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闻舒觉得这人名字听着十分熟悉,不由得琢磨了一会儿。
龙锦华见他若有所思,于是提醒道:“这人朕向你提过,就是写《榫器治国论》的。”
闻舒顿时想起来了,龙锦华之前给他看过考卷,这人便是那个提出改进兵器构造,以提高器械制作技术来达到方便百姓的日常生活、提高军队御敌的效率的目的的考生。
闻舒仔细打量着他,只见他个子不高,面上还有些怯意,一双眼睛却十分有神,隐约还射出光来。
“你那份答卷陛下也拿给本官看过,写得着实不错。”闻舒笑着说道,“依你看,我们龙国在器械这方面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孙朷有些忐忑,偷偷看向龙锦华,打量他的脸色。这点小动作龙锦华自然看在眼里,于是说道:“说吧,朕也想听听,你对我龙国的江山社稷还有哪些见解?”
孙朷得令,在心中稍微酝酿了一下,很快便开口说道:“学生以为,我龙国现如今正处于百废待兴之时,国库不充盈,兵力短期内也无法和突厥相提并论,唯一能制胜突厥的办法,便是借助地形和用兵之计,辅以器械优势,杀突厥一个措手不及。”
说到这里,他身子变得挺拔起来,声音也更加洪亮,显然是找到自信了。
“学生的母亲是隼国人,住在东南的海边,自幼喜食一种特别的飞鸟。隼国人为了能更方便捕捉这种飞鸟,发明了一种打猎的器械,名为神臂弩(注2)。神臂弩与普通弩相似,但射程更远,力道更大,且射速极快。若能将神臂弩予以改进,用在行兵打仗上,这于我龙国而言,一定是一个极大的优势。”
龙锦华拍手称赞道:“如此甚好!只是这神臂弩究竟是何模样,与普通弩相比为何威力更大?”
孙朷显然是早有准备,他让屋外等候的太监将神臂弩呈了上来,递给龙锦华仔细瞧瞧。
龙锦华走到大殿中央,拿起神臂弩,与闻舒一同仔细打量起来。这神臂弩瞧着只是比普通弩箭稍微大了些,除此之外却看不出有何特别之处。
孙朷又说:“这弩稍微改造一下,还可以打造成射程较远的弓,倒是面对突厥的十万军队,我方既有弩手又有弓手,想必赢面会更大。”
龙锦华虽还对这神臂弩的威力没有确切的了解,但听孙朷如是说,心里还是忍不住地喜悦。
“不过,”孙朷突然支支吾吾起来,“这神臂弓比平常的弓* 更考验臂力,对制作弓身和弓弦的材质也更有要求……”
闻舒说道:“孙朷,若此事交由你负责,你有信心能将此事办好吗?”
孙朷一愣,脸上一阵惶恐,他犹豫了一会儿,见龙锦华也正盯着他,于是跪下磕头道:“学生谢闻相信任,此事若交给学生负责,学生必定竭尽全力,不辜负陛下和闻相的期望!”
闻舒满意地点点头,转而带着询问的眼神看向龙锦华。这下达命令的事儿,自然得龙锦华来做。
“如此也好,只是工部现在没有合适的职位。”龙锦华斟酌了一下,“不如这样,朕可以给你一道命令,你先去工部全权负责神臂弩的制作,事成之后,若真立下大功,朕可借此提拔你为工部侍郎。”
孙朷大喜过望,没想过这天大的好机会竟突然落到自己头上。他又朝龙锦华磕了三个响头,说道:“学生谢皇上隆恩,谢闻相信任!”
闻舒笑着上前将他扶起,说道:“起来吧,只要此事做好,你就是我们龙国百姓的恩人,陛下不会亏待你的。”
接着,闻舒又看向武生那边,问道:“你们谁先说?”
晴珠作揖上前,朝闻舒二人说道:“陛下、闻相,臣女仲晴珠,得陛下和闻相垂怜,得了机会参加武科举,托陛下鸿福,幸然得了头筹。”
闻舒面上笑意变得更深了,说道:“甚好,郡主果真巾帼不让须眉,着实没让陛下失望啊,仲将军若泉下有知,想必也会十分高兴。”
龙锦华也说:“仲辉将军为龙国洒尽热血,其女也是将才,是朕亏欠你们太多。”
晴珠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因此挑起伤感之事,她回道:“陛下,家父乃是为国捐躯,杀死家父的是突厥人,臣女如今参加武科举,为的就是将来能行兵打仗,面对突厥,为家父报仇。陛下和闻相不必伤心。”
“好,好!”闻舒赞叹道,“郡主心胸宽广,又有宏图远志,想必将来一定能大展宏图。”
说完,闻舒目光一转,看见站在晴珠身后的钟不离。
他一直低着头,似乎在等闻舒问话。
“你的功夫本官见过,确实了得。对于未来,你有何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