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衣钵。”
虽然此事大家早已心照不宣,但听到尹兆伦的话,朝中仍旧掀起一片议论。
不一会儿,殿中便有官员上前,劝诫陛下莫要采纳尹兆伦的提议。言语之中仍旧是那些迂腐之辞,话里话外直指晴珠的女子之身。
“看来诸位卿对尹将军所言颇有反对。”龙锦华面色不悦,他先让尹兆伦起来,然后说道,“不知依你们看,除了郡主,朝中还有何人能接替龙国大将军王的位置* ?”
百官面面相觑,一时之间无法推举人选。此次胜利,晴珠战功最赫,众人心知肚明。武将自当论功行赏,此时举荐任何人,军功都不会比得上晴珠,因此反对归反对,众人却拿不出任何结果来。
眼见众人不答,龙锦华准备下达命令,采纳尹兆伦的建议。就在这时,朝中竟有几名陌生官员站了出来,朝龙锦华说道:“陛下,前些日子京城沦陷,是闻相力挽狂澜,救百姓于水火之中。若论军功,闻相大人可不比郡主差,下官愿推举闻相兼任大将军王的爵位,保佑我龙国安宁。”
此话一出,朝中又再次掀起波澜。
闻舒位居宰相之位,已经是百官之首,仕族之长。若再兼任威武大将军王的爵位,便能号召三军,直达权力顶端。
此提议颇有动摇龙锦华天子之威的嫌疑,不可谓不危险。若龙锦华本就忌惮闻舒,刚才这番言论便是要将他推到风口浪尖。
果然平静之下必有阴谋。闻舒眯了眯眼,看着朝中遵此提议的官员,隐隐生出一丝杀意。
正奇怪战乱之时,那些躲在暗处的“他们”去哪儿了?原来在这里等着呢。
“此提议危险异常,颇有挑拨离间之嫌疑,背后意图更是妄想动摇我龙国根基。”闻舒夸大其词,顿时也向朝中百官表演起来,“陛下,这些人心术不正,不怀好意,若放任不管,朝廷必将大乱,请陛下务必治他们一个大逆不道之罪。”
龙锦华心领神会:“看来朝中仍有鼠患,竟试图调拨朕与闻相之间的关系。”
沈谭明登时上前,说道:“陛下,闻相位于百官之首,是龙国仕族之榜样,肩上之责已十分沉重。依臣看,晴珠郡主虽是女子,但巾帼不让须眉,善用兵法,用兵如神,确实是接任大将军王的最佳人选。”
“诸位爱卿可否认同?”龙锦华给了沈谭明一个赞赏的眼神,继续向朝中百官问道。
那些反对的官员还欲再说些什么,龙锦华直接叫禁卫军将他们押了下去,甚至不给他们任何发言的机会。
如今龙国权力已经完全集中在龙锦华一人手中,过去那般文武割据的景象不会再有,仲辉、姚文清、沈丘宜的相继离世,让朝中错综复杂的关系得以大清洗。现在,朝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闻相,又与龙锦华站在同一战线,因此,整个前朝,龙锦华下达命令可以无需顾及任何人。
原以为册封晴珠为大将军王的事情只是在百官面前走个过场,却没想到,这偌大的前朝,还是混进了“他们”的势力。
将那几人押下去之后,龙锦华并不急着惩治他们,而是将他们关押在天牢之中,准备从他们口中探出一些消息。
见此情况,朝中自然再无异议。
百官登时齐齐躬身道:“陛下英明。”
随后,龙锦华又册封尹兆伦为二品龙骑大将军,辅佐晴珠处理军中事宜。册封钟不离为英勇大将军,居从三品,加封子爵爵位。
早朝就在这一片奇怪氛围下结束了,龙锦华还欲于今晚在宫中设宴,邀请百官前来,共同庆贺龙国此番胜利之喜。
待退朝之后,龙锦华又将闻舒留了下来,拉着他来到寝殿。两人浓情蜜意地胶着一番后,龙锦华依旧不放他走,非要他陪着一起批阅奏折。
近日来,百官中偶尔有一些折子呈上,内容几乎大同小异,都是劝龙锦华纳妃生子。
龙锦华早就将这些折子处理干净,不让它们碍闻舒的眼。但不知怎的,今日却还有几份折子成了漏网之鱼,竟直直地呈现在闻舒眼前。
见此情况,龙锦华心中大骇,顿时将其抢了过来,撕了个一干二净。
“言语如流水般难以斩断,你就算将这些折子撕了,未来还是会有更多的折子呈上来。”闻舒并不恼,相反,他早就料到朝中百官会急不可耐地催促龙锦华选妃。
新皇登基,如今皇位已经坐稳,朝中官员自然不会放过攀权附贵的机会。若自己介绍的美人能得龙锦华青睐,入宫选为妃子,自己在前朝的地位必然大大提升。
“子秋,你要信我,我定不会做出这般负心之事。”
闻舒笑了笑,说道:“我自然相信你,你不必如此紧张。”
龙锦华顿时松了一口气,但还是不忿道:“这些官员也着实可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