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其他 > 清穿之嫡幼子日常 > 第65章 生离死别是常事

第65章 生离死别是常事

等午膳的时候, 康熙和皇后一起来的时候,莫察宁恨不得把自己埋了才好。

战战兢兢在饭桌上吃饭, 好在康熙看他害怕,只是温和的问了几个问题就大发慈悲的放过了他。

下午的时候胤祧跟着太监亲自送他出去,康熙赏了一座宅子给他,虽然年纪还小,但他父母早逝,叔伯又不关心他,要不然也不至于被白莲教的人抓走。

“阿玛让我告诉你, 回去想想自己想要什么, 然后告诉上次那个侍卫就行。”胤祧抓着他的手重覆着康熙叮嘱他的话。

其实由康熙自己说也行,或者派人说,但康熙想让儿子来说。

果不其然莫察宁瞬间就红了眼眶,他也握住胤祧的手说:“有个住的地方已经很好了,奴才不要别的。”

“别说这话。”胤祧皱起了眉头:“你很好啊, 想要什么就要。”

说着还偷偷踮起脚在莫察宁耳边说:“阿玛很有钱的, 不用怕!”

莫察宁哭笑不得, 最后红着眼眶面带微笑被擡出了宫。

康熙还让费扬古找了几个人去照料一下这孩子,毕竟左腿断了没办法正常生活。

莫察宁最后选择了从军,最主要的是军营包吃包住, 上战场打仗还能拿军功, 实在是一件划算的事, 不过这个是未来的事情了。

康熙二十五年,清军围剿了沙俄,沙俄被迫宣布投降, 同年底,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确定了清俄两方的边界。

常泰和施琅的海军也远航去了欧洲,虽然之前有过郑和的下西洋,但这是清朝第一次去这么远的地方,算得上一场豪赌,起码常泰和施琅是把遗书给写了的。

去之前也没想到大清的瓷器丝绸还有茶叶那么受欢迎,可惜是是航海途中茶叶损毁了不少,不然还能套出更多的信息。

作为交换,西方的国家也给了大清不少他们的特产。

只是问到玻璃技术的时候,总是吞吞吐吐犹犹豫豫的。

常泰反应过来这是不愿意,但这是人家的地盘,他们抢不过。

看着那位君主对瓷器很是痴迷的样子,常泰大方的表示双方的工匠可以互相交流,毕竟玻璃的烧制和瓷器也大差不差的。

那位君主一听,觉得自己占了便宜,毕竟瓷器比玻璃贵的多了,很是爽快的同意了常泰的要求,甚至觉得常泰实在傻气,拉着他又送了一些玻璃给他。

常泰只笑不语,这次他们从京城和江南带了不少人,最多的就是工匠,来之前也再三嘱咐了,设计到技术交换的时候,一定要多留心,嘴巴要会扯。

要不说中国人能写出三十六计,对于瓷器的烧制首先土就要选对,他们经过这几天的观察发现国外模仿烧制的瓷器大多不好的原因就是因为土质问题,只是他们怎么会说。

那肯定是因为手上的技术没到位,工匠信誓旦旦的说,一套华而不实的流程下来,让外国的工匠看的目瞪口呆。

最终由一个机灵的年轻学徒学到了玻璃的秘方,并且真的上手试了。

趁着他们没反应过来,常泰就先向君主辞别说要去别的国家拜访,不宜久留了。

君主惋惜又落寞看着清军去了法国。

康熙二十六年初没多久,常泰他们终于从法国离开了,带着法国国王写给康熙的信件,一路狂奔到京城。

之所以时间这么赶除了因为海盗太过猖狂,他们带足了火药都有些扛不住了,最大的原因是太皇太后,她这次病重的很厉害。

康熙让常泰加紧把玻璃送来,他准备把慈宁宫的窗户全部换成玻璃,这样太皇太后也能看见外面,不用整天闷在慈宁宫。

太皇太后听见后笑的一直咳嗽,胤祧趴在榻上看着突然犯傻气的阿玛,把头埋在太皇太后身边不想看。

慈宁宫外边也没有什么风景可言,或者说这个皇宫都没什么风景,花花草草都在花草房或者御花园,除此之外就是光秃秃的树和威严的宫殿了。

康熙沈默了一会,低声说:“明年去蒙古巡视,皇玛嬷到时候可一定要去看看。”

“一起去!”胤祧捧场。

“好好好”太皇太后摸摸胤祧的小脸,又看向康熙点点头:“到时候一起去。”

每年太皇太后都会病一场,她称之为老人病,人老了就是容易生病,只是康熙不这样想。

他知道太皇太后年纪大了,只是老人生病频率太高肯定不好,太医也知道,心里犯苦还只能劝慰康熙都是这样的,药吃多了也不好,而且按说太皇太后这个岁数没了的话,也算喜丧了。

当然太医是委婉的不能再委婉了,战战兢兢的说着生怕下一秒康熙暴怒让人把他拖下去。

康熙难受的紧,看着太医紧张害怕的样子,摆摆手让他下去再也没心情问了。

对于死不死的,太皇太后倒是很看的开,她要是清醒的话牛肉干羊肉锅子也不会停的。

本来康熙一直反对她吃,因为上了年纪的人,肉吃多的难克化。但是听了太医的话后,他还是默许了,甚至还会带着儿子陪着她一起。

“阿玛,看,那个,鸟啊,黑的。”胤祧裹的严严实实,趴在康熙肩膀上只露出一双眼睛咕噜咕噜的转着。

“对那是太祖的乌鸦。”康熙往上抱了抱儿子,怕儿子滑下去。

“哇”胤祧仰着头看着那只黑乌鸦飞来飞去,眼睛羡慕极了,他想到了之前也飞的很快活,可惜后面病了好久。

到了慈宁宫,刚进了内殿,就听见太皇太后正中气十足的和太后说着话,好似一身病痛都没了。

看见康熙和胤祧进来了,她戴着老花镜的眼睛都笑出来花。

“十一来了,快给乌库玛嬷抱抱。”太皇太后着急的伸手。

“皇玛嬷别急,这小子沈的很,先给他衣服脱了。”康熙抱着儿子虽然是坐着轿子过来的,但是也走了一段路,这小子本来就重,穿的太多,饶是康熙这种经常锻炼骑射的人抱着走路都快受不住了。

慈宁宫一到冬天就是最先烧炕的,也是最后不烧炕的。一进屋里,暖气一烘,康熙觉得自己脸都热红了,更别说胤祧,小孩子本来就比大人怕热。

康熙三下五除二的给胤祧脱了厚衣服,留着里面的衣服,然后把儿子递给了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接到的就是一只实心的小胖墩,小胖墩的帽子还没有摘,就擡头冲着太皇太后甜甜的笑“乌库玛嬷呀!”

“哎呦”太皇太后见了这么多孩子,从没见过这么爱笑的,饶是太子小时候都不太爱笑也不怎么喜欢撒娇,高兴的搂着胤祧叫心肝,还顺便把他的帽子摘了。

感谢乌库玛嬷的贴心,使得胤祧能够看见周围的牛肉干,萨其马,还有香香的蒙古奶茶。

“乌库玛嬷!”胤祧贴着太皇太后,搂着太皇太后的脖子撒娇。

他之所以风雨无阻的陪着康熙来看太皇太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爱吃,但皇后不给他多吃,他只能跑慈宁宫偷吃。

“好好好,快拿上来,给咱们十一吃。”太皇太后笑的脸上的皱纹都好像开花一样。

“乌库玛嬷最好了!”胤祧听到后使劲的撒娇,看着康熙牙都疼。

“能吃是福呢,咱们十一吃的壮壮的,将来是个勇猛的巴图鲁。”太皇太后看着胤祧啃着牛肉干,摸摸他圆乎乎的脑袋。

“嗯嗯”胤祧随便点点头。

康熙看着儿子啃肉干啃的口水直流还说要当巴图鲁,没忍住也笑了。

太后更是早就笑的不行,捧着奶茶都快晃掉了。

慈宁宫外面是冰天雪地,里面却是笑意盎然。

只是玻璃装好没多久,太皇太后就昏迷不醒了。

康熙本来以为太皇太后还能撑到他们去蒙古,没想到意外来的这么快。

听到太皇太后昏迷不醒的消息,康熙脑子有过一瞬间的空白,好像整个人都丧失的应对的反应。

“你说什么?”康熙转过头有些茫然的看着这个慈宁宫派来的太监。

“回万岁爷,太皇太后刚刚突然昏迷不醒,太医令现在正在诊治。”那个太监又磕了一个头。

康熙伸出的手都有些发抖,缓了一会擡腿就往外面跑。

“皇上,皇上,您慢点。”梁九功跟在后面跑着。

到了慈宁宫,妃嫔们在皇后的带领下都来了。

“皇上万安。”皇后急忙上去,康熙安抚的拍了拍她的手,径直走进了内殿。

“娘娘”王嬷嬷满脸担忧的看着皇后,皇后没说话,慢慢退回了原来的地方。众人看着皇后这样,也不敢随便乱问。

“太皇太后现在怎么样了?”康熙进了内殿就焦急的问着太医。

“回皇上,太皇太后是年纪大了,慢慢的就会……”

太医没说完的话,却是压倒康熙的最后一根稻草。

太皇太后已经七十多了,厉害的帝王可能都活不到这个岁数,他还能怎么奢求。

什么万岁千岁的,不过都是讲的好听罢了。

康熙缓缓的坐在榻边,握着太皇太后的手,眼神晦暗不明,太医都下意识放轻了呼吸,别提来往的宫女。

妃嫔们等了好久,康熙才出来,连皇后也没能说上一句话,只是看见康熙急匆匆的身影。

太皇太后重病的消息传到了毓庆宫,胤礽恍惚的连书都丢了。

“殿下,殿下。”陈廷敬的声音忽远忽近,胤礽转头看向他,神情有些恍惚。

“殿下今天想必精力有些不济,课就上到这了,等明天再给殿下继续讲。”陈廷敬难得体贴。

胤礽胡乱的点头,何柱子赶紧去送陈廷敬。

太皇太后要走了吗?因为弟弟的出生,让他都有些忘乎所以,忘记了原来太皇太后也是要走了。

原来历史不会变啊!太子慢慢埋下头。

他还能记得前世他出生丧母,太皇太后怜他疼她,在她死后把她自己大部分的财产都给了太子,甚至临走前还给太子留了一张空白的懿旨。

现在疼爱他的太皇太后就要走了?

太子起身跌跌撞撞的往慈宁宫跑,刚刚到慈宁宫门口就被拦下来,康熙已经下旨了不让人来打扰太皇太后。

谁都不懂康熙在想什么。可能他自己也是迷茫的往前走。

“今天太医说太皇太后好多了,没准过两天就会醒了。”苏麻喇姑一边给太皇太后擦拭着脸庞,一边对着康熙说。

康熙低头慢慢用勺子划着汤药,没说话,只是慢慢擡手将汤药送进太皇太后的口中。

因为昏迷,太皇太后没办法自己吞咽,汤药总是会撒出来,康熙不厌其烦的一遍一遍的擦拭溢出来的汤药,然后再慢慢的喂,就好像他小时候被乳母那样喂。

窗外的夕阳慢慢沈落,就好像人生圆满过后再慢慢的下沈,谁都无法阻止太阳的升起与落下,哪怕是帝王。

梁九功慢慢的跟在康熙身后,看着他从小服侍长大的主子像是没了主心骨一样慢慢的走回乾清宫。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