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玄幻 > 历史直播:我带秦皇汉武云游陵墓 > 第134章 内阁:宰相废了,好像又没废?

【文官们能同意吗?皇帝这不是打我们的脸吗?】

【于是一些官员反复上书救援被贬的几个人,逼得朱见深不得不更改旨意。】

【把几个人从偏远之地调到了应天府去,虽然还是没有给很高的官职。】

【但这何尝不是一种妥协呢?】

正德年间,要朱厚照来说,这就叫憋屈!

一国天子时时刻刻都要被文官打着劝谏的名义,实际上却是被辖制了权力。

东汉末年,曹操意外嗅到了一丝熟悉的味道。

咦,这手段不就是玩舆论战吗?

咳咳,想当年他通过撰写文章,发表演讲等方式,展示了自己势必要革清弊病,匡扶大汉的决心。

这妥妥的正面形象啊,为他赢得了不少赞誉和支持呢!

【说到底,这就是文官们依靠手中纸笔和口中言论,依靠舆论制衡皇帝的手段之一。】

【但凡你是个注意名声,在乎脸面的皇帝,那多多少少都得有所顾忌吧?】

【当然,皇帝要是铁了心要享受,文官也没办法。】

【那为什么我们还是说明朝文官集团的权势很大呢?】

宋朝,赵煦冷哼了一声,还能为什么?

皇帝玩乐就玩乐,大不了就是多花点钱供着就行。

只要不触及到他们的核心利益,也没什么大不了。

也正因如此,历朝历代的改革才会如此难以施行,除非是真正大权在握的皇帝,又有几个人的改革是成功的呢?

大多数只是隔靴搔痒罢了!

【明初之时,朱元璋为了集中皇权,废除了宰相制。】

【老朱他精力旺盛,每天宵衣旰食的干活,拼命处理朝政,尽管如此也有力有不逮的时候。】

【自然也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这么好的精力,每天两眼一睁就是干。】

【所以,内阁制度由此应运而生。】

唐朝,李世民双眼一亮,废除宰相制?

自古以来,宰相作为臣子的权力之巅,对皇权来说也是一道沉重的枷锁。

但正如天幕所说,宰相的权力也是来源于仅凭皇帝一个人无法处理天下的政务,分权是必然的。

这内阁制度,应当就是对此的解决办法,有点意思。

永乐年间,朱棣一下子就联想到了自己所设立的文渊阁。

不过,文渊阁只算是他的私人机构,也没有官署,更别说对朝廷里的各部衙门有什么权力了。

【永乐年间,刚开始的内阁并没有设置官署,充其量只能算作帮皇帝处理政事的私人秘书机构罢了。】

【选入内阁当值的也多是一些负责编修,检讨和讲读的文官。】

【直到仁宣时期,诸如六部尚书之类的文官开始进入内阁,内阁的权力开始加重,也出现了一套更加完整的政务处理流程。】

【通俗点说就是,阁臣们先给奏章草拟个处理建议,拿给大老板看。】

【老板说没问题后,下面的监察机关六科再确认一遍就ok了。】

【相当于秘书汇总整理,连方案都想好了,皇帝只需要点头yes,摇头no。】

【至此,内阁拥有了替皇帝起草诏令,批复奏章的票拟权。】

秦朝,李斯心中玩味,挑了挑眉头。

票拟权?

这不是变相的赋予了内阁一部分的皇权吗?

由内阁呈上草拟好的奏章,哪些奏章是有价值的,哪些奏章可以不给皇上看,其中的名堂大着呢!

说是废除了宰相制,这内阁在某种程度上又与宰相何异呢?

若是帝王无能势弱,那内阁甚至集权的程度也许更在宰相之上!

张居正:嘿嘿,正是在下!

【发展到明朝中后期,内阁有了完整的官职选任,其中大学士主持阁务者称首辅,其余的人则称次辅、群辅。】

【甚至到万历年间,张居正主持内阁之时,实质上已经与英国的首相无异了。】

【也因此,总是被大家戏称为明摄宗。】

永乐年间,朱棣虽然不知道英国首相是什么,摄之一字就已经足以说明了。

岂不是相当于大明的摄政王?

【内阁表面上没有直接管辖六部的权力,似乎只是帮助皇帝集中权力而已。】

【但别忘了,我们前面说过,皇帝批复的旨意要到六科校对通过后,才能下发。】

【那要是人家不通过呢?就可以直接驳回皇帝的旨意!】

【比如万历帝试图立郑贵妃的儿子做太子,结果屡屡被内阁被驳回,就是不同意。】

朱元璋:宰相废了,好像又没废。

【而内阁的壮大势必会威胁到皇权的集中,也因此明朝的宦官势力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这也是为什么宦官总是和文官集团做斗争的原因,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和皇帝一伙儿的呀!】

【不过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宦官集团与内阁之间的关系也是复杂多变的。】

【前面我们说到内阁具有票拟权,巧了,宦官手里有的则是批红权。】

好好好,朱元璋气乐了。

一个票拟,一个批红,那你还当皇帝干嘛呢?!

他老朱恨不得天下奏章都一个个细细过目,他们倒好一个给的比一个大方!

虽说宦官和文臣的立场是对立的,但也不是没有联合的可能啊!

到时候一个拟好建议,一个直接批了,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直接跳过皇帝!

【无非就是东风压倒西风,或是西风压倒东风,再或者相互合作。】

【但对于皇帝来说,这无疑会大大掣肘他所拥有的权力。】

【朱见深搞了一个传奉官制度,绕开了文臣集团所主导的吏部铨选等正常程序,直接任命官职。】

【这无疑是破坏了皇帝与文官集团之间的平衡。】

【我们大家都是搞科举辛苦考中的官,凭什么这些人可以直接做官?】

【还要从我们的饭碗里抢饭!】

宋朝,赵匡胤心中有所猜测。

没有了世家,科举做官也为士大夫们塑造了身份的认同感,和共同的道德价值观念。

在面对威胁的时候,这些人会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抗衡皇权带来的威胁。

【所以,当文官集团的利益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们会不会采取极端的措施去维护,我们也是不得而知的。】

叶楚本想接着说说后面的几个人,一不小心瞟到上面的钟表,才发现已经快到下班时间了!

趁最后一点时间带观众们去看看库房里的那件东西吧!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