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嗣昌见状,接过话头说道:“凌大人,这流寇岂是只有李自成一支。
那紫金梁、老回回、滚地龙、高迎祥、张献忠,哪个不是手握数万流寇的势力。
洪承畴、孙传庭二位大人在剿匪之时,也未曾像你这般行事高调、招摇过市啊。”
凌卫明心中此时犹如一团乱麻,他也没了心思跟杨嗣昌争吵。
他缓缓跪下,神色悲戚地对崇祯皇帝说道:“皇上,曹文昭将军秉骁猛之资,向来所向披靡,所到之处皆能催败敌军,人人皆称其为万人敌也。朝廷理应大力褒奖他的功绩。”
崇祯皇帝微微点头,说道:“这是自然。朕听闻此事,亦是悲痛万分。
朕已着人追赠他为太子太保、左都督,赐予祭葬的恤典,其子孙世袭指挥佥事。”
凌卫明听闻,叩谢崇祯皇帝的恩赏。
崇祯皇帝缓了片刻,继续说道:“眼下对流寇的清剿正处于全力攻坚的关键阶段,实在是难以再调出兵力去防御满清了。
此次辽东的兵马,若是用来牵制满清,爱卿可有几分把握?”
凌卫明闻言一愣,心中暗自腹诽:这什么时候就答应你了,怎么就这般直接地问起计划来了?
但事已至此,他也无奈,只好硬着头皮说道:“皇上,臣在辽东的兵马只有不到三万之数,而那满清新得蒙古劲旅参战,势头正猛。
臣的兵马若是用来勉强防御,或许尚可,但若是要贸然攻击,只怕难以做到啊。”
崇祯皇帝听后,思索片刻,又问道:“那要如何做,爱卿才能将皇太极牢牢困在关外,使得关内能有时间从容剿贼呢?”
凌卫明左右环顾了一下,犹豫了一下说道:“除非,除非皇上能给臣一员猛将。”
崇祯皇帝一听,撇了撇嘴,心中想着:要一员将领总好过要银子。便说道:“说吧,爱卿看上谁了?”
凌卫明赶忙说道:“皇上,将曹变蛟给臣吧。臣与曹文昭将军有旧,如今他不幸阵亡,臣作为叔叔,自然要对他的侄子多加照顾。”
杨嗣昌一听,立刻说道:“曹变蛟素来勇猛善战,如今洪承畴大人用得正是顺手的时候,怎么能突然就调给你了?”
凌卫明连忙解释道:“杨大人,曹变蛟勇猛固然是一方面,但最重要的是臣从海外高价购得的那些火器厉害。
可眼下小曹将军在洪承畴大人麾下,只是被当成裱糊匠一般,哪里有漏洞就被调往哪里,后勤根本跟不上。
如此一来,那些火器便成了摆设。杨尚书难道是想让小曹将军也重蹈覆辙,不幸阵亡吗?”
杨嗣昌一听,脸色微变,连忙对崇祯皇帝说道:“皇上,眼下剿贼正是关键时刻,实在不可轻易调走大将啊!”
凌卫明见状,急忙说道:“皇上,若是能有小曹将军相助,臣保证能使清军在两年内无暇南顾。”
杨嗣昌眼中满是不屑与质疑,向崇祯皇帝拱手说道:“皇上,依臣之见,此人不过是个只会高谈阔论的军头罢了。
其所言与那袁崇焕的‘五年平辽’之论有何不同?
想那关宁军拥有六万之众,却也仅仅能够确保城关不失,可这凌卫明竟然敢断言满清不会南下,这岂不是荒谬至极?”
凌卫明闻听此言,剑眉倒竖,双目如炬般紧紧地盯着杨嗣昌。
心中暗自思忖,这老匹夫平日里与自己并无瓜葛,今日为何一见面就如此咄咄逼人、火气冲天?
莫不是吃错了药,还是另有隐情?
他强压着心头的怒火,冷冷地回应道:“杨大人!为何他人做不到的事情,便认定我凌卫明也做不到?您这般竭力阻拦我出兵,莫非心中有鬼?
如今坊间流言蜚语纷纷扬扬,都说杨大人您主张与满清议和,难不成您真想成为我朝的秦桧吗?”
这一番话犹如利刃,直直地刺向杨嗣昌。只见他脸色瞬间涨得通红,额头上青筋暴起,嘴唇哆哆嗦嗦,一时之间竟支支吾吾、语无伦次起来。
常言道,言为心声,人往往只有在被他人说中了心底隐秘的想法时,才会这般失态。
其实,杨嗣昌心中早已有了议和的念头,只是当前朝中的主流舆论皆是对满清主战,眼下显然并非议和的绝佳时机,所以他才会如此恼羞成怒。
崇祯皇帝坐在龙椅之上,看着两人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争吵得面红耳赤,不禁微微皱眉。
他轻咳一声,出言充当和事佬:“二位爱卿皆是朕的股肱之臣,切不可再这般互相攻击了!那汉阳军多年来一直心系朝廷,不辞辛劳地坚守边塞,从未向朝廷索要过一两银子的军费。
如今难得他们提出了一个条件,朕也实在难以拒绝。就依此计吧,传旨让曹变蛟即刻奔赴辽东。”
凌卫明闻听皇帝此言,心中大喜,连忙跪地高呼:“皇上圣明!”
杨嗣昌见事已至此,知道难以挽回,却仍心有不甘,
于是便冷冷地说道:“凌大人倒是好魄力啊!不过,倘若两年之内那皇太极果真率军入关,又该当如何呢?”
凌卫明挺直胸膛,目光坚定地直视杨嗣昌,毫不犹豫地说道:“他若能集结大量兵力成功入关,那便是我输了。
届时,我情愿辞去官职,回归平民之身,同时将辽东大军全部交由朝廷调遣,绝无二话。”
杨嗣昌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得意的冷笑,仿佛已经看到了凌卫明兵败的惨状,自以为胜券在握。
凌卫明见状,却丝毫没有退缩之意,反问道:“那若是两年之内关内的流贼仍然无法平定,杨大人又该如何解释呢?”
杨嗣昌脸色一沉,不耐烦地说道:“这就不劳凌大人费心了。怎么,难道你还想让我这个兵部尚书与你在此立下赌约不成?”
凌卫明仰天哈哈大笑,笑声中充满了嘲讽之意:“杨阁部身为兵部尚书,若是连这点信心都没有,那还如何担当这军国重任?依我看,您不如干脆辞官回家,抱抱孩子算了!”
崇祯皇帝见此事已然定下,便催促凌卫明道:“凌爱卿,此事既已议定,你便尽早启程回辽东吧。”
凌卫明微微躬身,向皇帝奏道:“皇上,此次微臣返回辽东,便不再将妻儿留在京城了。”
喜欢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