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这段时间,姨母也在为她相看其他人家。
但是那些人,无论家事,长相,还是才能,都远远不及谢砚礼。
那样的人,她才不愿意嫁呢。
可是,她现在又能怎么办?
邱月梨垂下眼睫,用筷子戳着碗中的米粥。
谢老夫人看到谢砚礼和秦九微的关系如今这般好。
十分欣慰地笑了笑。
九微这孩子啊,是极好的。
两个人如今能心意相通,相处和睦,她也就放心了。
侯夫人见桌上众人的关注都落在秦九微和谢砚礼身上。
十分不满地放下筷子。
转眸后,突然出声道:“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
感受到众人的注意力都落到她的身上,侯夫人得意地扬了扬下巴。
“这个好消息便是……”侯夫人声音忽地提高,语气中满是喜意,“重之过几天便要回来了!”
“真的吗?”谢老夫人惊讶又惊喜,放下筷子连忙出声问道。
“当然是真的。”侯夫人眼中含笑,“信是昨天送到的,重之回京述职,还能在京城待好一段时间呢。”
“说不准啊,这一次回来就不走了。”
谢老夫人有些激动,“太好了,真是太好了。”
到她这个年纪,最想要的便是儿孙满堂,孩子们都能承欢膝下,享一享天伦之乐。
重之这孩子虽不如砚礼有出息,但怎么说,那也是她的亲孙子。
她还是很疼爱的。
谢侯爷闻言,也不由轻轻叹气。
“这几年重之在军中,想来也是受了不少苦,这次回京,让他在京中好好歇一歇。”
侯夫人感受到谢侯爷的关心和在意,脸上立刻浮现出笑来。
第149章 累得她手都要酸死了
“侯爷放心,重之住的致远堂我已经吩咐人收拾出来了。”
桌上接着便又讨论起谢重之的其他事情。
侯夫人得意扬扬地讲了起来。
这件事,她本来不想说的。
重之写信来也是特意交代的。
让她不要说,到时准备给侯爷和老夫人一个惊喜。
但她实在是忍不了了。
自从她嫁到侯府来便是如此。
所有人的目光都只关注谢砚礼。
关注他的学业,他的成就。
如今他成了婚,便又开始关注他的妻子。
而她和她的重之,在这个家一直都是透明人,根本不受重视!
凭什么?!这不公平!
侯夫人的眼中掠过一抹暗光。
重之告诉她,如今他背后已经有了一个大靠山!
这次回来,侯府的局势也是要变一变了!
回清澜院的路上。
“母亲。”谢珏眨巴着大眼睛,抬眼看向秦九微,“二叔叔要回来吗?”
他白净的小脸上满是疑惑。
“可是我怎么没有见过二叔叔。”
秦九微对于谢重之的事情知之甚少。
前世时,只听说谢砚礼去世后,是谢重之承袭了侯府的爵位。
至于其他,就不知道了。
一时间,秦九微也不知该如何回答谢珏。
最后还是谢砚礼出声解释。
“你二叔十七岁便从军了,如今二十二岁,他这一出门便是五年时间,你如今才多大。”
谢珏歪头想了想。
对哦,二叔离家的时候,他还没出生呢。
怪不得不知道呢。
追问过后,谢珏也顿时失去了对谢重之的好奇。
开始缠着秦九微,问她明天早膳吃什么。
一旁的谢景面色不显,听说此事后心中更是毫无波澜。
谁来谁走都无所谓。
只要不来搅扰他的生活,就井水不犯河水。
谢惊春更是跟没听见一样。
拿着刚才路上捡来的树杈子,把它当成剑一般开始练习招式。
秦九微看到孩子们都这般毫不在意,眉头不由轻动。
她其实也是这般想的,只想过好现在的日子。
谢重之只要不来招惹他们,侯府就会继续这般安稳下去。
但她不禁又想起,刚才侯夫人提到的,谢重之住在致远堂。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也是个有远大志向的。
而且谢重之身为侯府二公子,十七岁便参军到了边关。
不是那种只想呆在祖辈荫蔽下的纨绔子弟。
秦九微直觉。
谢重之,不会是个简单的人物。
清澜院。
用完晚膳后,三个孩子各回各的房间,去做功课。
谢砚礼去处理公务,秦九微也回了主屋。
她在软榻上坐好,重新拿起今天下午没有看完的半卷书。
许是在外面站得有些久了,此时她的小腹不知为何又疼了起来。
宋嬷嬷为她准备了一个汤婆子。
秦九微用它暖着小腹,这才觉得好了一些。
蜡烛燃烧时发出轻微的响动。
不知过了多久。
一个侍女掀帘走了进来,手中端着一个木盘,上面是一个冒着热气的瓷碗。
“少夫人,红枣桂圆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