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其他 > 换亲养崽,清冷世子沦陷了 > 分卷阅读287

光,彰显着至高无上的权威。

“本世子奉皇命,安置灾民,凡有违令者,按抗旨论处。”谢砚礼嗓音沉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官员们一怔,旋即纷纷下跪行礼:“下官遵命!”

他转头看向早已冻得快要倒下的百姓,沉声道:“城郊东侧有官仓,调拨粮食,安置灾民。命城中医馆准备姜汤药材,即刻送来。”

闻言,灾民们的眼里终于燃起了一丝光亮,众人哽咽着跪下:“多谢世子爷!多谢圣上恩典!”

他们这条命,总算是可以保住了!

此时,侯府。

众人此时也都得知,灾民涌到京城的事情了。

谢婉宁微扬起下巴,率先开口:“如今灾民无家可归,肚子还饿着,咱们侯府肯定是要去城外施粥的,这样可以救不少灾民。”

更重要的是,可以得到好名声!

谢婉宁得意扬扬地说完,自己率先提议施粥,一定会得到祖母的夸奖!

她自然是瞧不上城外那些灾民的。

那些人肯定是因为太懒,才会落得这个地步!这样的人救他们干嘛?

但她也不傻,知道赈灾济贫可是大善之举,传扬出去,世人都会称赞谢家仁义。

而她谢婉宁,更会成为贵女们口中德行卓绝的典范。

侯夫人也附和点头:“不错,如今朝廷粮仓未开,我们侯府当先立榜,城中富户自然愿意跟进。”

说完,她转头看了谢婉宁了一眼,眼中满是赞赏。

没想到这个蠢丫头也有这么聪明的一天。

谢侯爷和谢老夫人也暗自点头,觉得这主意不错。

“不能办粥棚。”一道清亮的声音蓦地响起。

众人转眸,发现这句话是秦九微说的。

她神色淡然,语气坚定,显然不是随口说出来的。

谢婉宁见是她,眉头立刻皱起,不耐烦道:“这又是为何?”

她唇角勾出一抹嘲讽的笑,阴阳怪气道:“大嫂,你又有什么高见了?”

秦九微没有理会她,而是缓缓道:“灾民来自各地,体弱者众,若集中于粥棚,一旦有人染病,后果不堪设想。”

“大嫂,我知道你见识少,但怎么连这个都不知?”谢婉宁笑了下,不以为意道:“疫病可是灾年常事,怎么能因为这个就不救人,大嫂你的心,未免也太狠了些。”

“灾年出现疫病,这个确实是常事。”秦九微声音微沉。

但这次的疫病……不一样。

这也是她一定要找到孟岐黄的原因。

第230章 累点,也有累点的好处

上一世,这场疫病在灾民抵达京城的第五天出现。

短短数日,便如潮水般迅速蔓延,传染性极强。

最初,病患只是高烧不退,伴随着骨节刺痛,许多人以为这只是寻常风寒。

但很快病情便急转直下,得病的人身体就开始渗出黑色黏糊一样的东西,整个人也如同被抽去了骨骼般,四肢瘫软无力,死状诡异而可怖。

宫中御医束手无策,就连林太医也只是勉强控制病情,无法找到真正的解法。

宫内宫外,病死者不计其数。

就在所有人都绝望的时候,孟岐黄出现了。

他是一个民间游医,曾经见过这种病症,也是他开出了治病药方,遏制住了疫病。

直到这时,众人才知道,这病名叫骨沸症。

但现在,秦九微肯定不能直接这般说。

骨沸症的爆发是在五日后,现在说出来也没人信。

反而会引来非议,甚至被当成危言耸听,惹人怀疑。

她的思绪飞快运转,片刻后缓缓道:“如今城外灾民尚未安置妥当,仓促施粥,恐引起哄抢与动乱。不如由朝廷安排。”

她顿了顿,目光微沉,继续道:“再者,灾民长途跋涉,身染风寒者不在少数,若贸然聚集,滋生出的疫病在京中蔓延,后果难以设想。”

她看向谢侯爷和谢老夫人,声音沉稳:“粥棚可以开,但绝不能现在,可以再等等。”

谢婉宁听得直想翻白眼,这都说的什么屁话。

秦九微分明就是想跟她作对!

谢婉宁刚想开口,却被一道苍老的声音打断。

“九微说得有理。”谢老夫人轻轻摩挲着佛珠,缓缓道:“施粥是好事,但若因施粥而害了城中百姓,那便是大错。”

“此事就按九微的意思办!”

谢老夫人一锤定音,目光扫过众人。

她也觉得施粥是积善之举,没什么不妥的。

可九微向来深思熟虑,在大事上也是一向拎得清的。

过去每一次,她做出的决定最终都被证明是正确的。

这次,她也愿意信她一回。

谢婉宁捏紧了帕子,强忍着不悦,嘴上却道:“祖母既然决定了,孙女自会听从。”

她现在学会最多的,就是忍!

京城,城外。

寒风狂啸,日头渐渐西斜。

谢砚礼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声音沉沉地吩咐着。

“水囊先送给孩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