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其他 > 清穿之嫡幼子日常 > 第35章 太子和索额图说的倒也没骗人,康熙早在去年看八旗子弟演练的时候就嫌弃

第35章 太子和索额图说的倒也没骗人,康熙早在去年看八旗子弟演练的时候就嫌弃

太子和索额图说的倒也没骗人, 康熙早在去年看八旗子弟演练的时候就嫌弃万分。好些人连马骑的都不熟练,别说举弓射箭了。

仗还没完全打完, 怎么就搞成这个样子了,天天上街纵马喝酒,骑射不行,吃喝玩乐逛窑子倒是一绝。

太子想着现代的军事学院,干脆趁机提出来建一个古代版的军事学院来锻炼八旗子弟,康熙听到之后若有所思,让太子给他上个折子, 他来好好考虑一下。

想着八旗子弟还没完全颓废的样子, 太子还是希望康熙能好好的考虑一下军事学院的事情。

想想当年多尔衮等人率领满清八旗军队进入了山海关,几十万八旗军挥师南下,一举征服了大明王朝亿万的人口。

那时候的八旗子弟,因为有极强的战斗力丶组织力以及纪律性,入关之后便以破竹之势迅速拿下了大明江山, 战功显赫, 是大清的开国重臣。

在顺治皇帝入主紫禁城后, 正式建立了满清政权,一统江山。旗兵便在北京的内城中驻扎了下来,负责皇城的戍守和防卫。

那时候, 北京内城有汉族八旗丶蒙古八旗丶满洲八旗, 一共是二十四个旗。“旗”就如同现代的团丶营一样。

后来为了表彰这些八旗军的赫赫战功, 自大清朝开国开始便制定了八旗制度。跟随皇太极在南征北战中建立功勋的八旗子弟们都获得了世代承袭的官衔和食禄,根据八旗制度的规定,凡是旗兵家中有男丁成年的, 都可以直接补入旗兵中的空缺编制。无论八旗军的后代们何等地平庸无能,只要大清仍在, 他们凭着祖荫的“身份”一直能够享受官衔,每个月都能旱涝保收地领取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月钱”,只要家中有一人在旗当兵,那么基本上能够保证全家人衣食无忧。

只是可惜的康熙时期打仗已经不是很频繁了,逐渐趋于平缓甚至没有,八旗子弟也渐渐疏于锻炼甚至在打仗时不听指挥。

具体可以参考裕亲王和恭亲王在打准格尔的时候撤军被康熙处罚的事情。

其实后来的人考究这段历史的时候发现很大部分原因是当时的八旗旗主不愿意在打下去了,他们的思想可能是要是一下把准格尔打败了,以后就没有吃军饷的机会了,所以刚开始八旗子弟打的还是很猛的,到后面越来越不行,干脆直接开摆,不听指挥了,裕亲王没办法只好撤军了,后来被康熙处罚也只能认。

也许康熙认识到了也许没有,但是从他和雍正到乾隆的做法来看,对待八旗子弟没有一点改变,八旗子弟也是越来越放肆。

再后来,到晚清时期,鸦片烟流入北京,八旗子弟无所事事,便以抽鸦片烟为新的乐趣。不管家里如何,在外面一定要去最好烟馆吞云吐雾的。

明明早期的战斗能力不容小觑,到后面却成了人人喊打废物。

太子心里惋惜极了,只能寄托他皇阿玛,希望他做出应对,太子毕竟只是太子,他不可能约过康熙去做什么决定,唯一能做的就是给康熙洗脑。

施琅进京有一段时间了,最近一直在天津湾那边训练水师,准备过完年把人拉去福建那边再练练。

加上康熙又从传教士那边搜罗了不少地图之类的好东西,对于去西方那边看看的想法日渐增加。

康熙这个转变也让不少大臣侧目而视,汉臣们想了很久让几个汉臣代表去了乾清宫。

乾清宫内,康熙正在看着地球仪出神,这个是几个传教士来京城,然后康熙派人交涉,花了重金买的。

太子还提议做一个世界地图更仔细的看,他同意后便让内务府着手准备。

“万岁爷,内阁大学士们在外求见。”梁九慢步走过来,轻声说道。

“让他们进来吧。”康熙回神,有些跃跃欲试。梁九功有些摸不着头脑的出去请人进来。

几位重臣见完礼之后,康熙没什么表情的让人起来。

“皇上,最近朝中都在传要建什么学校给八旗子弟,微臣们不大明白,这……”李光地看着周围同僚都不想出头的样子,只能自己先说。

“是有这个打算,但现在不急,等施琅再练练水军。”康熙不太在意的说。

见李光地吃瘪,张廷玉缩了缩脖子,他现在还年轻,没有那些受用的大臣年纪大,不是很敢当出头鸟。

“现在的八旗子弟都太过颓废了,朕也是想让他们和汉人一起努力。”康熙摆了一下手,然后让他们都上前来看这个地球仪。

几位重臣研究了一下恍然大悟:“原来真的是圆的。”

这几个大臣的反应让康熙很满意,起码没有大吵大闹的叫嚣着不是圆的。

想想他上次刚刚弄到地球仪,连太子都没有给看,而是急急忙忙找来钦天监,结果钦天监要在他面前撞柱。

康熙是生气都没力气了。

不过太子很捧场,还有胤祧也是,他把地球仪还带去了坤宁宫给皇后和胤祧看看。胤祧喜欢的不得了,小表情看的康熙恨不得现在就把地球仪给他玩。

“十一乖乖的啊,这个地球仪是阿玛要有用的,不可以随便乱碰的,会坏的。”皇后俯下身耐心的和儿子说着道理。

“十一看看”胤祧乖乖点着头,没有伸手去碰,只是在旁边看着。

让康熙既骄傲又心酸,孩子这么小就懂事了,让他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如果皇后能听见康熙的心声,一定是无奈又好笑,毕竟康熙之前还训斥过八阿哥太过依赖惠妃,强制让八阿哥不许每天下学去延禧宫住,每天正常请个安就行。

结果到胤祧这里就开始心疼孩子还小,不用那么早懂事。

果然被偏爱的孩子不管多大在父母眼里都是孩子,而不被偏爱的孩子不管多小,在父母眼里都应该独立。

“施琅的水师训练的很不错,等年后去福建在练练应该就能出发了。”康熙从回忆里抽身,一边分神想着要再去问几个传教士有没有地球仪,一边正色的对几个汉臣说。

“万岁圣明。”几个汉臣都躬身说道。

看着康熙目前没有什么要大力扶持八旗的意思,只是说先看看,汉臣们也能暂且松口气。

但也只是暂且而已,毕竟满臣一直都比汉臣受重视,这可以理解,但汉臣也绝不会坐视不理,各种找机会在康熙面前刷脸,是他们的习惯和本事。

对于朝中有些汉臣的态度,康熙并不意外,只要能为他所用,他不在乎他们心里是不是对他不敬。

只是被人心甘情愿的辅佐还是更痛快一些。

“那些文人节气也是有的,但大多数也是骨头软的,能像文天祥那样以身殉国的又有几个,很多还不是表面上挣扎几天,就很快为新朝的权力争夺起来了。”太子可以说是非常不客气的评价那些文人。

康熙想到了儿子的话莫名很想见太子,起身就去了工部看看太子提拔的那个天才怎么样了。

梁九功苦哈哈的跟在后面,万岁爷真是越来越随心所欲了。

工部里,太子正在和戴梓讨论怎么改进望远镜的事,在工部看见戴梓,太子还是有些惊讶的。

转念一想戴梓的本事正是这个,也不屈才了。

他对这个“火器天才”一直都很好奇,前世戴梓被流放的时候,他年纪也不小了,可是明明知道戴梓的事情很不正常,却因为崇拜康熙觉得康熙不可能做错事,所以并没有给戴梓求情。

戴梓的后半生可谓是吃尽了苦头,可因为他的耿直和头铁,不屑于为自己争辩,让康熙恨之入骨,但是又杀不了。干脆一个流放,眼不见心不烦。

“保成。”康熙没等通报就直接进来了,急不可待的唤着太子。

“皇阿玛,您怎么来了?”太子很是惊讶。

“朕来看看你。”康熙扶着太子肩膀。

“那让戴梓给您介绍吧。”太子悄悄的在康熙耳边嘀咕:“这个戴梓可有本事了,做火药的本领一流,皇阿玛可以考虑给他安排职务指导做火药,如果去意大利也不怕碰见海盗。”

康熙擡眼看着那个跪在地上的中年人,神情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起来吧。”

戴梓有些拘谨的起身。

“听太子说你挺会做火药的?”康熙沈声问着。

“回万岁爷,臣所学的也只是皮毛,太子殿下才是真正的天才。”戴梓难得充满崇拜的说,这几天忙着和太子研究望远镜的事,休息的时候,太子还拉着他问他会不会做火药。

他有些拘谨的回覆略懂皮毛,谁知道太子很是称赞了他一番,说他是大清不可缺的人才,要将他举荐给康熙。

戴梓真是惊了,他知道自己脾气硬,不圆滑,没有谁喜欢他这样的手下,谁知道太子竟然如此包容他。

他们在研究的时候他还很不客气的指出来太子的错误,太子也并不生气。

戴梓活了这么多年还从未见过如此心胸开阔的人。

太子也给了他很多火药上的提议,让他醍醐顿开,灵感迸发。

因此当康熙询问他时,他很感激的说起了太子。

康熙有些诧异的看向一脸迷茫的太子,哈哈大笑的拍着太子的肩膀,“没事,保成的聪明朕知道,你肯定也不是什么庸才,既然太子举荐了你,那你就先干着,等火药做出来了,朕给你封官。”

康熙指着戴梓说,戴梓难得机灵的跪下谢恩,让康熙对他感官好了不少。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