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问道。
“倒是不曾知晓。”
钟不离长叹一口气,说道:“这李璟便是我父亲收留的一名部下,原本也是赵国刺客,待我父亲逃到龙国之后,他也随我父亲一并过来了。”
晴珠沉默不语,静静聆听钟不离的讲述。
“他功夫着实高强,原本我怕他会伤着你,早早就叮嘱他一定要点到为止。没想到郡主的武功更是技高一筹,今日我瞧着,他并没有手下留情,反倒是真地输得心服口服。”
原以为钟不离会说些什么有用的消息,结果又是一些恭维的话语,晴珠不由得冷哼一声。
“你这嘴皮子功夫确实了不得。油嘴滑舌,倒显得你心术不正。”
钟不离赶紧解释道:“在下诚心实意,怎的是油嘴滑舌?若郡主不爱听,在下往后不讲便是。我只想让郡主知道,我和这李璟往后只会站在郡主这边。”
晴珠又怀疑地看了他一眼,不明白他的用意。如今将军府的势力已经大不如从前,他若要攀权结贵,她并不是很好的人选。
不过她对钟不离了解并不深,因而他所说的话,她也无需太放在心上便是。
第60章 风云再起 晴珠率军迎战突厥
事情逐渐走向正轨, 龙锦华身上的担子也轻了一些。此后一段时日,龙国也渐渐走向了祥和宁静的氛围。
自再次开设文武科举之后,朝中的气氛悄然发生变化。一些家境并不殷实的书生得此机会进入朝堂, 开始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龙锦华也有意安排他们担任朝中重要职务, 逐渐替代那些只拿俸禄、不干实事的世家门阀。这股风倒让一些还在观望的官员感受到了危机,逐渐参与到朝政中来, 试图博取龙锦华的信任,借此保住自己的乌纱帽。
沈谭明自父亲沈丘宜去世后,曾一度沉浸在痛苦与失落之中,几乎难以自拔。但近日来,他心境又渐渐清明,明白龙国现如今正是用人之际, 他实在不应该再继续抑郁寡欢, 必须得为陛下分忧了。尤其见这段时日闻舒忙上忙下, 辅佐龙锦华带领龙国逐渐走向繁荣,他不由得感受到了危机。既然子秋正如此努力地为国效力,他又怎能袖手旁观?
于是, 他终于打起精神, 立志替父亲完成未竟的事业。
朝堂之事繁杂,即使有闻舒在一旁辅佐, 龙锦华难免偶尔还是感到心力交瘁, 而沈谭明的出现恰逢其时。作为沈丘宜唯一的嫡子,他自幼得其亲自教导, 因此不但通晓政务,还熟知国法,许多让龙锦华感到困扰的事情他都能够很好解决,一来二去, 龙锦华也就更加信任他了。
这本也是闻舒乐见的,沈谭明的人品才华他信得过,自己虽然成为了当朝唯一的丞相,但许多事情仅靠他和龙锦华二人是难以完成的,若沈谭明能借此机会为龙锦华分忧解难,日后提拔他到自己如今的位置,到时候他也好全身而退,继续守好自己的闻家基业。
与此同时,远在兵营之中的晴珠也正面临着完全不同的挑战。
自从龙锦华派她在兵营刻苦训练之后,她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冷静果敢的性格,在军中稳扎稳打,逐步树立了威信。然而,军中这些人对她或敬佩,或尊重,却始终缺乏对将领应有的信任。她心中也十分明白,若不能在战场上实战一番,凭借军功建立威望,在大家眼里,她始终只是威武大将军仲辉的女儿,虽功夫了得,但仍然只是一介女流。因此,她也在期盼一场能够真正证明自己能力的战斗。
只有立下战功,她才能彻底打破那些束缚她发展的枷锁,成为真正的将军。
时间也在龙国的稳健运转下飞快流逝。
这一日,龙锦华照旧留闻舒在皇宫用膳,俩人总是借着这个时间一同讨论国事。殿内烛火摇曳,映照在两人沉稳的面容上。龙锦华一边用膳,一边低头批阅着堆积如山的奏折。闻舒则坐在一旁,低眉算着账册,仔细检查马匹购买一事是否出现纰漏。
“这马匹一事已差不多推进完毕,只等最后一批从卫国边境运送过来。”闻舒放下手中的账册,温和地开口道。
“嗯?”龙锦华抬起头,神情略显放松,“那一批马匹终于到位了吗?”
“是的,经过一番交涉,这最后一批,也是最优质的一批战马,终于要运送到位了。”闻舒长舒一口气,“如此一来,只需再花上一些时日训练这些战马,龙国大军也算初步建立起来了。”
“你又为我解决了大麻烦,若没有这些马匹,边疆的防线必定难以支撑。”龙锦华的语气中透着一丝舒缓,“子秋受累了。”
闻舒微微一笑,给龙锦华碗中夹了几道菜:“你也受累了。”
二人正谈得高兴,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