思的话题,你们咋看?”
杨修站出来说道:“主公,您看啊,前面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废嫡立庶,不久之前有袁绍那几个儿子打得不可开交,这可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啊!”
荀彧反驳说:“这事不能一概而论。”
两人正争得面红耳赤呢。
陈群在旁边对着曹丕小声嘀咕:“世子,杨大人这是在给自己招祸啊!”
曹丕刚要答话。
曹操在上面突然发话了:“丕儿,你有啥看法?”
曹丕赶忙说道:“阿翁,我觉得这天幕肯定会有解释的。”
【嫡长子继承制的利处:保障正房权利,避免财产纠纷;维护家族稳定和团结;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平原则】
【弊端:可能导致有才华的人无处施展;无法保证最优秀候选人获得权利;可能引发继承和权力过渡的不稳定】
秦朝
李斯这老小子也不等秦始皇下令。
自顾自地拿起竹简,一边写一边吆五喝六,让旁边的人赶紧记录。
秦始皇没有说什么,倒是转头问扶苏:“你对这个制度有啥看法?”
秦始皇心里正等着扶苏说出让他失望的话呢。
结果只听见扶苏支支吾吾地说:“这个……我想先听听李大人有什么高见。”
秦始皇有些惊讶地抬起头,不禁看向李斯。
李斯则精神抖擞地说:“陛下,微臣认为应该学习天幕的长处,不断搞点新花样,这样对大秦才有利!”
秦始皇满意地点了点头:“嗯!”
【其次,他们都不是自己朝代的首位太子】
【秦始皇一直偏爱扶苏,即便扶苏有缺点,他也从未改变过心意】
秦朝
秦始皇突然感觉到侧边有一道目光正盯着自己,他斜眼一看,原来是扶苏。
只见扶苏欲言又止,只能傻乎乎地看着秦始皇发愣。
过了一会儿,秦始皇实在忍不住了,没好气地说道:“看什么看,没见过朕这么帅气的人吗?”
扶苏一听,吓得赶紧跪地请罪,结结巴巴地说道:“儿臣……儿臣失礼了。”
秦始皇看着扶苏的样子,一阵无语,心想:这孩子怎么还是这么木讷啊!
【杨坚一开始看好的是杨勇,后来杨勇让他失望了,杨广才有了机会】
【李渊虽然在两个儿子之间犹豫不决,但他心里的第一人选还是李建成】
【这三人都干过杀兄屠弟的事儿】
【胡亥坐上龙椅后,发现好多大臣都不太服气】
【赵高就给他出了个主意,要想皇位坐得稳,就得“干掉大臣,远离兄弟”】
【胡亥一听,觉得很有道理,皇位最重要,然后就把扶苏处死了】
【这还不算完,他又杀了十八个公子,还有四个公子被逼得自杀,十位公主也没能逃过一劫】
【史记《李斯列传》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十二个公子在咸阳市被残忍地处决,十个公主也在杜地惨遭毒手”】
【那场面,真是惨不忍睹啊】
秦朝
秦始皇的怒火简直要冲破九重天,底下的朝臣们吓得纷纷跪了下去。
扶苏在一旁哆哆嗦嗦地说:“他怎么敢,怎么敢啊!”
毕竟扶苏一直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这种残忍的场面对他来说实在是太有冲击力了。
秦始皇瞥了扶苏一眼,见他没有为那逆子求情,心里稍微满意了一点。
他心想:这扶苏还算有点眼力劲儿!
于是,他大手一挥,说道:“来人啊!把那个逆子给朕押下去,秋后问斩!”
侍卫们领命而下,扶苏也松了一口气。
秦始皇的余怒却依然难以平息。
他嘴里还不停地骂着:“这个逆子,看朕不扒了他的皮!”
【再看杨广,公元600年,他初登皇位,便迫不及待地将杨勇处死,杨坚(此处存在争议)亦惨遭毒手,就连杨坚的妃子他也不放过,甚至公然调戏】
隋朝
杨坚并未杀李渊和杨广,仅是将其软禁。
此时,独孤伽罗在一旁冷笑,笑声映照着杨坚的脸色愈发阴沉。
杨坚无奈叹息:“好一个儿子啊!难道我真要背负杀子的骂名吗?”
过了一阵子,见杨坚仍愁眉不展。
独孤皇后收起笑容,在一旁说道:“我认为他所做远不止这些,待真相大白于天下,那些庶民自然会闹事,届时我们便可顺其自然的。”
独孤皇后虽然没有说完,但是杨坚已经明白了意思,脸色这才稍有好转。
【李世民就更出名了,玄武门之变谁不知道啊】
【这仨都是各自朝代的第二任皇帝】
【胡亥和杨广就无需赘言了,他们在位没多久就完蛋了】
【李世民汲取了杨广的教训,成为了一代明君】
唐朝
李世民满意地说道:“这也有赖于众位爱卿的支持。”
大臣们在底下齐声说道:“为陛下贺。”
天幕又换了下一个标题
【六味帝皇丸与六位帝皇玩】
喜欢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