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玄幻 > 历史直播:我带秦皇汉武云游陵墓 > 第109章 辛弃疾:文人中最会打仗的,武将里最会写诗的人!

【起义军已经溃散,此时的辛弃疾身边仅有50名骑兵。】

【而敌方的金兵大营,却足足有着5万兵马。】

【在敌我差距如此巨大的情况下,辛弃疾并没有被吓退。】

【在众目睽睽之下,辛弃疾率兵闯进大营活捉了正在庆功饮酒的张安国。】

【并成功脱离了金兵的重重包围,扬长而去。】

唐朝,李世民也是颇感惊喜,如此年纪当得起一句年少有为了。

倒是有尉迟敬德昔日的风采!

整个朝堂谁不知道尉迟恭曾多次在万军之中杀出重围,救出陛下。

看尉迟恭笑得多开心,眼中满是欣赏。

这小子不错!

年纪轻轻就有这样的本事,未来定能大展风采,成为一代名将!

【如此惊人的表现使得辛弃疾名噪一时,被赵构任命为江阴签判,从此步入仕途。】

【可惜辛弃疾自小在北方长大,对于南宋朝廷的懦弱胆小并不清楚。】

【傻孩子还以为赵构对他的赞许,是自己能够实现抗金愿望的契机呢。】

辛弃疾:......不用说了,我知道了。

高宗陛下是完全靠不住的,当今圣上却还是雄心仍在。

虽然因北伐失利后逐渐放弃了北上的想法,但只要有这个心思就好。

【所以初出茅庐的官场新人辛弃疾,写过不少关于抗金的建议上书。】

【诸如《美芹十论》、《九议》等篇章,在当时广为传诵,深受称赞。】

【可是,朝廷的反应却并不火热,而是十分冷淡。】

【在主和派势力占据上风的朝堂,像他这样旗帜鲜明的主战派注定是要被排挤的。】

【而且,辛弃疾还是归正人。】

南宋之前的皇帝们都一脸茫然,归正人是什么?

赵匡胤眉头紧锁,大宋有叫归正的地方吗?

就算不是出身望族,只要是个有才干的,又有什么忌讳呢?

叶楚有些鄙夷:【所谓归正人,就是南宋丞相史浩首先提出的。】

【归正人就是从沦陷地区返回本朝,投归正统的人。】

【这类人往往都会受到歧视和鄙夷,包括辛弃疾、范邦彦等。】

【真的,完全不理解好吗?】

嬴政:???

这沦陷地区不是你们大宋自己搞丢的吗?

怎么好意思鄙视别人的啊?!

李世民也是大开眼界,还有这种说法。

沦陷地区的百姓生活在敌军的奴役之下,朝廷不思进取就算了。

人家百姓处于困境之中还没忘记尽忠报国,你们倒是先嫌弃起来了?!

天底下有这样的道理吗?

赵眘一惊,宰相?

史浩不仅是扶持自己登上皇位的重臣,更是为岳飞伸冤平反的重要人物!

宰相素来是主和,反对北伐,但怎么会?

史浩面对众人诧异看来的眼光,幽幽叹了一口气。

他也并非喜欢和议,只是朝中无将,如何打得起仗?

生活在北方金人统治下的人,又有多少人真的有真才实学呢?

多的是沽名钓誉之辈,借着投归正统的名声踏入仕途罢了!

【归正人对于南宋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不少前来投奔的北方豪杰因此遭受歧视,一身才干不得重用。】

【而这种对北方地区百姓的歧视,也使得北方民心渐失。】

【毕竟你们也不管人家死活,来投靠你们还要被嫌弃。】

【没彻底倒戈金朝就已经仁至义尽了!】

南宋,不少生活在北方的百姓几乎每日都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不仅每天要干非常繁重的活计,还要面临着随时会到来的生命危险。

如今听见天幕的话,不少人目露怨恨。

什么朝廷,什么官家,压根就不在乎他们这些平头百姓的死活。

连辛弃疾这样的人才都要受到歧视,他们呢?

真的能够回到从前的日子吗?

【辛弃疾也是如此,朝廷既看不起人家归正人的身份。】

【又看中了人家表现出来的才干。】

【仗是打不了一点,就派人家去治理地方。】

【从江西到湖北,又从湖北到湖南,辗转多地。】

【简单来说,辛弃疾就是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小辛弃疾有些不平,自己是靠着军功才得以入仕。

这些人却偏偏不给自己打仗的机会,只叫他做个治理地方的文官。

祖父辛赞眼中全是悲伤,摸了摸他的头。

“是祖父入仕金朝,才叫你的身份被朝廷所猜忌了。”

小辛弃疾立马抬头反驳:“才不是!这什么归正人本就是无稽之谈!”

“祖父是为了保全族众才选择委身的!”

辛赞无奈苦笑,傻孩子,人家哪里会问这么多缘由呢。

只是苦了自家孙子,只怕是一生壮志未酬了。

【人家好好的武将愣是被逼成了词坛巨擘,你说滑不滑稽?】

【可能年少的辛弃疾也没有想到,昔日战场首秀竟然也是最后的战场荣光。】

【一身热血却报国无门,只能寄情于诗词创作中去。】

宋朝,苏轼倒是十分感同身受。

一个武将,还是极具天赋的那种,却迫不得已做了个文官。

就像自己一样,明明有报国之心,却在党争中飘浮不定。

只能将所思所想寄托在词作中了。

【纵览辛弃疾一生的作品,大部分总是带着壮志未酬的感伤。】

【幼时,祖父为他取名弃疾,就是希望他能如同昔日冠军侯霍去病一样。】

【立志抗金复国,成为战场上浴血厮杀的将军。】

汉朝,霍去病一默,心中惋惜极了。

这样一个人才,就这么白白蹉跎了。

“文人中最会打仗的,武将里最会写诗的”,初听此话以为是夸奖。

如今才明白,这代表着辛弃疾一生的遗憾。

【还记得曾在语文书上背过的《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叶楚有些感伤:【以前学习的时候还不懂得辛弃疾隐藏在词中的悲伤与怀念。】

【如今才懂得,这一份夙愿难平的悲伤感慨。】

辛弃疾深吸一口气,面对挚友担心的目光,却意外的笑了笑。

“如今天幕透露未来,无论是陛下还是我,都有了可以奋力一搏的机会。”

“重来一次,焉知我辛弃疾不能成为如同冠军侯一般的武将呢?”

“明日,我便递奏疏,上京去!”

赵眘也是这样想的,历史上的那个他在日复一日的磋磨中选择了放弃。

可是如今他还年轻,有了天幕预知,他一定能走出不一样的结局!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