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候,身为张献忠义子刘文秀率领敢死队游过长江,拼死夺下了大船。】
【大西军借势渡过了长江,攻下了驻守重庆的明朝将领曾英。】
【作为辽东地区着名旱鸭子的清军,自然无法游过长江追击,只能眼睁睁看着人跑了。】
多尔衮(破防):可恶!我大清也要有强大的水师才行!
【大西军虽然暂时脱离了危险,饥饿困乏,军心崩溃,面临着巨大的解散危机。】
洪武年间,朱元璋却敏锐地意识到了其中潜藏的时机。
大清转攻大西,明朝正好可以借此时机重振旗鼓,重整军队。
更应该趁机联合大西军的残余部队,共同谋划抗清大计!
这么一想,感觉局势还是有转机的。
朱标也挺认同的,毕竟中原地区对于外族的抗拒可想而知。
若是能够联手抗敌,天下百姓响应者绝不是少数。
【按理说,大西大顺的领头人接连被灭,麾下部队虽然受到重创,但仍然是一股不小的势力。】
【而对于接连失利的大明来说,这不正好是送上门的军队吗?】
【李自成和张献忠挂了,他们老朱家还有人啊!】
【打来打去那都曾经是明朝的子民,可以说是建立联盟的大好时机!】
【然而在这局势突变的一个多月,大明在干什么呢?】
永乐年间,朱棣一听这熟悉的反问句,立马ptsd就犯了,挥了挥手。
朱高炽秒懂,朗声开口:“快传太医!”
朱高煦撇撇嘴,有些不以为然,老大不至于吧?
他们能干啥,无非就是龟缩着呗!
天幕上的叶楚深吸一口气:【这么危急的局势,他们居然在争权夺利!】
【是的,你没听错,甚至还不是那种拥立谁当皇帝的争论。】
【直接搞了两个朝廷出来!】
【什么大清,什么大西,哪有从龙之功来得重要?】
朱棣气笑了,好,好得很呐!
大明打到今天就剩屁大点的几个地方了,还让你们硬生生的搞了两个朝廷出来?
国家都要亡了,还在争什么狗屁的从龙之功,脑子里进水了吗?!
朱高煦默默收回刚刚的话,是他低估了这些人。
他瞟了眼自家大哥,当初他们几兄弟跟老头子造反的时候,起码都是同心协力的。
不是不想争,主要基业都没稳定呢,争了也没用。
这些人咋想的?
【清军入侵,隆武帝朱聿键被俘殉国,他弟弟朱聿鐭和隆武朝官员逃至广州】
【然而朱聿键并没有定下继承人,于是这一波又是崭新的机会啊!】
朱聿键:朕就干了不到两年,根本没有时间定继承人好吧?
【他虽然到了广州,但其他南明势力更加推举桂王朱由榔为监国。】
【但此时的朱由榔听说隆武政权覆灭之后,逃往广西梧州避难。】
【因此,广东出现了王朝权力真空。】
【若是把握得当,直接拥立新帝,这还不得妥妥一个内阁首辅之位到手?】
朱元璋已经默默扎上针了,原本以为天幕说治疗低血压是夸张。
呵呵,原来是写实啊!
这不止是憋屈,更是一种每每有希望都破灭的折磨!
有人拼命往上拉,有人拼命往下拽。
哦,中间还有满地打滚的幽默混子。
【大学士苏观生等为了争夺定策之功,1646 年十一月初二日拥戴朱聿鐭监国。】
【初五,朱聿鐭就匆忙称帝,正式改元绍武。】
【绍武称帝的消息传到广西梧州后,朱由榔这边自然是又惊又怒。】
【你小子来先下手为强这套是吧?】
【既然你称帝,那我也称!】
【朱由榔急忙回到广东肇庆登极称帝,改元永历,开始和绍武政权打擂台。】
宋朝,赵匡胤也傻眼了,这这这,像什么话?!
还说人家清朝蛮子,那再也野蛮人家至少还是一个统一的政权啊!
反观大明这边,那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就没有不内斗的时候。
那么大的国家,就剩下几个小地方了,还在争!
算了,想起自家那靖康耻,赵匡胤头又疼了,大家彼此彼此。
一个是对外狂跪,一个对内出击,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就是了!
【继位后,永历帝派使者规劝绍武帝取消帝号,苏观生大怒,直接斩了使者。】
【我好不容易拿下的从龙之功,你说取消就取消?】
【两边都不服输,随后双方直接展开了内战,开启了自相残杀模式。】
【原本绍武政权这边还略略占据上风呢,可惜不过是亲者痛,仇者快罢了!】
永乐年间,朱棣再怎么平复,也压抑不住胸口的怒火。
“愚蠢!愚蠢!”
大明的兵力本就所剩不多,居然还在自相残杀的内斗?!
是嫌大明亡得还不够快是吧?
【由佟养甲、李成栋率领的清兵已取潮州、惠州,来到了广州附近。】
【我们的绍武政权却因为收到了假的太平信息而丝毫未做防备。】
【十二月十五日,清军以伪装之计混入广州城,广州随即陷落。】
【苏观生见大势已去,自缢死亡。绍武帝朱聿鐭被抓后自缢而殉国了。】
【绍武政权仅维持了四十一天便宣告覆灭。】
【这边覆灭后,永历政权开始在舆论上更加积极地宣扬自己的正统地位。】
【俗话说死道友不死贫道,这也是凝聚人心,争取更多支持的大好机会嘛。】
宋朝,赵煦更糟心了,一时间不知道哪个更糟心。
自家南宋那是投降滑跪一个比一个快,南明大部分皇帝倒是有骨气。
可是,那有屁用啊?
这不都是自取灭亡吗?
叶楚啧了一声:【最初看南明史,总是为一次又一次错失的时机感到遗憾。】
【原本以为人类最大的教训,那就是他们不会从历史中吸取任何的教训。】
【后来细想才发现,他们哪是没吸取教训,而是吸收的太过了!】
唐朝,李世民:???
本来还在为上一句名言感到震撼,怎么突然由贬义变成褒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