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玄幻 > 历史直播:我带秦皇汉武云游陵墓 > 第10章 太子继位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讲述这场着名战役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故事背景,比如朱允炆是如何登上帝位的,朱棣又是为何造反。】

叶楚在故宫边走边讲:【这一切都要从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标病逝说起。】

洪武年,毕竟是事关皇位更替的大事,众臣齐聚议事殿,没想到叶楚上来就是一句诛心之言。

吓得跪了一地,毕竟谁不知道太子殿下是陛下的心头宝?

朱元璋更是直接踉跄几步,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标儿怎么会病逝?!洪武二十五年,那岂不是已经时日无多!

想到此处,朱元璋喝令:“太医!快传太医!”

并且一把拉住尚且处于震惊的朱标上下打量:“标儿啊,你身体可有不适之处?一定要和爹爹说啊!”

任谁听见自己去世的消息都难以保持镇定,对上自家老父亲担忧的询问以及四弟关切的眼神。

朱标渐渐缓过神来,有些哭笑不得。

“我没事,儿臣并未察觉出身体有何异常。”

马皇后领着太医急急忙忙的赶到了,“速速给太子诊脉!”

太医一刻也不敢耽搁,仔细的查探了太子脉象,询问了一些相关问题。

擦了擦额角的汗,回道:“禀陛下和娘娘,太子殿下目前身体康健,不过多有疲累,需要注重调养休息。”

朱元璋松了一口气,旋即眼神一厉,难不成是有奸人暗下毒手?

【懿文太子朱标被大家戏称为历史上地位最稳固的太子,作为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嫡长子,自幼被寄予厚望。】

叶楚微微笑着说:【由于朱元璋不加掩饰的偏爱,其他皇子也知道自己是不可能登上皇位的,故而十分安分。】

【此处手动艾特我们的倒霉对照组——李承乾和胤礽。】

贞观,李世民一惊,这是什么意思?难不成承乾的太子之位出了什么变故?

李承乾也是脸色一白,心里暗暗打鼓,难不成阿耶最后真废了我另立了李泰!!

李泰心中一喜,我就知道阿耶是最疼爱我的,看来最后还是我继承了皇位哈哈哈!

李治:嗯嗯嗯?勿cue,还没出生呢。

清朝,御书房里的空气几乎结了冰,康熙不发一声坐于桌案前,打量着下方的暗流涌动。

胤礽嘲讽一笑,自己这个太子挡了皇阿玛的路,劳累他费心费力的给自己扶持对手,先是老大,再是老八。漠然垂下眼眸,心中只觉得厌烦无趣极了。

大阿哥一脸喜色都难以掩饰,反而是他身后的老八恭谨垂头,实则暗暗思量,这意思是太子之位还是被废了?真是意外之喜!

胤禛淡定的端起茶抿了一口,一个两个的蠢货真是急不可耐!局势尚不清晰,还是要暂避锋芒的好。

叶楚当然不知道自己的一句话引起了唐朝和清朝的暗流涌动。

【当然朱标本人也是十分优秀,师从宋濂,饱读诗书,性格宽厚,十分具有长兄风范,常常为弟弟们的过错求情,风评极好。】

【可惜在洪武二十五年视察陕西回来后,不慎感染风寒病逝。】

朱元璋:知道了,知道了,这陕西是万万不能叫我家标儿去了!

【唉,我们朱八八心里苦啊!自洪武十五年马皇后去世后,最爱的儿子也先一步离他而去。】

【更糟糕的是朱标的嫡长子,大明的嫡长孙朱雄英也在十年前病逝了。】

【因此大明的皇位继承问题也成了朱元璋必须要重新考虑的事情。】

洪武年,朱元璋几乎要被这一连串的噩耗打击的站不住了,眼眶瞬间红了,看向身旁的马皇后,一时间太过悲痛竟然说不出话:“妹子...”

马皇后也是一怔,拍了拍朱元璋的手,轻声叹了一口气。

没想到自己还是先一步离他而去了,标儿和雄英竟也遭遇不测,独留重八一人承受失去至亲的痛苦。

永乐年,已经登基数年的朱棣也面露怀念之色,大哥,不知道你是否会责怪我呢?

可是建文小儿欺人太甚,我朱棣从未后悔过举兵靖难!

【朱元璋曾在《皇明祖训》中写过“务以嫡临君位”,也就是说一定要让嫡子继承皇位。】

【当长子和长孙相继离世之后,朱允炆自然成为了继承人的有力人选。】

【其实老朱选择朱允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朱允炆从小就聪明好学,极其孝顺,父亲朱标离世后过度哀伤而消瘦,朱元璋还安慰他要顾惜身体。

【而且朱允炆也继承了朱标仁厚宽慈的性子,对朱八八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宛宛类卿?】

洪武年,朱元璋这边手忙脚乱的给皇后太子检查完身体后,也暂缓心绪继续聆听天幕解说。

听到朱允炆的表现,朱元璋颇为欣慰,这孩子听着是个好的,与标儿如出一辙。

其他皇子:???

永乐帝朱棣:哼!装模作样!

【于是同年九月,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正式成为了大明帝国的继承人。】

叶楚话音一转:【然而朱允炆年纪尚小,羽翼尚未丰满,不似朱标能够镇住朝中的开国功臣。】

【为了更好的肃清朝堂蠹虫,也为了给好孙子铺路,一场自上而下的清洗开始了。】

【震惊朝野的蓝玉谋反案发生了,株连无数勋贵侯爵,朝中重臣,仅列入《逆臣录》中的就有两万五千人。】

【经过几次党狱,明初的功臣大量被杀,这也为靖难之役的失利埋下了祸根。】

洪武年,朱元璋眼神一狠。

蓝玉已经跪下请罪,连声喊冤,殿中一片肃穆,大臣们都战战兢兢的伏倒在地,生怕点到自己。

这可是名副其实的阎王点名啊!

朱元璋没出声,自己晚年清洗朝堂也有为太孙铺路的意思,这其中有没有隐情自己现在也不知。

谋逆?他们也敢!

还是先把人关押起来,叫锦衣卫去查探一番,顺便给朝中这些酒囊饭袋一个警告。

朱元璋冷哼一声:“先把蓝玉下狱审查,其余人暂不追究,不过朕要提醒你们,把自己的爪子管好了,否则别怪朕不留情面!”

【那很多观众就要疑惑了,第一是正统继承人,第二有朱元璋铺平道路,第三坐拥百万大军,朱允炆到底是怎么把皇位搞丢的?】

【而且大家可以猜猜朱棣作为历史上唯一造反成功的藩王,起兵之初兵力有多少吗?】

各朝各代,心里蠢蠢欲动的藩王被浇了个透心凉:唯一成功的藩王?那本王呢?

贞观年间,李世民也和大臣们津津有味地探讨起来。

尉迟恭说道:“若要战胜拥有百万大军的朝廷,起码也得有数十万兵力吧?”

李世民点点头,“药师认为呢?”

李靖迟疑着开口:“若是人数太少,要想谋反成功难度太大。但听楚楚姑娘的意思,恐怕这个藩王朱棣手里并没有多少兵。”

李世民心中也是如此思虑:“先前楚楚姑娘曾提到朱棣有封狼居胥的实力,只怕自身在军事上也是天赋异禀啊!”

洪武年间,大臣们也是暗自议论。

朱元璋是知道自己的,老四坐镇边疆就算有本事抽调所有兵力,对于百万军队而言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并且允炆是我老朱钦定的继承人,恐怕地方军队也不会配合老四造反,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