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家此次遭遇重创,其名下的诸多生意如同失去根基的大树一般,很快便被其他七大家晋商趁机瓜分蚕食,所剩无几。
曾经财大气粗、一掷千金的亢家如今已然元气大伤,再也没有足够的财力去贿赂朝中那些位高权重的大臣们。
与此同时,三边总督洪承畴和山西巡抚得知此事后,更是大为恼火。
他们亲自前往宣府,当面向凌卫明兴师问罪。
可谁知,面对这两位大员的质问,凌卫明竟然态度敷衍,支支吾吾,丝毫没有给出一个让人满意的答复。
见此情形,洪承畴心中的怒火愈发熊熊燃烧起来。
为了逼迫凌卫明给自己一个交代,他一怒之下,竟然率领着麾下大军浩浩荡荡地开出太原城,径直向着大同边军进发,并与之形成紧张对峙之势。
一时间,山雨欲来风满楼,局势变得异常危急。
山西境内却是乱成了一锅粥。由于失去了洪承畴军队的军事压制,仅仅过了短短数日,李自成等一众流寇便趁虚而入,如入无人之境般攻占了好几座州县。
他们打开官仓,赈济灾民,同时还大肆劫杀当地的富豪大户,闹得人心惶惶。
眼看着局面越发失控,洪承畴终于收到了来自兵部的严厉斥责。
无奈之下,他只得带领大军悻悻然撤离。
数月时间,宣府和大同两地全力推行保甲法,大街小巷、乡村田野皆被纳入其严密的组织体系之下。
每十户编为一甲,设甲长一名,每十甲又编为一保,保长负责统领。
每日清晨,各处的民兵便在空旷之地整齐集结,开始艰苦而严格的训练。
与此同时,官府对往来的外地户口展开了细致入微、近乎严苛的排查。
无论是客栈的投宿者,还是街巷中的行商走贩,皆需详细登记其身份信息、籍贯来历以及出行目的,稍有可疑之处,便会被官府人员带回详加审问。
在这般严密的管控之下,那些平日里偷鸡摸狗、为非作歹的盗贼们难以寻得丝毫的生存空间,
更别说能发现半个蒙古人的踪迹了,整个地区呈现出一片安宁有序的景象。
凌卫明很快便将目光投向了那些为富不仁的富户以及心狠手辣的无良地主们,一场全面范围的土地清查行动就此拉开帷幕。
他亲自率领官员和差役,查阅土地契约、丈量土地。一番雷厉风行的折腾下来,成果斐然。
成功勒令地主们退还了多达一百多万亩的屯田,这些土地犹如久旱逢甘霖,为众多无地可耕的百姓带来了新的希望。
随后,官府迅速行动起来,妥善安置了近三十万流民,或者屯田,或者进城务工,倒是比丰年时候还红火几分。
不仅如此,凌卫明还高瞻远瞩地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关外那些在苦寒之地艰难谋生的牧民入关劳作。
漠南蒙古的人口也逐渐为之一空,此举彻底引起察哈尔部首领的愤慨。
凌卫明的这些举措触动了当地豪强和宗室子弟的切身利益。他们心怀怨恨,纷纷派遣信使快马加鞭向朝廷递送告状的奏折,言辞之间充满了对凌卫明的指责和污蔑。
声称凌卫明以作战筹备物资、加强边防建设为名,实则行抢夺民产之事,将其描述成一个贪婪残暴、不择手段的恶官。
甚至连代王也被卷入到这场风波之中,他一怒之下,将王玺和蟒服派人上交到京城,并且附上言辞恳切却又满含怨愤的书信。
信中言称自己被凌卫明百般逼迫,名下的大量土地被无情没收,致使朱家子孙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基,生活陷入了窘迫之境,无所依无所养。
他情愿削去这尊贵的爵位,言辞之间甚至夸张地表示,哪怕去街头巷尾乞讨要饭,也比在凌卫明的管辖之下苟延残喘要强得多。
一时间,凌卫明的名字在朝野上下引起了轩然大波,名声大噪。
街头巷尾、朝堂之上,人们都在纷纷议论着这位连亲王都能逼得要去要饭的人物。
全国各地的奏折如同雪花般纷纷扬扬地向京城汇聚而来,不仅是山西当地的官员和宗室,就连北直隶、河南、山东等地的某些灾区官员也不甘落后地呈上奏折斥责凌卫明。
这些灾区官员全然不顾凌卫明此前赈灾时的情义,其实这也并不奇怪。当初凌卫明赈灾时,派兵监督粮食发放,丝毫没有让这些官员从中谋取到半点好处。
如今好不容易有了这样一个可以打压他的机会,这些官员们又怎会轻易放过,自然是竭尽全力地把他往死里踩,欲除之而后快。
崇祯皇帝坐在那威严的龙椅之上,看着堆积如山的奏折,听着朝堂之上大臣们的议论纷纷,心中倍感压力。
他虽知晓凌卫明的举措或许有其合理之处,但在这各方压力的重重逼迫之下,也只好无奈地做出决定。
一道圣旨颁布下来,撤销了凌卫明的督师职务,并命令他即刻返回京城。
凌卫明神色疲惫却又带着一丝解脱,与宣府总兵一道,仔仔细细、有条不紊地办理完了繁杂的交接事宜后,便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归程。
这地处边疆的苦寒之地,朔风凛冽,继续待下去实在是让人难受得紧。
此刻,他满心想着的就是回到那温暖的家中,与自己的几个妻妾相聚,方能畅快惬意。
由于近来许久都未曾见到蒙古兵入关侵扰,局势相对平稳,勇卫营的黄得功便也一同随行护卫。
大军浩浩荡荡地前行,一路倒也还算顺遂。
当行至土木堡时,刹那间,四周喊杀声如雷鸣般骤然响起,响彻云霄,打破了原有的宁静。
黄得功顿时警觉起来,眼神中闪过一丝凌厉的光芒,毫不犹豫地立刻大声命令勇卫营的将士们在堡外迅速集结列阵,准备迎敌。
凌卫明神色镇定,不慌不忙地从身旁的亲卫手中接过那精致的望远镜,举目远眺。
只见远处尘土飞扬,蒙古兵的身影密密麻麻地涌现出来,他先是微微一愣,随即仰头哈哈大笑起来。
喜欢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