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扫盲班结束了,总的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
储备力量已经就位了,那罐头厂就可以准备起来了。
胜利大队的山上有很丰富的水果资源,她可以结合后世的一些零食研究新的果干、果脯。
后续胜利大队也可以将整片山头包下来,然后扩大果树的种植面积。
姜宁立刻着手开始筹备水果罐头厂的事宜。
她首先还是与大队领导进行了沟通,又写了一份详细的计划书。
大队领导对于姜宁的想法非常支持,毕竟这不仅能够提升村民们的收入,还能为大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姜宁在讲自己的计划的时候,杨国忠的小烟杆又吧嗒吧嗒点上了。
他面上不露声色,但是其实内心是十分激动的。
再次庆幸,他当初把姜宁给留下了,这简直就是胜利大队的财神爷啊!
在其他大队领导走了以后,姜宁跟杨国忠留下来说了两句话。
“大队长,这次我们这个计划先不要捅到镇上。等我们全都计划了好了再去镇上汇报。”姜宁这是预防邹明洋再次捣乱。
自从他们印刷厂开业后,给姜宁这边找了许多麻烦,想要把他们挤兑死。
好在之前镇上的教育办看过姜宁出的试卷,十分欣赏她的水平,印刷试卷这一项才没让邹明洋抢走。
不过,这个时候也能看出集体经济的好处,就算印刷厂暂时亏损,也不用让姜宁自己赔进去。
所以这次的罐头厂,姜宁打算先暗地发展,等时机成熟以后再广而告之。
姜宁心中有着清晰的规划,但是在当前的环境下,任何新的动向都可能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和竞争。
尤其是像邹明洋这样的小人,更是会不择手段地给他们增加阻碍,甚至不惜破坏别人的计划。
因此,她决定采取低调的策略,先秘密进行罐头厂的筹备工作。
姜宁之所以现在筹备这个罐头厂,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陆征。
陆征自从跟着陆卫国来到这里以后,一直没有一个正式的工作,他自己更加不愿意进部队。
之前碍于陆卫国的身份,没有人敢说什么。
可自从上次跟邹明洋闹翻,邹明洋又有了镇上印刷厂厂长的身份。
如果这个时候有人拿陆征的事情说事,再接连牵扯出陆卫国来,那就得不偿失了。
姜宁考虑到陆征的情况,决定给他在罐头厂安排一个合适的职位。
这样既能让他有事可做,避免外界的闲言碎语,也能让他在实践中锻炼能力。
她打算等罐头厂步入正轨后,再逐步将管理权交接出去。
“交给我?”陆征吃惊的看着姜宁和杨国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让他来当这个厂长。
杨国忠倒是十分同意姜宁的这个提议,上次印刷厂能办成,这个过程就一波三折的。
他也知道上面有人的好处,起码,在这个地界,能跟邹明洋叫板的也就是陆征了。
“陆同志,你就别谦虚了。姜厂长说你能行,你就一定能行。”杨国忠二话不说就握着陆征的手不撒开了。
他打定了主意,就算是摁,也要将陆征摁在罐头厂的厂长位子上。
陆征看着杨国忠那信任的眼神,又转头看向姜宁。
姜宁对他笑着点了点头,陆征立马觉得自己有了些信心。
“好吧,既然大家这么信任我,那我就试试。”陆征终于点了点头,决定接受这个挑战。
姜宁暗暗点了点头,她知道陆征虽然平时看起来吊儿郎当,但关键时刻从不掉链子,而且他的头脑灵活,处理事情的能力不容小觑。
杨国忠见他答应了,又不放心的对姜宁说道:“姜厂长,你可不能什么都不管呀。这厂子刚成立,还有许多地方离不开你啊!”
“没问题。我先挂职当个顾问,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我。”姜宁很痛快的答应了。
这个年代的物资紧张程度非常严重?,主要体现在食品、日常用品和农业生产等方面,食品短缺更是一个普遍现象。
由于粮食供应不足,许多家庭难以满足基本的饮食需求。
由于商品供应不足,商店的货架上经常空空如也,人们的生活基本需求难以满足?。
所以姜宁根本不担心罐头厂将来的销售问题,反倒是刚开始的筹建和原材料才是最应该担心的。
接下来的日子里,陆征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罐头厂的筹备工作中。
这次的罐头厂,姜宁跟大队长建议,将厂子建在了村子和后山之间的那个位置。
那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又靠近后山丰富的水果资源,非常适合建厂。
陆征带着几个村民,开始清理场地,搭建厂房。
侯嘉和贾天瑞则忙着联系设备供应商,采购生产所需的机器和设备。
同时,杨国忠带着他儿子杨建民组织村民开始采摘水果,为罐头生产准备原材料。
这一次杨国忠将他的儿子杨建民推荐给姜宁,在姜宁考察过后,让他在厂里当了副厂长。
这次罐头厂的招工,在公开招聘之前,姜宁先把扫盲班上那五个得到合格证的村民招了进来。
而杨嫂子被姜宁直接安排进了生产车间,当了生产组组长。
水果罐头的生产工序其实十分简单,没有多少科技含量,但是这个卫生问题却是十分重要的。
姜宁将这其中的重要性跟杨嫂子说了,有杨嫂子把关,那招收来的工人还有敢不听话的?
“姜厂长,这个你放心,我一定按照你说的,严格要求他们。”杨嫂子立马就向姜宁保证道。
在这一点上,杨嫂子跟杨队长两口子都无条件的支持姜宁的的决定。
他们知道,这个罐头厂不仅能为胜利大队带来经济效益,还能解决村民们的就业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只不过这次姜宁错估了工作机会在村民心中的分量。
她本以为是个小型的罐头厂,可没想到这个罐头厂跟印刷厂是完完全全不一样的。
这厂子还没开起来,村里就闹起来了。
除了杨嫂子以外,其他那四个拿到扫盲班合格证的人家已经为了一个工作名额打起来了。