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玄幻 > 历史直播:我带秦皇汉武云游陵墓 > 第156章 万历:我不!我不!我偏不!

【提起万历,当然绕不开着名的万历三大征啦!】

【所谓三大征,指的是万历年间发生的宁夏之役、朝鲜之役和播州之役。】

【这三场战争都以明朝获得最终的胜利作为结尾,而其中大明付出的财政消耗也是巨大的。】

【但这三场战争都是不得不打的战役,总不能坐视人家分裂大明吧?】

什么时候会出现这种战乱四起的状况?

众人心里都明白,那就是朝廷对于边疆地区的掌控开始变弱。

弱肉强食的道理对于四周的夷族来说,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天性。

依赖变法获得的财富,还能够支撑几次这样的出征呢?

【万历三大征对于明朝的财政消耗是巨大的,但并不是一击致命的。】

【毕竟从三大征结束到萨尔浒之战失败,中间有近乎19年的时间恢复。】

【有损耗是必然的,但还没有到要动摇过本的地步。】

【真正致命的是,无论是万历还是内阁都没有从这几次战役中吸取教训。】

【毕竟这种平叛的战役,我们万历都还是不愿意上朝,坚持在宫中遥控指挥。】

明朝,秦良玉和自己丈夫对视一眼,没说话。

他们做臣子的,不能妄议君主,只是陛下着实有些荒唐了。

这几次战役,明军赢得并不轻松,可见我大明的军队战力已经疲弱到了什么地步。

今天,尚有辽东李家镇守北边,来日又要靠谁呢?

【三大征中明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暴露出了不少严重的问题。】

【比如军队欠饷的严峻程度已经到了要闹饷的地步,各军队之间的配合也很不熟悉。】

【此时根据战役的结果,正是进行政治和军事改革的好时机。】

【笑死,根本无人在意。】

【直到20多年后,努尔哈赤带着后金彻底崛起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明朝,辽东,李成梁心中凝重,果然还是蒙古啊。

只可惜,现在已经有些迟了。

自万历十九年陛下把我召回京师,辽东的防务就逐渐松懈,如今的女真部落已经成了气候。

李成梁眼神果决,若女真会成为大明的强敌,他必须要请奏陛下。

要在敌人尚未彻底壮大的时候,将它抹杀在摇篮之中!

【三大征火热展开的时候,万历和朝臣在干什么呢?】

【正忙着为了立太子的事情吵架呢!】

【从万历十四年争到万历二十九年,吵了整整十几年!】

【由立储争议引发的国本之争消耗了明朝大量的政治精力,导致朝堂之上内耗十分严重。】

清朝,正值壮年的康熙不以为意,自家保成好着呢!

保成是嫡子,又是自己亲手抚养长大的,自然是和旁人不同。

百年之后,自己的皇位总是要传给太子的,其他人门都没有!

汉朝,刘彻暗暗猜测,难不成是长子的资质不好?

根据天幕说的话,自己在据儿死后,不也是选择了年幼的弗陵继位嘛!

毕竟矮个子里拔高个,总不能因为长幼齿序就把天下交到无能之人手中吧?

不过,什么情况要争十几年啊?

莫不是其中有皇子的母家势力极大?

【万历九年,朱翊钧偶然临幸了宫女王氏,王氏幸运的生下了长子朱常洛,被封为恭妃。】

【但万历对王氏并不在意,对这个出身低微的长子就更不放在心里了。】

【万历也不喜欢自己的皇后,他在后宫中最属意的是皇贵妃郑氏。】

【郑氏论受宠程度来说,可是实打实的后宫第一人。】

【从万历九年入宫后,短短四年跟坐火箭似的晋升成为了皇贵妃。】

明朝,王恭妃只能在宫中暗自垂泪,自己身份低微,也不奢求帝王宠爱。

只是常洛他毕竟是陛下的儿子啊,竟也活得如此小心翼翼。

他们母子二人,何其可悲!

【因此,对于万历来说,他更偏向立郑贵妃的孩子为太子。】

【尤其是在他们二人的第一个儿子因病早夭之后,随后出生的朱常洵更加得到了万历的宠爱。】

【并且万历有意立朱常洵为太子,但是明朝一直奉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

【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原本应该立身为长子的朱常洛为太子。】

【但是万历却迟迟不立太子,引发了朝廷内外的诸多猜测和担忧。】

【毕竟立太子是关系到国之根本的大事,也关系到王朝的稳定和未来,陛下却一直拖延。】

【于是万历十四年,内阁首辅申时行等首次提出立储之事,请万历册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万历年间,朱翊钧眼神阴沉,心中老大不乐意。

立不立太子,立谁为太子,本来就是他的家务事,哪里轮得到这些老东西来指指点点?

更何况常洵聪颖可爱,又是自己和爱妃的孩子,就算不是长子又怎么样?

他们越提,朕就越要跟他们对着干!

就不,就不,朕偏不!

郑贵妃自然也是不乐意的,凭什么?

若是让朱常洛当了太子,陛下百年之后,王氏岂不是还要压在自己的头上来?

【万历找了个借口,说朱常洛年纪太小,想要推掉立太子的事情。】

【大臣们还看不出来他的心思吗?根本不吃这套!】

【不断上疏请求立储,结果他们越是逼迫,万历就越是反感,采取拖延战术,想要蒙混过关。】

【双方为这个事情争论不休好几年,后来万历迫于压力本来答应立朱常洛太子。】

【结果是虚晃一枪,立马就反悔了,并且开始打压朱常洛的支持者。】

【就连内阁首辅申时行也因为立储之事逐渐被万历所厌恶,最终不得已辞职了。】

万历初年,张居正眉心紧皱,只觉得太阳穴突突的跳。

他叹了一口气,这些年对陛下的教育都被他学到狗肚子里去了吗?

作为帝王,为了自己的偏私引发朝野争斗,是一个皇帝应该做的吗?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是不想立朱常洛,先妥协又有什么关系呢?

自古以来被废的太子还少吗?

闹了十几年,他没猜错的话,结果还是立了朱常洛,这不是无用功吗?

手中没有足够的势力,光是靠犟,能成事才怪了!

【然而这还仅仅是个开端, 为了立太子一事,朝野是争论不休。】

【两方也是手段频出,究竟谁能取得这场争斗的胜利呢?】

————分割线————

【申时行走之后,万历提拔了王锡爵担任内阁首辅。】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王锡爵自然也明白自己的立场,为万历解决问题。】

【为此,他提出了 “三王并封” 的建议,即同时封三位皇子朱常洛、朱常洵和朱常浩为王。】

【就先不要立太子了,可以等皇后生下嫡子之后再立太子,更加名正言顺嘛。】

万历年间,王皇后:啊,我吗?

她无奈的摇摇头,真是龙争虎斗,殃及了她这条无辜的池鱼。

宫廷内外,谁人不知道她这个皇后就是个摆设?

若是太后和大臣们同意陛下立郑贵妃为后,只怕自己明天就得腾位置!

【这个提议果断遭到了大臣们的强烈反对,谁不知道陛下根本不喜欢皇后?】

【这不就是变相的阻止朱常洛成为太子嘛?】

【大家根本不吃这套,纷纷上书反对,群臣激愤,王锡爵在一片反对声中,被迫收回了提议。】

【万历一计不成,便想直接从朱常洛身上下手,从源头解决问题。】

洪武年间,朱元璋直接拍案而起,怒喝道:“这龟孙子究竟想做什么!”

“那可是他的亲儿子!”

若是朱翊钧真做出了弑子的恶事,只怕要引得朝野动荡!

天幕的话不由得让大家浮想联翩,自古以来皇室争斗本就是你死我活。

亲情,也不过是在权衡利弊之后可以舍弃的东西。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笑得讽刺,宫殿中全是被砍杀的宫人侍卫。

而做下这些事情的是,正是他的好儿子拓跋绍!

“你弑父篡位,乃是悖逆人伦,终将被千夫所指!”

拓跋绍漫不经心的擦拭着刀上的血迹,眼神阴狠,冷冷开口。

“这是父皇你逼我的!”

“儿子也是救母心切啊,大臣们会原谅我的无心之失的,不是吗?”

“这皇位你坐的够久了,大哥也不在宫中,这正是上天赐予我的良机!”

面对逐渐走近的拓跋绍,拓跋珪目眦欲裂,又怨又恨:“你不得好死!”

拓跋绍神情漠然,什么也没说,利落的杀死了自己的父亲。

为了这个至尊之位,没有父子,只有输赢!

而在万历年间,朱常洛心中惊惧,身子不住颤抖着。

父皇,父皇,会...杀了他这个儿子吗?

【虽然皇室骨肉相残的事情很多,但毕竟虎毒不食子,万历倒也还没有这么狠心。】

【废掉一个皇子还不简单吗?】

【不让他读书学习,活生生养成废人不就行了?】

【到时候尘埃落定,朝臣们总不会非要支持一个没读过几天书的皇子当太子吧?】

【万历故意拖着朱常洛的培养,直到朱常洛已经二十岁,都还没有能够出阁读书。】

万历年间,王恭妃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不由得痛哭出声。

真是作孽啊!

她素来也不是有大志向的女子,非要自己的儿子做太子不可。

只是常洛作为长子,就注定要被推着站上这棋盘,去争去抢!

唐朝,被誉为唐朝小太宗的宣宗李忱倒是十分感同身受。

作为父皇的第十三个儿子,母亲郑氏又出身低微,自己何尝不是在宫中小心翼翼呢?

没人瞧得起他,那些个兄弟姐妹哪个不是经常嘲笑他,拿他取乐?

父皇只怕是对自己这个儿子都没什么印象吧?

就连扶持他继位的那些宦官,不也是看中了他好掌控吗?

李忱轻声笑了下,毕竟没有能力的时候就要隐忍,表现得越木讷,越不引人注目,才越好啊。

【皇子迟迟不出阁读书,明显就是万历皇帝故意拖延的手段。】

【至此,立储之争已经几乎十几年了,迟迟没有定论。】

【陛下还一直采取拖延战术来敷衍他们,故意漠视皇长子的培养,大臣们心中非常不满。】

【朝廷上下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舆论力量,一力要求立朱常洛为太子。】

【各地的言官也纷纷上书,措辞激烈,甚至开始指责万历皇帝违背祖宗家法。】

【万历自然是十分震怒,进行了严厉打压,许多大臣因此被贬谪或廷杖,但这并没有阻止大臣们继续抗争。】

【在大臣们的持续施压下,万历最终也不得不屈服,立了朱常洛为太子。】

万历心情差的不得了,面色阴沉。

这些狗东西,除了会跟他唱反调还会做什么?!

一想到自己争斗了十几年,还是向他们妥协了,他就来气!

这上朝有什么意思,反正自己什么都决定不了不是吗?

还不如在宫中休息,他们这么爱管闲事,就让他们去管朝廷算了!

大臣们:......你不要给自己的摆烂找借口啊喂!

【表面上太子之位已定,国本之争本也应该到此为止了。】

【但事实上,但围绕朱常洛地位的斗争并未结束。】

【万历四十三年发生了震惊朝野的 “梃击案”,一名叫张差的男子手持枣木棍,闯入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

【并且打伤了守门太监,一路直冲到前殿檐下才被抓住了。】

作为明朝正儿八经第一个顺利继位的皇太子,朱高炽自然是住过东宫的。

虽然他那时候住的不是慈庆宫而是文华殿,但那是东宫啊!

开玩笑吗?手持枣木棍闯入东宫行刺?!

只怕刚出来的瞬间就立马被拿下了!

大家都不是傻子,堂堂太子居所守卫如此薄弱,说是疏漏都没人信好吗?

【一个拿着木棍的刺客,在宫中如入无人之境摸到了太子宫殿行刺。】

【明眼人都得怀疑其中有猫腻好吧?】

【皇宫又不是菜市场,每天巡逻的侍卫,来往的太监宫女数不胜数。】

【更何况是太子的住所呢?】

【如果不是有心人的刻意安排,很难解释这个人是怎么顺顺利利的进入东宫的。】

万历四十三年,宫中的郑贵妃眼神有些慌乱,掐了掐手心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不会的,不会的,她都已经安排好了不是吗?

就算是失手了,也不会出事的。

正当她心怀侥幸的时候,叶楚接下来的话却无情戳破了她的幻想。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