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玄幻 > 历史直播:我带秦皇汉武云游陵墓 > 第70章 李隆基:点兵点将,点到谁谁来做宰相嘻嘻!

【归根究底,其实还是在于权力的争夺。】

【姚崇此人有才干是不假,但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喜欢拉帮结派搞小团体。】

【和自己不对付的就排挤出去,亲信就大力培育谋好处。】

明朝,朱元璋冷哼一声。

宰相结党营私岂不是在挑战皇权?

什么都交由你这个宰相做主决定了,我这个皇帝还当不当了!

胡惟庸,这也怪不得朕,宰相的存在本就是多此一举!

【最要命的是姚崇手下的亲信贪污受贿被李隆基查出来了,姚崇还要梗着脖子叫板。】

【即使李隆基再信任姚崇,也不能任由他的势力再次发展下去了。】

【不然要不了多久,他这个皇帝就真成吉祥物了!】

姚崇卧于病榻之上,幽幽叹息一声。

若是他这个领头人不维护手下,谁还会愿意跟着他呢?

时也命也,自己这个多谋善断的宰相不再符合陛下的需求,自然也应该功成身退了!

好在,如今自己虽致仕陛下却还是以礼相待,善终就好,善终就好!

【而且姚崇乃百官之首,他都拉帮结派,下面的人肯定也是有样学样。】

【这显然不符合李隆基的预期,所以换宰相势在必行。】

【在开元年间最有名的四个丞相,除了姚崇外还有一个人此时正在朝中。】

武周,武则天摇摇头。

姚崇此人灵活善变通,登基初期政局动荡,国内大灾小祸不断,需要这样一个人来主管政事。

可国家安定之后,姚崇的小心思就让他变得不适合起来。

此时更加需要的是一个恪守制度,明法守成之人。

【于是,李隆基就将目光投向了当时的刑部尚书宋璟。】

【宋璟此人向来以铁面无私,执法严明着称,对于李隆基来说正合心意。】

【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宋璟任相后以择人为务,赏罚严明,官场风气肃然一清。】

李隆基撇撇嘴,宋璟就是个倔老头!

自己这个皇帝的面子他都不给,下面的人自然也不敢放肆。

虽然说话难听了些,但终究还是一心为国的!

李世民心中满意,自己这个曾孙子还是不错的!

能够选贤任能,有识人之明,颇有明君之相!

【宋璟任宰相十余年,不过奈何年纪本身也不小了。】

【实在是没法为他老李家再发光发热了,再三请求告老还乡。】

【李隆基也不能真让快七十的老人家在岗位上干到死,只能同意了。】

唐朝,苏味道与杜审言举杯共饮,不由感叹:“宋璟,真王佐才也!”

此时还在并州的张说心思浮动,自己得罪了姚崇一度遭贬。

后来多亏故人相助才得以升迁,如今并州有再起战乱的趋势。

如果自己能立下大功,来日姚宋二人致仕,正是自己回朝的好时机!

【那宋璟走了,李隆基还是要再次物色人选的。】

【恰逢此时,并州生乱,曾在开元初年被贬至此处的张说因平叛立下大功。】

【这个曾经两度担任过宰相的能臣一下子走入了李隆基的视线。】

噢?又是老熟人?

武则天眉头一挑,朕想想,似是个七品小官。

看来我这朝中也是卧虎藏龙啊!

【张说虽是文臣但也算是个儒将,而且不同于宋璟,这位由于经历坎坷练就了察言观色的好本事。】

【要不说人家会来事呢,先是并州巡幸一通马屁拍到李隆基心巴上,成功调回了长安。】

【又是提议李隆基封禅泰山,直接美美获得领导赏识,坐上了右相之位。】

李隆基摇摇头,这个张说就是脾气过于暴躁,得罪的人太多。

自己又确实有过失,步步紧逼,人家宇文融能不反击吗?

【可惜吧张说此人脾气大,经常呵斥谩骂同僚,打压异己。】

【御史中丞宇文融和张说非常不合,几个人彼此攻击,闹得不得安宁。】

【后来宇文融联合李林甫,崔隐甫等人弹劾张说,俗话说打铁尚需自身硬。】

【奈何张说被告的罪状大都属实,在对方的不断攻击下,李隆基接连罢免了他的官职。】

【不过念在张说对国家的功绩,李隆基并没有严厉处罚,最后也算善终了。】

听到这里张九龄不由扼腕叹息,宰相对我曾有提携之恩。

只是昔日我多次劝阻提醒,却没能让他生出防备之心,果然遭此大祸。

【而此时距离李隆基登基已经将近20余年,大唐也如同他最开始的目标一样。】

【一步步走上了鼎盛时期,国力空前强盛,出现了“三年一上记,万国趋河洛”的繁荣之景。】

【时至天宝年间,唐朝的人口达到了约8000万人。】

此话一出,前朝的帝王纷纷坐不住了。

嬴政眼睛一亮,如此多的人口,若是在我大秦就好了!

朕建设天下的速度也会快上许多!

刘彻:眼馋了!

8000万啊,小小匈奴朕还不直接拿下!

李世民难掩心中激动,底下的大臣们也是被这个数字惊得说不出话。

要知道如今大唐的人口至多不过2000万,竟然在短短百年间增长至此!

李世民热泪盈眶,如此才好,如此天下才安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啊!

李隆基也是心中自豪,这都是朕努力治理的结果啊!

身旁的高力士也是面带笑容,与有荣焉。

【如此盛世除了前人积累之外,自然也离不开李隆基的努力。】

【不过巧了,李隆基也是这么认为的。】

【自己已经为大唐努力了这么多年,如今盛世已成,朕也应该好好放松了!】

李世民:啊?不是,是这个思路吗?

难道不应该更加努力,再创辉煌吗?

李隆基(心虚):朕已经创造了辉煌啊!

【面对李隆基逐渐出现的奢靡享乐的心态,所幸此时朝中还有人能节制。】

【这个人就是开元时期最后一名贤相——张九龄。】

【张九龄年少成名,虽然仕途几经波折仍然不改初心,始终守正嫉邪,一心为公。】

李隆基点点头,与下首的张九龄会心一笑。

张九龄虽说话不识趣了些,能力风姿却是没得说。

不过,天幕也太不会说话了吧!

什么奢靡享乐,朕只不过是稍稍放松罢了!

【面对自家陛下常常直言进谏,让此时功成意满的李隆基十分不悦。】

【主要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李隆基身边还有一个与张九龄截然相反的人——李林甫。】

【处处顺着李隆基的心意说话,两相对比之下更加剧了李隆基的不满。】

李林甫微微一笑:本官那是揣度圣意,忠心耿耿!

【更糟糕的是,开元25年一件大事的发生叫君臣两人之间爆发了剧烈的冲突。】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