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头的老槐树下,几位大爷大妈摇着扇子,聊着家长里短,话题不知不觉就转到了朱春的大喜之日。
“今儿个可是农历六月十六,双日子,吉利得很!”大婶李婶边说边比划着,“你看朱春那小子,打扮得跟个新郎官似的,那崭新的蓝色劳工服,听说是他妹子朱敏给置办的呢!”
“可不是嘛,朱春这孩子,以前痴痴傻傻的,就是现在好了许多啊!你们发现没,他现在也和十多岁左右的孩子一样了,人也勤快。人高马大的,也不犯病了,家里啥活都能干。”隔壁的王大爷插话道。
“秦三炮那老家伙,对这个女婿也是满意的很,自己女儿还折了一条胳膊,做事不方便,这不正好嘛,全子也是选对了人家喽!”李大爷边抽烟斗边说。
这时,朱墨正忙着帮朱春整理衣服,准备出发迎亲。“哥,你今天可是新郎官,得精神点!”朱墨打趣道。
朱春嘿嘿一笑,虽然表情略显憨厚,但眼神里却闪烁着幸福的光芒。“我知道,今天是俺的大喜日子,俺得听话。”
“对了,小墨,你路上可得帮你哥看着点,别让他出什么岔子。”全叔走过来,手里拿着一包鼓鼓囊囊的东西,“这是我准备的水果糖和红包,你帮着分一分,虽然里面就一分的钱,但咱老朱家也是要面子的嘛!”
朱墨接过红包,数了数,发现最大的一个竟然有一块钱。“全叔,这红包也太大方了吧!”
“哈哈,今天是你哥的大喜日子,咱得喜庆点,不能小气。”全叔拍了拍朱墨的肩膀,“走吧,时候不早了,你们赶紧出发吧。”
于是,朱墨和朱春踏上了迎亲的路。路上,朱墨边走边和朱春聊天。“哥,你知道结婚意味着什么吗?”
朱春想了想,认真地说:“意味着俺和俺媳妇要一起过日子,俺得保护她,照顾她。”
“对,就是这样。”朱墨欣慰地点点头,“那你知道今天有哪些习俗吗?”
朱春挠挠头,憨笑道:“俺只知道要接新娘回来,别的就不太清楚了。”
“没事,我来告诉你。今天咱们得走到新娘家,然后把新娘接回来,路上可能会有一些小节目,你得配合好,不能让新娘生气哦。”朱墨耐心地解释道。
朱春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地点点头。“俺知道了,俺一定会配合好的。”
“你今天开心不?”
“今天真是俺这辈子最开心的一天。”朱春对朱墨说。
“是啊,哥,你以后一定要好好对待嫂子,一起把日子过好。”朱墨叮嘱道。
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兄弟俩身上,给这喜庆的日子增添了几分温暖。路边的野花随风摇曳,仿佛也在为这对新人祝福。
朱墨继续给朱春讲述着迎亲路上的习俗:“到了新娘家,你得给她们家的长辈敬茶,还要接受一些小小的考验,但别担心,我都会陪着你的。”
朱春听后,眼神更加坚定:“俺不怕,俺有信心把媳妇接回来。”
两人继续前行,不时遇到村里的熟人,大家都笑着向他们打招呼,祝福他们。朱春也一一回应,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哎哟喂,你们瞧瞧朱后全那一家子,简直是忙得跟陀螺似的,转个不停啊!”村里的王婶边走边和李大娘调侃着,“瞅瞅,婚礼的那些个餐具、酒水、糖果,早就被他们准备得妥妥当当的。虽说咱们农村人没啥值钱的玩意儿,但他们那股子拼劲儿,真是挖空心思也要把婚礼办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
李大娘一听,连连点头,眼里闪烁着羡慕的小星星:“可不是嘛!你瞅瞅那些自制的喜字、剪纸,精美得跟艺术品似的,全是他们自己动手鼓捣出来的,真是有心人啊!”
“对对对!他们还邀请了老鼻子人了,有来帮忙张罗婚礼的,有来喝喜酒的,这阵仗,咱们全村可是头一回见啊!”王婶接着话茬,说得眉飞色舞。
就在这时,朱墨带着新郎官朱春,一路喜气洋洋地来到了秦家门口。迎亲队伍虽说没了古代那种浩浩荡荡、吹吹打打的架势,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花儿一样的笑容,满心欢喜地期待着。
“新郎官来啦!新郎官来啦!”村里的孩子们像一群快乐的小鸟,兴奋地喊着,围着朱春和朱墨转圈圈,场面别提多热闹了。
秦家的院子里,秦三炮瞪大眼睛,仔细打量着朱春的穿戴,满意地点着头:“嗯,不错,不错,挺精神的!”
朱墨也是个敞亮人,红包发得那叫一个爽快,连秦家那八个女儿,最小的才两岁,和豆豆一般大,也都收到了红包,乐得小嘴都合不拢了。
此时,新娘秦来娣正在屋里,被一群亲友围着梳妆打扮。虽说没啥高级化妆品,就是简单地涂抹了点红胭脂,但她的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美得跟朵花似的。
“来娣啊,你今天可真是个漂亮的新娘子!”一个婶婶夸赞道。
秦来娣一听,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小声说道:“谢谢婶婶。”
,!
经过一番热闹的嬉戏和“刁难”后,朱春终于顺利地接到了新娘。他满脸喜悦地牵着秦来娣的手,一起走出了秦家的大门,那模样,别提多甜蜜了。
“哎呀,看看这对新人,真是天生一对,地造一双!”村里的老人们纷纷夸赞着。
由于村里没车,朱春和秦来娣只能走路回去。一路上,他们说说笑笑,朱墨也不时地插科打诨,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到家后,天已经黑了。婚礼正式开始。村支书作为主持人,站在前面,清了清嗓子:“各位父老乡亲,今天可是个大喜的日子,咱们欢聚一堂,共同见证朱春和秦来娣的幸福时刻。现在,请两位新人上前宣誓!”
朱春和秦来娣站在了村里人前面,由于他们不认识字,所以朱墨这时成了“临时教练”,他读一句,他们就跟着读一句,那认真的模样,逗得大家忍俊不禁。
宣誓结束后,婚礼就算正式完成了。接下来就是随份子的人过来吃饭了。虽说桌上的菜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朱墨准备得那叫一个丰盛,有鱼有肉,还有好酒——地瓜烧。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饭,聊着天,说着祝福的话,气氛温馨得跟一家人似的。
“哎呀,这酒真不错!”一个叔叔夸赞道。
“可不是嘛!朱家真是个实在人啦!”另一个婶婶附和着。
全叔和婶子坐在一旁,那幸福的笑容都快溢出来了。他们不时地给人夹菜、倒酒,那甜蜜劲儿,简直让人羡慕得不行。
饭后,便是闹洞房环节了。但由于朱春有点痴傻,所以大家也没太在意这一点,只是简单地闹了闹就散了。不过,大家看着这对新人幸福的模样,都是开心的给个笑脸。
“哎呀,看看这对新人,真是幸福得跟花儿一样!”村里的老人们感慨着。
“是啊,希望咱们村啊,每个人都能像他们这样幸福就好了!”另一个村民附和着。
此时,朱后全和秦家的父母也站在一旁,他们的眼里满是欣慰和满足。他们看着自己的孩子找到了幸福,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来娣啊,你可要好好照顾朱春啊。”秦母叮嘱道。
“放心吧娘,我会的。”秦来娣认真地点点头,那模样,别提多坚定了。
朱后全也拉着朱春:“儿啊,你可要好好对人家来娣啊,不能打也不能骂啊!”
“爹!俺知道的。”朱春傻傻地笑着,但眼神里却充满了坚定和承诺。那模样,简直让人忍俊不禁。
夜深了,婚礼也渐渐地结束了。大家纷纷散去,回到了自己的家里,但那份幸福和甜蜜,却久久地留在了每个人的心间。
喜欢重生50年代带着妹妹吃饱穿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