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菲不服气地嘟囔着:“凭什么不让我说,她陈绍英有什么厉害的,你跟妈妈怕成这样!”
“菲菲,你别太过分了!”陆成提高了声音,语气中带着几分严厉。
陆菲被哥哥吼得一愣,随即眼眶就红了,委屈地哭了起来:“你吼我干什么!我还不是为妈妈出气!”
林莹见状,连忙上前搂住陆菲,一边安抚一边瞪向陆成:“你看看你,把你妹妹都弄哭了!”
陆成无奈地叹了口气,他知道在这个家里,他永远是说不过妈妈和妹妹的。
在另一边的书房里,陆征认真地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父亲陆卫国。
陆司令听后,眉头紧锁,意识到这是一场有针对性的挑衅,背后或许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政治斗争。
“好,我知道了,我会查一下这件事的。”陆卫国抬头诧异的看着自己的儿子。
要是在以前,陆征在外面惹了事、打了架,肯定不会主动跟自己说的。
现在不但将事情主动跟自己坦白了,还分析的挺有道理的,这倒是令他有些刮目相看。
陆卫国沉吟片刻,继续道:“你这次能冷静分析,主动来找我商量,我很欣慰。这说明你成长了,不再是那个只知道用拳头解决问题的孩子了。”
陆征闻言,心中也是诧异的,他爹从来没这么跟他说过话。
更加没有肯定过他。
“其实这次的事情,是姜宁提醒的我,邹明洋的挑衅可能是有预谋的,让我别冲动行事。”陆征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陆卫国闻言,眼神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他没想到姜宁竟然能在关键时刻阻止冲动的陆征。
陆卫国终于露出点笑容来,“那我可要好好谢谢人家姜老师。”
父子两人谈完话以后,陆征正要离开书房出去的时候,陆卫国再次叫住了他。
“你爷爷奶奶来电话了,说今年让你回京市去过年。最好,把姜宁一起带回去给他们看看。”陆卫国想起今早自家老爷子的那通电话。
肯定是陈绍英回去跟老爷子说了什么,这老两口就忍不住了,恨不能订票亲自来看看。
是他再三劝说,这才稳住两位老人,并且提议说等姜老师放假后,让陆征带她回京市去一趟。
陆征闻言,脚步一顿,转头看向父亲,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与犹豫。
他没想到爷爷奶奶会提出这样的要求,更没想到父亲会同意这样的提议。
“爸,这……合适吗?”陆征迟疑地问道。
他可不好意思跟自己老爹说,他现在跟姜宁的关系还是正正经经的同志关系。
有两次机会他都想说出口的,想亲自问问姜宁,可都被别人打断了。
都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现在他真的是有些问不出口了。
陆卫国看着儿子,眼神中透露出几分信任与鼓励:“有什么不合适的?你爷爷奶奶也是关心你,他们想看看你喜欢的人,这很正常。”
陆征点了点头,虽然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但陆卫国的话让他有了几分信心。
他决定找个合适的时机,跟姜宁好好谈谈这件事。
几天后,随着期末考试的临近,整个学校都沉浸在了一片紧张而有序的氛围中。
姜宁熬了好几个通宵,编写的试卷经过多次修订,终于定稿。
这份试卷不仅得到了赵主任的高度评价,就连陈校长都听说了,从隔壁办公室过来查看。
“嗯,姜老师出的这份试卷很不错,能考察出孩子们这学期的学习成果,还能筛选出一部分优秀的同学。”陈校长看着刚出稿的试卷,不住的点头。
看到陈校长也满意这份试卷,赵主任就心里有底了:“那校长,过两天去县教委开会的时候,我们就把姜老师的这份试卷交上去吧!”
陈校长微笑着点头,目光中满是赞许:“好,就按照你的计划进行。姜老师,你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都让人印象深刻。明年如果有评职称的机会,我们打算给你报上去。”
姜宁谦逊地笑了笑:“谢谢校长的肯定,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能在这个岗位上为孩子们做点事,我也很开心。”
赵主任在一旁补充道:“姜老师不仅在教学上用心,对学生们也是关怀备至。”
陈校长闻言,更加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样的教育理念很好,我们要的就是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姜老师,你的做法值得全校老师学习。”
得到了校长和主任的认可,姜宁还是很开心的。
起码她这段时间的废寝忘食,是得到了领导认可的。
在离期末考试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姜宁和郝向南同时各自收到了一个大包裹。
“咦?难道这次是我家里分开给我俩寄的吗?”郝向南疑惑的看了眼两个包裹。
包裹和信是邮递员给直接送到学校的,姜宁的事郝向南基本都了解了,就连姜宁自己都没想到有人能给自己寄包裹。
看着郝向南伸着脑袋好奇的看向自己这边,姜宁好笑的大大方方将信拆开了。
看了信封上的地址,姜宁才知道原来是吴霞给自己寄来的包裹。
“姜宁姐,这是从李家沟寄来的?”郝向南好奇的问道。
姜宁点了点头,“是呢!我也好奇着呢!自从我到了这里,给他们报了平安后,就没有再通信了。”
信中吴霞告诉她,他们六个知青已经将他们以前的房子改成了第二个知青点了。
三个女知青住在原先的北屋,三个男知青住在东屋,都是彼此之间关系好的,终于脱离了那个人际关系复杂的知青点。
吴霞还说他们隔壁的李木匠一家在得知他们住进老李家的房子时,可是在村里大闹了一通。
吴霞他们在最后一刻将租房合同和收据拿了出来,李木匠一家顿时傻了眼。
姜宁通过吴霞的描述,想象到当时的那个场景,也忍不住笑了出来。
郝向南也看到了信中写的那些事,不由的再次佩服姜宁:“姜宁姐,你可真厉害。你当时就将这些都考虑到了!”
“哎!”姜宁叹了口气,其实要是这房子能买卖,她当时是想直接卖掉的。
姜宁将信折好放回信封,又拿起包裹仔细查看。
包裹里是一些当地的特产,还有几双布鞋。
吴霞在信中说她现在跟着村里的妇女学做针线活,这些布鞋都是她亲手做的,让姜宁别嫌弃。
姜宁怎么会嫌弃呢,她心里满是感动。
在这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这样的礼物显得尤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