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玄幻 > 历史直播:我带秦皇汉武云游陵墓 > 第165章 袁崇焕:牛吹破了,但我也是要面子的!

【那就是人家太监不乐意用心给你干活了!】

【崇祯虽然后来继续用太监来监视文官,但却没有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甚至可能会反过来跟文官朝臣一起忽悠崇祯。】

【而当这两股势力沆瀣一气的时候,崇祯也只能做一个被忽悠蒙蔽的笨蛋了。】

崇祯无力的瘫坐在皇位上,张了张口,却说不出话。

可是,事到如今,一切都太迟了!

他捂住脸痛哭出声,身边的宦官王承恩也不知道要如何去安慰。

【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即使崇祯想要挽救危局,也无从下手。】

【更何况他还性格多疑,在位期间频繁更换内阁大臣和将领,导致朝中人心不稳。】

【在和大金对峙这么关键的时候,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杀掉了袁崇焕。】

【对比起来,人家皇太极就清醒多了,深刻认识到了袁崇焕的危害。】

皇太极自认自己还算是个有为之君,与那崇祯相比着实是自降身份了。

皇太极:有点辱我了,请尊重(*ˉ?ˉ*;)

天启年间,朱由校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

不管他袁崇焕是不是恃功而骄,只要没有背叛大明那就是可用之人!

至少,至少在没有找到更加合适的将领之前,你都得给我忍着!

崇祯:别骂了,别骂了,朕已经知道错了。

【上次出征,皇太极上次在袁崇焕手中吃了亏,这次干脆换了条路。】

【绕过袁崇焕防守的关宁锦防线,从龙井关、大安口等长城隘口进入,直逼京师。】

【袁崇焕收到消息之后率部星夜驰援,赶到了京师与后金军队展开激战,击退了后金兵。】

【皇太极虽然退走,却没有忘记要除掉这个屡屡阻拦他们前进步伐的大敌。】

【恰巧崇祯多疑,皇太极故意制造了袁崇焕与后金有密约的假象。】

【为了戏做的更逼真,还特地让被俘虏的明朝太监 “偶然” 听到并 “逃脱” 回去向崇祯帝报告了。】

疑似三国时期反间计最大受害者·曹操:......别让我听见这个词!ptsd了!

下面的贾诩心虚的摸了摸鼻子,哈哈,那时候他还是张绣的谋士呢。

所作所为,那也是为了自家主公考虑嘛!

后宅中的丁夫人眼神恨恨,几欲呕血。

她的昂儿啊!都怪曹操这个老匹夫!

赤壁之战玩过反间计的周瑜,自然是心情大好。

招数不怕老,管用就行!

他曹孟德也是被眼前即将到来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竟然真的以为黄将军会叛出东吴。

【崇祯一听,这么惊险偶然才得来的消息,很难作假啊!】

【理所当然的,他对袁崇焕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加上袁崇焕本人性格自负,行事专断,在朝中也有不少的政敌。】

【他曾经未经崇祯帝许可,擅自斩杀了皮岛守将毛文龙,此举无疑挑战了崇祯帝的权威。】

天牢里,袁崇焕真的是想大喊冤枉,他是性格不好他承认,但要说他叛国通敌那是绝不可能的!

成基命简直是心急如焚,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

“元素,此乃性命攸关的大事,务必要跟陛下坦诚以待,你到底在顾虑什么?!”

袁崇焕想起天幕说过自己的结局,肩膀塌了下去,瓮声瓮气的说。

“我以前跟陛下吹牛说五年必定光复辽东,如今进展甚微,我的面子往哪里放嘛!”

“我总不能跟陛下说是我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吧?”

袁崇焕:吹牛吹爆了,但我作为一代名将,也是要面子的!

“而且陛下和朝中那些匹夫根本就不懂军事,还老是对我的作战策略指手画脚,烦死个人!”

成基命(无语):???

“所以你就敷衍陛下吗?!你这头倔驴!”

“陛下是一国之君,你先斩后奏,再用已经无法改变的事实逼皇帝就范。”

“陛下不疑心你才怪呢!”

“简直是活生生的把柄被你送到了政敌的手中!”

袁崇焕也不再犟嘴,他原本是有些轻视小皇帝。

自己是抗金大将,皇帝换了谁都得靠自己,所以不免有些骄矜自大了。

“唉,我知道错了,这次定会向陛下好好陈情的。”

“我对大明的忠心那是日月可鉴啊!”

【后金的反间计,以及一些大臣对袁崇焕的诋毁,崇祯选择相信了袁崇焕通敌的谣言。】

【没有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就下令将袁崇焕逮捕下狱,最终杀害了。】

【在大明将才缺乏的情况下,这无异于自毁长城。】

【而且袁崇焕在军中威望很高,他的死让很多将士感到寒心和失望,军心受到了极大影响。】

很好,宦官,武将,文臣,现在彻底没有一个靠得住了。

你不亡国谁亡国?!

朱瞻基痛定思痛,决定要把皇室子弟的教育好好抓一下了。

皇位继承的不确定性实在是太大了,谁也无法保证坐上皇位的都是什么人。

你看看,从朱常洛到朱由检这几个人,恐怕都没有接受过什么继承人的正统教育。

也不是说非要每个人都接受继承人教育,你至少得有正常的思考能力吧?

而且,说句不好听的,万一碰上朱祁镇这种瘟神在世,也让百官有点其他的选择好了。

朱祁镇:爸爸再爱我一次!

【袁崇焕死后,皇太极也是松了一大口气,开始反思自己的问题。】

【你大明朝冤杀功臣,我皇太极偏偏要吸纳各族的精英人才,来建设大金的军队。】

【毕竟,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这种情况下,不少的人才投奔了大金。】

【军队建设起来,皇太极率领八旗军队势如破竹攻破了朝鲜,收下小弟一枚。】

【大明这边,多亏有人家戚继光当蓟州总兵时留下的整修精良的长城,才没有被轻松拿下。】

不提这个还好,一说起来就更让人生气了。

戚将军为大明朝做了这么多的贡献,就落得一个凄凉离世的结局。

这几十年来的一桩桩一件件,看似是小事,可却在人们心中种下了潜移默化的种子。

那就是,给他老朱家卖命,是完全的赔本生意!

还不如当个奸臣贪官,只要会阿谀逢迎,说不定还能风光致仕呢。

【时局多艰,焉知皇太极剑锋所指的下一个城池,不会是大明京师呢?】

【可此时的京城之中,金銮殿上,身居高位的大臣们又在做什么呢?】

————分割线————

【朝臣里大部分人,没忙着去想如何解决大明朝如今面临的危机。】

【放着财政紧张,边疆战争等这种大问题不管,整日提些看似有理,实际荒唐的建议。】

【刑科给事中刘懋居然提出了裁撤驿站的建议。】

【他认为裁撤驿站可以节省大量的财政开支,每年可节省数十万两银子。】

【而这些银子可以用于充实边防军费,缓解大明朝的经济压力。】

崇祯迷茫:啊?这,这说的好像挺有道理的啊!

比起边防军事来说,裁撤驿站着实算不上什么大事,能挣点钱也好。

朕是真的一分钱都掏不出来了!

嘉靖年间,朱厚熜呸了一声。

驿站值多少银子?

江南有多少银子?

不乐意掏自己的钱,就从其他地方打主意!

这朱由检怎么想的,就算自己拎不清,魏忠贤不是干过这事吗?

嘉靖:明面上是个皇帝,实际上是户部尚书,我的钱每一分都要算清楚!

魏忠贤当时从那江南收的工商税和海税,不比这裁撤驿站的钱多?!

怎么就这么容易被忽悠呢?

【这件事,看似很小,实则影响很大。】

【驿站裁撤,受影响最大的是谁?】

【当然是靠着驿卒工作讨生活的平民百姓啊!】

【一下子就失去了工作,生活就会变得更加困难。】

【崇祯朝的臣子,可能也没有想到,这裁员直接裁到大动脉了!】

元朝,忽必烈对于自家的驿站制度还是非常自豪的。

大元疆域广阔,没有驿站消息的传递就会极为不便。

但这崇祯时期,本就是王朝末年,不用说他也知道驿站估计也是颓废至极了。

就算是裁撤了,也不至于被说成裁到大动脉吧?

除非,因此爆发了起义,加速了大明的灭亡。

【陕西某驿站的员工李自成,因为这次裁员,被迫失去了稳定的铁饭碗工作。】

【失业还欠债,家里穷的要吃不上饭了怎么办?】

【加上在当地犯了事,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造反算了!】

崇祯:?!!

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别急,你的思想转变未免太丝滑了吧?

【此时的大明农民起义频繁爆发,李自成一路转辗跟了起义军首领高迎祥。】

【成为其麾下的闯将之后,他作战勇猛,有勇有谋,逐渐开始崭露头角。】

【崇祯九年,高迎祥被陕西总督孙传庭和三边总督洪承畴合谋逮捕,死于朝廷之手。】

【李自成顺理成章的上位,成了新一代的闯王,与朝廷对抗。】

【不过陕西总督孙传庭也不是吃素的,一顿穷追猛打之下,李自成只剩18骑逃遁荒山。】

天启年间,朱由校怀疑人生中。

这也不是无人可用啊?!

他这一路听下来,大明能用的人还是挺多的呀?

【但很快,在大明不遗余力的帮助下,孙传庭以恃骄之罪被革职下狱。】

【为李自成,成功留出了再次积蓄实力的时间。】

【与此同时,更讨崇祯喜欢的洪承畴升任任蓟辽督师。】

【但关外与大金的对战,自袁崇焕死后也是并不顺利。】

【大明这边又不给钱还天天苛责,皇太极又是重金求才,又是温暖关怀。】

【被大金围困之后,洪承畴和祖大寿最终选择了投降倒戈。】

崇祯现在是真的又后悔又庆幸,还好如今还没有对袁崇焕下杀手。

祖大寿是谁他还不知道吗?

那是袁崇焕的得力干将,恐怕自己杀袁崇焕后就已经让祖大寿心生不满。

他们一倒戈,关宁防线就彻底失守了!

崇祯苦笑一声,还真是如天幕所说,只剩下了昔日戚将军所修整的长城了!

【此时的大明内有李自成等人搞起义搞得风生水起,对外防线皆失仅剩长城。】

【对于大金来说,简直是天赐良机啊!】

【不过,也许是大明的气数还没有到尽头。】

【皇太极生了重病,回到盛京后不久就去世了。】

皇太极感到深深的遗憾和无力,他终究还是没能带领八旗军队入主中原吗?

难道真是天佑大明?!

不,他不相信。

看来对大明的作战还需要重新部署,时间久些也无妨。

自己得把身子养好,才能养精蓄锐,亲自带领八旗入关!

【大金的危机暂时解决,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李自成又开始努力工作了。】

【连破开封、洛阳等中原重镇,河南几乎成了李自成的天下。】

【他带领着50w民军直扑潼关,想要一举拿下关中平原。】

【眼见局势危急,无人可用的崇祯终于想起了被关在监狱里三年的孙传庭,急忙把人捞出来打仗。】

诏狱门口,刚刚被崇祯派来的太监急急忙忙请出来的孙传庭叹了口气。

他已经在诏狱中关了一年了,如今身形瘦弱,精神也有些不济。

听到天幕的话,他不由得担忧,三年?

李自成恐怕已经成了气候,大明那时的钱粮真的还能支撑他打赢这场战争吗?

【孙传庭饱受折磨,但仍然怀着一腔忠君爱国之心,毅然决然的上了战场。】

【朝廷粮饷供应不足,他手下的士兵全是又饿又累的疲乏之军。】

【面对已经势大的李自成已经是无力回天,最终在潼关战死,以身殉国。】

【他的妻子孙夫人听说丈夫战死的消息后,也跟着投井而死了。】

唐朝,李世民举起手中的酒杯,遥遥敬了一杯。

“夫妇二人,皆忠贞爱国志士也!”

他语气低沉:“可惜时运不济,未逢明主赏识,落得战场身死。”

魏徵心中也是多有感慨:“这一路听来,忠臣良将不少有,这明主却是难寻啊。”

“也是臣等有幸,能与陛下君臣相和,得以一展平生抱负!”

李世民莞尔,众人皆是相视一笑。

【三年诏狱折磨,人家孙传庭还无怨无悔的上了战场。】

【你小皇帝一纸诏令,人家就提着脑袋去给你卖命。】

【夫妻二人双双身死,结果呢?】

【崇祯却是怎么对待人家的?】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