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卫明道:“好!是条汉子,到了金州卫,给你个千户的官职,能招多少兵,能杀多少鞑子,一年后看结果。
郑集,带上他去买粮食布匹,都是我汉阳军了,不可太过寒酸。”
孙传庭拜谢,轮到李岩,却是百般劝说,此人只想着回老家,请求凌卫明赏些盘缠。
凌卫明无奈,此人将来是李自成左膀右臂,原本想趁机派人将他干掉,省得将来助李自成成事。后来又一想,这或许是天道呢,李自成成事或许能好好清理清理大明的蛀虫。
接到银两,李岩领后便匆匆离去。凌卫明继续接见其他才子,最终因为没什么历史印象,便全部交给了郑集选拔。
消息传了出来,众多赋闲在家的小官、落地的举子一窝蜂地到小院求见,凌卫明不得清净,只好再寻他处歇息。
不料朝中有人弹劾凌卫明、祖大寿等边关将领无所事事,日日结交文官,只恐生出变故。
崇祯颁下旨意,令孙承宗为督师,接替袁崇焕。收复被金人占领的四个城池,并重整关宁前线,从速启程。
孙承宗接下旨意,召集众将,三日后便离京出征,因凌卫明属于汉阳军,圣旨并未言明,凌卫明征得孙承宗同意,继续在京逗留几日,再行追赶。
孙承宗知道再过几日,那袁崇焕便要定罪判刑,关宁军将领自然是一个不许留在京中,凌卫明向来有分寸,留下便留下吧。
关宁军走后三日,朝廷果然宣布了袁崇焕几条大罪。
“一、付托不效,袁崇焕守关不利,放了金兵入关。
二、专恃欺隐,袁崇焕对边关实情向来隐匿不报,朝廷难以应对。
三、以市米则资盗,袁崇焕卖给蒙古大量粮食,蒙古转手卖给金人,使他们安稳度过饥荒。
四、以谋款则斩帅,袁崇焕为了议和擅杀毛文龙,致使金人再无后顾之忧。
五、纵敌长驱,顿兵不战,金兵入关后,援救不利,使得金兵长驱直入。关宁军消极应战。
六、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各路勤王军抵达京城,袁崇焕强行解散,
七、潜携喇嘛,坚请入城,军中经常有喇嘛出入军营,有勾结金人嫌疑,战时又想带兵进京,图谋不轨”。
袁崇焕处以凌迟极刑,其家属十六岁以上处斩,十五岁以下给功臣家为奴。
话说那一日,天还未亮透,凌卫明就心急火燎地让人揣着一大包金银财宝,悄悄地溜进了刑部官员的府邸,只为能在观刑台上谋得一个绝佳的位子。
刑场周围早已是人潮涌动,喧闹声此起彼伏。众多百姓把这里围了个水泄不通,有的人纯粹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赶来凑个热闹;
还有些人则是听闻有奇事发生,特地前来一探究竟;
而更多的,则是来自京畿地区的百姓,他们不辞辛劳,长途跋涉至此。
这些人个个咬牙切齿,目光中充满了愤恨与仇视,因为在他们心中,袁崇焕无疑是那个罪大恶极的叛逆,正是这个所谓的“奸臣”害得他们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眼看就要临近午时三刻。终于,一阵沉重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传来,原来是袁崇焕正被一群如狼似虎的狱卒从刑部大牢缓缓押送而出。
这一路走来,他可谓受尽了屈辱和折磨。沿途的百姓们纷纷对其怒目而视,口中不停地咒骂着各种难听的话语。
更有甚者,直接朝他身上泼洒脏水、投掷粪便和石块。
待到袁崇焕抵达刑场之时,他整个人已经变得狼狈不堪,浑身上下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恶臭。
几名身材魁梧的衙役迅速上前,动作粗暴地将他紧紧捆绑在那冰冷坚硬的木架之上。
随后,他们取出铁钉,毫不犹豫地朝着袁崇焕的手脚狠狠钉去,只听得一声声凄厉的惨叫回荡在整个刑场上空。
紧接着,一名面无表情的刽子手提着满满一桶清水走了过来。只见他手持水瓢,一勺接一勺地将凉水浇淋在袁崇焕伤痕累累的身躯上。
凌卫明派史可法向监斩官请求送一碗酒过去,那监斩官本是刑部一名主事,哪里敢得罪凌卫明,做了个请的动作。
凌卫明从系统里兑换出一瓶高度白酒,来到袁崇焕面前。拧开瓶盖道:“大帅,不要怪我等不来救你,关宁军众将已经在收复失地的路上了,孙大人特意留下我来送你一程。喝了这瓶酒,安心上路!”
袁崇焕哈哈大笑:“还是凌兄弟贴心,来,我尝尝。”
白酒灌进去几口,袁崇焕直呼痛快!做出绝命诗一首:
“一生事业总成空,
半世功名在梦中 。
死后不愁无勇将,
忠魂依旧守辽东。”
喝完最后一滴酒,袁崇焕醉意盎然大叫道:“来吧,能受这般重刑也是难得。想不到袁某青史留名靠的竟是这个,当真好笑!”
凌卫明回到台上,刽子手开始行刑。不知是崇祯授意还是政敌要求,行刑时极为细致,派出一串刀具来,光数量就达到了几十把。
刽子手割下一片肉来,一旁就有人叫喊着刀数,几个胥吏兴奋得上前拿着割下来的肉,竟然现场拍卖起来,百姓纷纷高喊价钱,争抢到手,当场便吃了起来,同时还骂道:“汉奸!汉奸!”
此景吓得年轻的史可法当场吐了起来,凌卫明也不忍直视。割下数百刀后,内脏已隐隐可见,刽子手给他灌上吊命的参汤。
由于观刑的人实在太多,到了夜间举起数十支火把照明,刽子手让徒弟上去轮流去割,惨绝人寰的刑法直用了三天三夜,总计用了3543刀。除了头颅还钉在木桩上,就连骨架都被人分抢一空。
之所以没有动袁崇焕的首级,原因其实很简单——那便是崇祯皇帝下达了旨意,要将袁崇焕的首级“传首九边”,以此来对镇守边关的诸位大将起到警示作用。
夜幕笼罩之下,凌卫明当机立断,率领着数名亲信侍卫悄然行动起来。他们首先在四周的官衙处点燃熊熊烈火,火势瞬间蔓延开来,引得众多胥吏纷纷赶来救火。
而就在此时,凌卫明等人瞅准时机,迅速释放出几枚特制的烟雾弹。刹那间,浓烟滚滚,遮天蔽日,整个场面变得混乱不堪。
借着这片烟雾的掩护,凌卫明身先士卒,带领着手下冲入刑场之中。
喜欢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