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可望杀朝臣接回永历帝一事,几乎把自己的心思放到了台面上。】
【李定国并不是不知道孙可望的心思,但他认为目前抗清才是大事。】
【如果真做了称帝之事,只怕马上就会和大明彻底翻脸。】
【到时候别说是联明抗清,双方不打个你死我活才怪,白白便宜了清朝。】
洪武年间,朱元璋叹了口气,别的不说这大顺大西的起义军中是实在有人才的、
只可惜,在前期全用来对付大明了。
大明注定要亡,他老朱认了!
他眼神冰冷,但这是汉人天下,谁坐上皇位,也决不允许外人来摘了桃子!
【可有人却对此,产生了不满。】
【那就是先前作为使者沟通大明和大西的杨畏知。】
【你接皇帝就接皇帝,上来就把首辅杀了,又清洗了一遍朝中反对你的势力,要干嘛?】
【杨畏知当即就上奏狠狠弹劾了在南宁逼死首辅的贺九仪。】
【嗯,顺便暗戳戳的阴阳了孙可望几句。】
永历帝眼睛一亮:忠臣啊忠臣!这是留在大西的沧海遗珠啊!
孙可望:深深感觉到被背刺了。
李定国则是头疼得不行,介甫这性子。
大哥正是多疑的时候,此举不是上赶着往火坑里跳吗?
【永历帝见到杨畏知居然敢顶风弹劾孙可望的人,认为他还是个忠诚大明的人。】
【便破格提拔了杨畏知为礼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借此拉拢人心。】
【孙可望的心情就不是这么美妙了,我把你当自己人,转眼你就投了敌?!】
【杨畏知表示:???】
【说什么呢,我本来就是大明的官啊!】
汉朝,刘彻哈哈大笑:“这孙可望是把这些云南的臣子就当做了自己的下属吧?”
“浑然忘记了当时跟人家说的是结盟,可不是大明归顺大西。”
卫青也是忍俊不禁:“大约是山大王当久了,一时得意忘形了。”
【杨畏知觉得怪啊,你这人真怪啊!】
【我们说的本来就是大明和大西结盟啊,又没说我们归顺大西。】
【我支持你,是因为我在促成结盟之事啊!】
【现在我的老板要提拔我的职位,我当然是美美接过任命啊!】
孙可望脸色一僵,又感到十分恼怒。
先前杨畏知在大明多番为自己争取,他这不就会错意了吗?
但我是真心把他当自己人,他却转身就投入了他人的怀抱,真心错付啊!
杨畏知:......人贵有自知之明,真的。
【孙可望表示不听,不听,我不听,你就是背叛了我们的感情!】
【孙可望立即命令贺九仪将杨畏知押解回贵阳,要当面质问他为何接受永历帝任命。】
【杨畏知一点不带心虚的,理直气壮地反问孙可望。】
【你能接受大明的秦王封号,我就为何不能接受大学士之职了呗?】
杨畏知:这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你能升官封爵,我凭啥不能?!
孙可望(理不直气也壮):不许,就是不许!
【孙可望一时间说不出话,知道自己理亏,机灵的选择了转移矛盾,大骂杨畏知忘恩负义。】
【好一招巧妙的罪责转移,pua你是无师自通啊!】
【遇事不慌,多找找别人的原因。】
天幕下,许多百姓议论纷纷。
这听着怎么像小夫妻吵架呢???
别说,你还真别说,有那味儿了。
没想到这些高高在上的官老爷,平日里吵起来也和寻常百姓没什么区别嘛!
【面对孙可望的指责,杨畏知选择用更激烈的言辞回应,俗称骂回去。】
【两人争得面红耳赤,最后杨畏知说到激动之处,心情激愤。】
【一怒之下把自己的头冠直接扔到了孙可望脸上,殿中的人都吓死了。】
李定国和刘文秀: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老杨,勇还是你勇啊!
【无论大小,他孙可望好歹是个首领,哪里受得了这种羞辱?】
【不顾众人劝阻,下令将杨畏知立刻拖出去杀了,二人彻底决裂。】
【收到消息的李定国和刘文秀是又惊又怒,他们二人与杨畏知的关系不错。】
【哪知道杨畏知直接当面打孙可望脸,他们根本来不及救。】
【同时,心里也埋下了不信任的种子。】
【他们虽然奉孙可望这个大哥为首领,但大哥近年来的所作所为太让人不放心了。】
【对他们两个处处提防,又变得更加多疑,说不定哪日他们就得步了后尘。】
孙可望和两人对上了眼神,双方都目露复杂的神色。
一时间沉默蔓延在屋子中,没有人开口说话。
刘文秀心中抽痛,20多年来出生入死,他们不是亲生却和亲兄弟无异。
一个为了权力开始疑心,而另一个为了自保也不得不有所动作。
大哥和二哥都是性格强硬的人,只怕走到最后,落得两虎相争必有一死的结局。
【更关键的是,这不是赤裸裸的打永历帝的脸吗?】
【人家刚任命了职位,你就把人叫去杀了,任谁听了都得有想法!】
【此时的永历帝被孙可望接到了贵州安龙千户所,也就是更名之后的安龙府。】
【孙可望的大本营在贵阳,将永历帝安置在此,是为了便于掌控,方便挟天子以令诸侯。】
【好歹是个天子,永历帝也不是傻子,不过寄人篱下,也只能忍气吞声的受着。】
南明时期,忠于大明的一些臣子实在看不过眼了,立马跳出来指责。
“孙可望此举简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
不少人附和,“什么秦王,他怕不是想当摄政王吧?”
“呵,要是光想摄政就好,他根本就是狼子野心,不怀好意!”
有人更是直接冷笑出声:“联明是假,称帝是真!”
【李定国和刘文秀并不想与大明的抗清的联盟就此破灭,有心弥补关系。】
【就派人前去慰问永历帝,还送了一大批物资去。】
【老孙知道后,疑心病又开始发作了。】
【你们两个小老弟偷偷背着我联系皇帝,是想干嘛?分权吗?】
【三兄弟之间的裂痕,更加深刻了。】
李定国:哥,说真的,疑心病是病,得治!
唐朝,李治感慨一句:“大抵是有了权势之后,人总会有的通病吧。”
“权力的滋味太上瘾,叫人时时刻刻的担忧着它被惦记。”
武媚娘笑了一声,附和几句:“父兄,妻女,臣子,在历史上为此相残的人太多了。”
“所以每一个坐在高位上的人,都学会了怀疑。”
“这是权力教给他们的第一课,也是成为孤家寡人的第一步。”
李治却是不赞同的看向她,眉眼温和:“至少我与媚娘,不是孤家寡人。”
武媚娘没说话,只是笑着看着他。
怀疑,猜忌,却不会下死手,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亲密又最疏远的人。
【不过好歹当了20多年的兄弟,猜忌归猜忌,还没有到彻底撕破脸的地步。】
【毕竟别的不说,义父的仇还没报呢!】
【自张献忠死后,他们大西军队养精蓄锐已经有五年了。】
【如今后方暂时安定,正是出兵抗清的大好时候!】
秦朝,嬴政从堆积的奏章中抬起眼,看向天幕。
总算是有了能够统一意见的大部队,反攻大清更待何时?
下面的李斯则想的更多,按照天幕的说法清朝最后问鼎成功了,那就说明这次北伐失败了。
可按理说已经到了背水一战的地步,这几个主事的人也不是没有脑子的蠢货。
怎么会呢?
【过去的几年时间,孙可望的经营还是比较有成效的。】
【至少经过精心整顿的大西军已经不算是当时被打得抱头鼠窜的草台班子了。】
【孙可望,李定国和刘文秀三人各自统率了一支主力军团,对清军发起了反攻。】
【接下来出场的,是南明最后的大将——李定国!】
张献忠乐呵呵,用力拍了拍李定国的肩膀,好小子!
当年这小子才十岁,却主动跑到了当时被称为“流寇”的营地,要求入伙!
就算是在这个战乱频发的年代,一个十岁的小不点要造反也是很少见了。
张献忠笑笑,还好自己慧眼识珠,留下了定国。
最好狠狠打一波大清,给义父我出口气啊!
【大反攻的号角吹响之后,所有残余的汉人势力几乎都选择了联合。】
【从湖南燃起战火,李定国与清军会战靖州,杀敌五千,大破清军的湘西防线。】
【而被许诺可以永镇广西的清朝定南王孔有德,被李定国打得落花流水,逃到桂林。】
【李定国乘胜追击,清军大败,孔有德绝望之下自焚而死,叛将陈邦傅被俘虏回贵阳。】
永乐年间,朱棣满面红光,不由鼓掌叫好。
他丫的,听了这么久憋屈的狗屁消息,总算是有点能看的了!
只要汉人联合起来,徐徐图之,何愁抗清大业不成?
朱高炽看自家老爹这么高兴,聪明的选择了沉默。
老爹是不是忘了,这定国可是被天幕称为,最后的大将?!
朱高煦有些不确定的开口:“这陈邦傅是先前炮轰永历帝御船的那个贼子?”
【陈邦傅不仅残害百姓,为祸一方,还卖国求荣,首鼠两端。】
【从他的光辉事迹来看,来套九族消消乐都是轻的!】
【孙可望当然也是直接下令把陈邦傅剥皮楦草,给杀了。】
【本来应该是个皆大欢喜的事情,偏偏有傻叉非要出来乱事。】
朱元璋:?
这种人难不成还有人保他吗?
要是真有这种人,我建议也直接一起拉去剥皮楦草算了!
洪武年间的大臣们:要是陛下,能够换一个爱好就好了。
剥皮楦草神马的,真的不要啊!
【永历朝廷这边的御史李如月居然杀上奏弹劾孙可望,说人家擅杀勋爵!】
【老兄是不是忘记人家炮轰你主子永历帝的事情了?】
【但凡一个脑子正常的人,都干不出来这种事。】
永历帝:???
孙可望:???
李定国:???
早知道不送回去了,直接杀了得了,就说是在战场死的算了!
【永历帝差点被他一炮干翻,直接成为海里的新鲜鱼饲料。】
【更别说这还是个无良无德,卖国求荣的主!】
【就算是让永历帝处理,也逃不过一个死字!】
【他上这份弹劾奏章只起到了一个作用,恶心了孙可望。】
【还好永历帝不是个傻子,直接打了李如月四十廷杖,打算把事情糊弄过去。】
【正是反清的时候呢,少搞这些,你好我好大家好。】
朱元璋紧绷的身躯松了下来,还好永历是个正常人。
这会子要是和孙可望撕破脸,大家也不用抗清了,内斗完直接开城投降算了!
【但人家李如月觉得不行啊,头铁的不行,烂命一条就是干!】
【直接把自己弹劾的奏章抄写了一份,贴心的送给了孙可望看。】
【孙可望自然是大怒,直接下令把李如月也给剥皮楦草了。】
【这下子因为他,孙可望和永历朝廷的关系进一步恶化了!】
宋朝,赵匡胤茫然:不是,他图什么啊?
这陈邦傅又不是他的亲爹,死就死了,关他什么事?
又得罪人,又送了命,完全是吃力不讨好啊!
赵光美沉吟了一会:可能这就是楚楚姑娘曾经说过的,抽象?
此时,正在前方打仗的李定国竖起了一根中指,表示有话要说。
他也想问,关你屁事啊?
你纯纯找死呗?
本来他大哥就心思不纯,你还在中间使劲搞破坏,别到时候清军还没有赶走,自己人又打起来了!
【在前线的李定国,打死也没有想到,自己在前方浴血奋战,后方已经开始互相防范。】
【拿下了定南王并不意味着成功,但这一战无疑振奋了全国的人心。】
【无数在两广沦陷之后投入游击战的军队,纷纷下山,响应抗清的号召。】
【在极短的时间内,广西全境的失地都被收复。】
【然而,更好的消息还在后头!】
朱元璋:妈呀,现在听到然而两个字都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