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国大长公主她也做够了,“这一次,孙女要做帝王。北魏有临朝太后,我大楚难道不能有女帝吗?”
太后怔怔望着她,像是第一次认识她似的,久久没有开口。
弄玉亦望着她,没有半分退缩,一字一顿道:“难道皇祖母,不想在朝堂上指点江山?不想像胡太后一般,得天下人敬畏吗?还是说……皇祖母宁愿这样眼睁睁看着崔氏一族败落下去,再无翻身之日?”
太后面上不惊,眼底却剧烈地翻涌着,半晌,她缓缓闭上了眼睛,手中快速捻动着佛珠,低声念着“阿弥陀佛”。
弄玉紧抿着唇,抬眸看向若云。
若云眼眸中有种她看不懂的情绪,像是悲悯,又像是别的。
突然,太后猝然睁眼,目光陡然锋利起来,她一把将佛珠掷在地上,道:“哀家随你回去。”
弄玉喜出望外,道:“皇祖母!”
太后抚着她的脸庞,失神一笑,道:“哀家做不到的事,若你能做到,也是好的。”
*
太后款款站起身来,望着窗外迷蒙的天色,那薄薄的夜色映在她眼中,眼底也一样迷蒙。
院子里只点缀似的点了一盏灯笼,遥遥挂在风里,不住地摇曳着。
弄玉望着她的背影,仿佛也明白了她在坚韧外表下的嗟叹。
当初,崔氏一族风头正盛,为夺帝位,彼时还是太子的先帝迎娶了崔氏嫡女,也因此得到崔氏支持,坐稳了太子之位。
先帝即位之后,迅速培植自己的亲信,甚至开始有意识地打压崔氏的势力。他待皇后崔氏倒是始终如一,哪怕她未曾生下自己的孩子,也得以抚养妃嫔所生的皇子。
后来,崔皇后养大的孩子做了皇帝,崔皇后也变成了太后。虽不是亲生,但对她也还算敬重孝顺,却不肯扶持崔氏半分,反而培植起萧氏的势力,如今,又开始打压萧氏扶持谢氏,左右这朝堂之上,都再没有崔氏的立足之地。
渐渐地,崔氏一族却再不复当年的荣耀,从世族之首沦落为要仰人鼻息才能勉强维持世族的体面。
于为皇室操劳了一辈子的崔太后而言,到底是意难平吧?
“那个人……是谁?”太后陡然问道。
弄玉站起身来,走到她身侧,道:“他是季风。”
“季风?”太后蹙了眉,道:“陇西季氏的人。”
“是,他是季敢的孙子,季望的儿子。也是季氏一族惟一活下来的人。”弄玉眼眸微沉。
“你喜欢他?”太后挑眉。
“不。”弄玉答得干脆。
太后默然望着他,许久,终于开口,道:“最好是这样。哀家不会过问你的决定,可哀家要警告你,你若要走这条路,便要绝情忘爱,喜欢什么男人,玩玩也就是了。若是羁于他,你这路只怕是走不远的。”
弄玉抬眸望向季风,月雾未散,他在风中立着,背脊挺得笔直,带着自战场上历练而来的凛冽气质,越发显得孤绝。他这样的人,不该囿于此处,而该在战场上。
她想着,竟有些心疼。
他似乎察觉到她在看自己,侧目看向她。
弄玉直视着他的眼睛,眉心一动,她沉了脸色,道:“皇祖母放心,孙女问心无愧。”
第12章 凤临天下(二) 你和我一样,不喜欢忍……
临近深夜,弄玉和季风才回到西厢房中。
一路皆是无话。
伯英和遣兰在院子里守着,一见到弄玉,便急急迎了上来。
遣兰忙着将披风披在弄玉身上,伯英关切道:“殿下怎么去了那么些时候?事情可成了?”
弄玉点点头,不由得看了季风一眼,道:“皇祖母已答应了,明日便动身随我一道回京。”
遣兰面露喜色,道:“果然有殿下在,没有办不成的事。”
伯英有些诧异,道:“这么急?”
弄玉低声道:“陈持盈的及笄礼就在眼前了。”
遣兰道:“依着奴婢说,殿下原该误了那什么劳什子的及笄礼,让谢贵妃和宣德公主没脸才好呢。”
伯英道:“不许胡说!”
遣兰赶忙住了口,道:“是。”
弄玉抬眸看向她,道:“脸面这样的东西,原也不是靠旁人给的。本宫能给她们脸面,自然也能驳了这脸面。”
季风听着,不觉看向她,他将她的神情收入眼中,眸色稍黯,却没开口。
伯英微微蹙了蹙眉,道:“奴婢明白了。”
她言罢,便带着遣兰一道下去收拾了。
弄玉这才看向季风,指着季敏所在的房间,道:“那里烛火还亮着,她定然还没睡。你去瞧瞧她罢。”
季风微微颔首,刚要动身,又听得她道:“本宫随你一道去。”
季风脚下一顿,不明就里地看着她,却终归没说什么,只习惯性地跟在她身后,朝着季敏的房间走去。
*
季敏受了伤,白日里养足了精神,此时倒是一点睡意也无了。听得有人走过来,她赶忙跳下床来,不等来人敲门,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